欢迎来到山村网

蛋鸡养殖新情况专家解释指方向

2019-01-04 09:20:40浏览:84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河北省的蛋鸡产业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得到高速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得到持续发展并有了较大幅度的市场整合和

    河北省的蛋鸡产业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得到高速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得到持续发展并有了较大幅度的市场整合和调整。蛋鸡养殖从业者在多年蛋鸡养殖的摸爬滚打中掌握了丰富的养殖技术,摸索出了一些市场的规律,但最近几年好像与往年完全不同了,如三年一次的行情周期没了、今年蛋价升得较猛、蛋价高但进雏积极性不高、市场上进行强制换羽的开始多了等等。面对当前蛋鸡养殖中出现的新情况,许多养殖户和规模养殖场有些摸不着头脑,纷纷向本报来信、来电咨询相关情况和原因。为此,8月27日,我们特别邀请王学彬老师走进石家庄市元氏县方里村,与咱们的读者和养殖户面对面交流。

    王学彬老师认为,由于鸡蛋和鸡肉是咱老百姓餐桌上的常见食品,加上咱们国家的人口基础原因,所以今后蛋鸡养殖应该以稳为主。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以及在全国范围内,仍然受“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形式影响,养殖技术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出一大截子。另外,鸡蛋深加工项目较少,有深加工的企业大多也是停留在原蛋的初加工上,加上市场对蛋品分级还没有做到位,以上这些原因也成为制约蛋鸡健康、高效、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也正是我们在下一步生产中,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难题。

    王学彬,男,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现任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技术推广科科长、河北省农业技术咨询专家团饲养管理组秘书长、河北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河北省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副秘书长、河北省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副秘书长。

    多年来,主要从事蛋鸡、肉羊等畜牧良种繁育、生产及推广工作,组织开展多项畜牧技术推广、培训及畜牧兽医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获省科技成果多项,参加编写省级地方标准并经省技术监督局颁布二项,出版专著四部,在国家及省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蛋价上升很迅猛 专家细讲3原因

    自2013年9月份以来,鸡蛋价格一路下滑,由9.2元/公斤下降到10月份的7.5元/公斤,并维持到2014年的2月份,最低时曾滑到6.5元/公斤。从2014年3月份开始蛋价恢复至7.5元/公斤,并一路快速振荡上升到5月份的10元/公斤,随后又下滑至7.5元/公斤,7月份上升至9元/公斤,8月份上升至10.4元/公斤,零售价达12元/公斤。可以说,当前鸡蛋成了“金蛋”,一枚差不多要七八毛钱,许多人大喊“吃不起”。于是,许多人不禁要问,这一波蛋价为啥往上蹿得这么猛?

    对此,王学彬老师给出了3点解释:

    1.蛋鸡补栏量小

    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父母代场及祖代场的平均种蛋利用率只有55%左右,较正常年份的平均种蛋利用率85%大约减少30个百分点,导致2014年初后产蛋鸡存栏减少,鲜蛋产能下降,供给明显不足。

    2.季节与流感影响进雏

    商品代场出于对流感疫情(H5N1)的恐惧,为把产蛋高峰期躲过3-4月份的流感高发期,所以选择在2013年9-12月份进鸡的客户少,加剧了2014年上半年鲜蛋产能下降,以致供给减少和价格提升。

    3.疫情对存栏影响大

    2013年冬季,多地出现降蛋、死鸡现象,产蛋供应能力受到较大影响。2014年4、5月份的病情虽相对较弱,但仍对产蛋鸡造成一定影响,产蛋恢复仍需1-2个月的时间,促进了5月份后鸡蛋价格的上涨。

    行情周期被打乱 价高不敢再补栏

    过去的鸡蛋市场行情主要靠消费市场调节,鸡蛋价格上升则蛋鸡进雏量增加,蛋鸡存栏量上升则鸡蛋价格下降,三年一次的行情周期形成了。而现在这种周期不复存在,王学彬老师说出了其中原因:

    1.现阶段,蛋鸡养殖场数量稳中有降,新增中小规模养鸡场较少,笼位数量稳定,跟市场风随意进雏的少了,鸡蛋产量基本平稳,不再因鸡蛋的过量供应而引起鸡蛋价格大幅下降。

    2.受饲料价格、疫病损失等影响蛋鸡养殖成本不断上升,养殖企业在鸡蛋价格低迷时期坚守的时间大幅缩短,养殖主体只能通过短时间内硬性淘汰鸡来中断饲养而止损,所以市场行情再困难也是半年后即后转。

    3.现有经济模式下,中西部地区蛋鸡养殖已没有多少潜力可挖,“北鸡南养”的空间转换格局也快走到了尽头,靠新增养殖区域提高鸡蛋产量从而影响鸡蛋市场价格的因素逐渐消失。

    4.作为市场主导力量的鸡蛋消费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人群对食品安全及鸡病的公共卫生安全空前重视,要求蛋鸡养殖业必须进行产业升级,从而限制了小规模、大群体传统蛋鸡业的发展。

    以往蛋价高则养殖场进雏积极性高,2014年上半年蛋鸡进雏补栏量仍不高,主要原因为:

    1.受市场及疫病损失影响,养殖场普遍资金紧张,补栏能力不足,退出市场的养殖场亦不鲜见。

    2.蛋鸡养殖中规模养殖场较多,其生产计划性强,随市场波动调整进雏时间可能性小。

    3.夏季进雏,产蛋高峰在病毒病高发的冬季,养殖场一般会尽量避免。

    蛋鸡难养有原因 强制换羽在增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蛋鸡养殖遍地开花,大小养鸡场随处可见,养殖效益普遍较高,蛋鸡养殖成为我省农村致富主力军。现阶段,蛋鸡养殖越来越来越难。对此,王老师给出了解释:

    1.长期以来的小规模、大群体养殖模式,养殖区域无规划或规划不科学,呈无序发展状态,造成了蛋鸡养殖密集区粪污随意排放且无处理或少处理,病死鸡随意丢弃,造成土壤、空气、水等环境破坏,疫病流行且难以控制,养殖难度加大。

    2.近几年来,一些引起降蛋、死鸡的病毒不断出现新的变异毒株,甚至出现新亚型毒株,且在不同的流行区域呈现各自不同的演化过程,进一步加大了养殖疫病的防控难度。

    强制换羽可使产蛋鸡强制进入新的产蛋周期,因换羽后产蛋率一般低于原产蛋高峰,且部分体弱、过肥、有病鸡会造成死亡,故在过去采用较少。现阶段采用强制换羽方式的逐渐多了。王老师告诉大家,出现这种情况有3种原因:

    1.鸡蛋市场价格较高,将产蛋后期蛋鸡进行强制换羽,可延长利润收获时间,获得更大利润。

    2.受疫病影响,雏鸡、育成鸡生产成本较高,采用强制换羽可避免育雏、育成期投入,二个产蛋周期合计的投入产出比高于单一产蛋周期。

    3.当有疫病发生苗头时,将正在产蛋的鸡群进行强制换羽,部分养殖场认为虽淘汰掉部分染病及体弱鸡,但换羽成功鸡仍可创造部分价值。

    大幅下降不可能 健康养殖要狠抓

    许多养殖户问:今后蛋鸡养殖前景如何,如何更好的适应国家政策以及应对市场波动?

    王学彬老师指出:

    经过了多年来的行情洗礼以及蛋鸡疫病的纠缠,大部分的蛋鸡养殖者已经变得相当理性和冷静,保持养殖规模稳定、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加大粪污处理及病死鸡无害化处理力度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市场行情的短期波动变化对于蛋鸡业的主流发展将不会再产生强烈影响,持续、健康发展的蛋鸡产业正在形成中。

    虽然受其他畜产品产量增加会对鸡蛋消费产生一定程度的替代影响,但我国十多亿人口造成的巨大鸡蛋消费群体不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幅下降,同时蛋品深加工产业的不断进步,也会带动蛋鸡养殖业的继续前进。

    在谈到如何做到健康养殖的时候,王老师说:“虽说蛋鸡产业与其他畜种相比较为成熟,但仍存在着诸多尚需完善的方面,为保证产业健康发展,应做好4方面工作。”

    1.以当地消费量定当地养殖存栏量。随着南方、西部等地蛋鸡产业的兴起,主要靠外销方式的蛋鸡业将不能维系,根据当地消费量来确定本地蛋鸡存栏,保证市场供应、避免大的市场波动,大范围盲目扩大再生产不为当前明智选择。

    2.发展规模养殖,避免“小规模、大群体”。过去“小规模、大群体”的蛋鸡发展模式已经给我们造成了较大的环境、疫病危胁,发展规模养殖,做好粪污处理、病死鸡无害化处理工作,发展环境友好型蛋鸡养殖才是今后的出路。

    3.向科技要效益。发达国家每只蛋鸡年产鸡蛋19公斤、料蛋比2.20、死淘率6%,国内先进水平每只蛋鸡年产鸡蛋18-18.5公斤、料蛋比2.35-2.4、死淘率10%,国内一般水平每只蛋鸡年产鸡蛋15-16公斤、料蛋比2.6-2.8、死淘率20%-30%。向科技要效益将是蛋鸡产业发展的主要抓手。

    4.发展蛋品深加工,完善产业链条。国内鲜蛋消费为主,鸡蛋分级和加工利用率不足1%,鸡蛋加工品主要以再制蛋为主,占80%以上,深加工蛋品产值仅占到整个蛋品加工总产值的1%,蛋壳等副产品综合利用尚未得到重视,每年产出的400余万吨蛋壳仅有部分应用于畜禽饲料,作为钙的补充剂。发展蛋品深加工,将促进蛋品由初级产品向深加工产品的飞跃,大幅增加利润附加值。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春养小鹅“五诀窍”

上一篇:

夏季养鸭“九注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