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鸭孵化分为天然孵化和人工孵化两种。天然孵化是利用母鸭的就巢性孵化,这种方法只适宜养殖数量较少的家庭养殖户使用,而且受季节因素制约,不能满足商品化养鸭的需要。为了大量繁殖,就必须采用人工孵化。其技术要点如下:
选择种蛋
种蛋品质优良与否,对孵化率和雏鸭的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种蛋应按家禽种蛋要求进行严格选择。
孵化期及条件
番鸭的孵化期约需35天,骡鸭30天,都长于家鸭的28天。番鸭具有蛋大(75-85克)、壳厚(0.43-0.45毫米)、壳膜厚而坚韧(0.1-0.12毫米)和气孔少(每平方厘米60-76个)及通透性差等特点,所以其受热和散热过程较缓慢。同时,蛋黄比例高(3.5%-38.5%),脂肪食量约达17.19%,胚胎释放热量较多,如果不及时散热和供应新鲜空气则后期死胚蛋增加。
孵化温度
一般种蛋量大时,可采取分批入孵,以“恒温”孵化好,因为胚胎代谢热源可以作为热源。“恒温”方案为1-32胚龄37.8℃,33-35胚龄36.5℃-37℃。整批入孵时,应以“变温”孵化处理,因为同一胚龄,中后期胚胎释放代谢热累积,导致温度升高,必须采取降温措施处理。“变温”方案为1-6胚龄38℃-38.2℃,7-24胚龄为37.8℃,25-35胚龄为36.5℃-37℃。
孵化湿度
孵化初期以相对湿度60%-65%为宜,中期在55%-60%为宜,后期以75%-80%为宜。因为初期湿度大可使胚胎受热均匀,减少蛋中水分蒸发,利于羊水和尿囊液的形成。中期相反,需要排泄羊水、尿囊液及代谢产物,因此,湿度可低些。后期高温能促使蛋壳的碳酸钙变为碳酸氢钙,使蛋壳变脆,利于啄壳出雏。同时,温度高还可加速胚胎散发体热,防止脱水或绒毛与壳膜粘连,促使雏鸭顺利出壳。
空气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必须不断地进行气体变换,吸入新鲜空气,排出二氧化碳。据测定,孵化后期,每昼夜需氧量为初期的110倍以上。孵化室氧气含量为21%,二氧化碳0.5%时对胚胎发育最有利。二氧化碳上升到0.5%以上时,孵化率开始下降,达到5%时孵化率将降至零。调节空气必须通风,但通风与温湿度调节有负相关作用。因此,空气调控要与温差等环境条件综合考虑。
翻蛋
翻蛋的主要作用在于防止胚胎与壳膜的粘连。粘连的结果是胚胎血液循环受阻,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同时,定时转动蛋的位置,可以增加胚胎运动,促进胚膜生长,也增加了卵黄囊,尿囊血管与蛋黄、蛋白的接触面,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水的平衡。一般每昼夜翻蛋次数不少于4次,翻蛋角度应达到110度。
凉蛋
番鸭蛋孵化至第8天,胚胎已开始利用脂肪,蛋温也随之升高,至10天可达38℃。因此,一般10天开始喷水凉蛋。凉蛋采用25℃-30℃的温水,每天2次,每次30分钟左右,使蛋温降至32-35℃为宜。这样可使胚胎过多的生理热得到及时散发,防止蛋温过高,保持孵化温度的稳定。另外可将蛋面上的胶质膜洗去,还能促进蛋壳及蛋壳膜的收缩和扩张,加大蛋壳膜的通透性,促进水分代谢和气体交换,从而增强胚胎的活力,提高孵化率。
机器孵化法
机器孵化一般都设有自控装置,具有易于操作管理和孵化量大。孵化效果好等优点。孵化机械有很多品种规格可参照说明书等使用,注意在开机前对孵化机进行运转检查、消毒和温度校对。对经常停电或电压不稳的地方要有备用电源和稳压器,以防止自控系统失灵。
传统孵化法
传统孵化法包括桶孵法、缸孵法及炕孵法等。其优点是设备简单、不用电、成本低廉。缺点是靠经验施温,不易掌握,劳动强度大。主要程序为前期供温和保温,后期摊床,靠胚自温孵化。目前传统孵化在养鸭生产中仍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孵化效果的检查
孵化效果一般是通过照蛋实现,番鸭孵化通常为6-7胚龄时进行头照15-16胚龄时二照,30-32胚龄时三照(骡鸭一照、二照胚龄比番鸭提前一天,三照提前5天)。头照需要有“起珠”特征,二照需要有“合拢”特征,三照需要有“闪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