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猪瘟是威胁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对于疫情严重的猪场,只有采取仔猪超前免疫,才能够控制猪瘟的流行。
【关键词】猪瘟;诊断;防治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猪均可发病,一年四季流行、传染,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旦发生具有毁灭性,严重威胁养猪业发展。
一、发生原因
①猪舍通风不好:保温、排尿、排粪设施不好、圈舍湿度大。
②猪瘟病毒自然感染引起发病或造成亚临床感染。
③由于疫苗效价低及不合理的免疫程序,使猪体不能产生足够免疫力,母猪免疫失败,胎盘感染引起胎儿、仔猪发病。
④防疫密度不能达到100%,造成免疫空白,猪体健康状况差,抵抗力低下。
⑤猪只发病死亡后不能及时及时确诊,造成本病蔓延。
2.临床症状
2.1典型猪瘟潜伏期5-7天,体温40℃以上,耳、会阴、腹股皮肤呈紫红色斑,减食至绝食,结膜炎、早期常便秘、续而排出灰黄色或棕褐色恶臭稀,感染后10-20天出现昏迷、后肢轻度麻痹、运动失调、游泳运动等神经症,最后死亡。死亡率严重时可达100%。死后剖检可见明显的出血性变化,如咽喉、膀胱黏膜、心外膜、回盲瓣等处可见出血性变化,胃表面密布血点。形成所谓火鸡蛋样肾,肾盂明显出血。脾边缘出血性梗塞也是本病一个特征。淋巴结肿大、周边出血、严重者呈大理石样,在盲肠结肠可见圆形隆起的扣状溃疡,扁桃体可见化脓性溃疡。
2.2非典型猪瘟
慢性猪瘟(亚临床感染):临床呈生长迟钝、间歇性厌食、消瘦,往往伴随不同程度咳嗽、腹泻等消化或呼吸道症状。猪群中不规律地延续性不断死猪是这类型的表征,病程达30天以上。根据毒株的毒力,2-4周龄猪死亡率为1-10%。大猪患病能自然康复,隐性带毒不表现临床症状。剖检慢性猪瘟患猪在晚期宰杀很少见到猪瘟典型出血性损害。繁殖障碍型猪瘟,母猪往往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可能是危险的带毒者。表现受孕率下降,产仔数降低出现死胎、畸形、木乃伊胎、流产及产下弱仔,在出生后短时期内就会死亡。
3.诊断猪瘟的病情复杂,病变多种多样,而且多与其他传诊断时要调查各方面的情况,仔细观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应在现地多剖检几例,综合多数病猪剖检结果,以便观察猪瘟病变的全貌,做出初诊、确诊要进行实验室综合诊断。实验室检验有血液学检查、细菌学检查、病毒学诊断、免疫酶联吸附试验、猪接种试验、兔体相互免疫试验、免疫荧光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大型猪场发生猪瘟,早期诊断意义重大。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体会比较深刻的就是猪瘟的诊断一定要依靠实验室。有很多种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都与猪瘟相似,如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胸膜肺炎、弓形体病等等,靠肉眼很难做出正确的诊断。猪瘟荧光抗体试验是比较好的诊断方法,该方法既快速又客观准确在临床中应用很多,准确性很高。间接血凝试验可用于猪瘟血清抗体的测定,也可用于有关猪瘟试验项目和猪瘟疫苗检验前对所用试验猪体内抗体的检测,尤其用于猪瘟防疫效果的检测,既方便又易于推广,可节省不少人力、物力和时间。
4.类症鉴别
4.1败血型猪丹毒
传播较慢,发病率不高,病猪天然孔内无显著炎症。粪便一般正常,病程约为数天,有的突然或短时间内死亡。剖检脾肿胀、肾淤血肿大,俗称“大红肾”。淋巴结切面不呈大理石斑纹,大肠粘膜无显著变化,与猪瘟不同。
4.2急牲猪肺疫
零星发生,咽喉部急性肿胀,有严重肺炎症状,呼吸困难,口、鼻流出白沫,而猪瘟则否。
4.3猪流感
体温40.5℃-43℃、腹式呼吸、阵发性咳嗽、口鼻、眼及结膜有粘液性分泌物、皮肤潮红、喜挤卧、难移动,后期见痉挛性惊厥、咽喉充血、肿胀、心腔积液、肺出血、间质性肺炎、胃及小肠充血、卡他性炎、大肠斑块状充,卡他性渗出、脾肿大肾、膀胱变化不明显、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
4.4猪气喘病
体温正常、咳嗽、气喘、腹式呼吸、发出喘鸣声、不愿卧底、站立或犬坐姿势,融合性支气管肺炎、肺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急性副伤寒、常发生于1-4月龄小猪,剖检脾肿大、大肠壁增厚、粘膜显著发炎、表面粗糙、有大小不一、边缘不齐的坏死灶。可与猪瘟区别。
4.6敷直型猪链球菌病
常发生多发性关节,运动障碍、鼻粘膜充血、出血,喉头、气管充血,有多量泡沫、脾肿胀大,脑和脑膜充血、出血。与猪瘟不同。
4.7猪弓形虫病
主要发生于架子猪,流行于夏、秋炎热季节。剖检脾肿大,肝有散在出血点和坏死点、淋巴结肿大、有出血点和坏死点、脑实质充血、水肿、变性、坏死。可与猪瘟区别。
5.防制措施
5.1加强免疫监测,做好猪瘟预防接种
由于各个场子的具体情况不同,其猪群抗体水平往往差异很大,若延用过去传统的免疫预防模式,势必造成猪瘟免疫耐性或免疫空白,为此对哺乳或断奶前后的猪群必须通过免疫抗体监测,制定出良好的免疫程序,才能确保群体的总保护率。
5.2消除亚临床感染
目前使用的猪瘟细胞苗毒价偏低,为了彻底控制猪瘟,必须加大免疫剂量,大部分场使用2-4倍剂量,个别场已经使用5-8倍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