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预防猪免疫失败采取哪些措施

2019-01-04 09:24:36浏览:15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疫苗免疫只是动物疫病防控的措施之一,不一定打了防疫针就不会发生疫病,同时还要做好饲养管理、消毒、规范引种等工作。

    疫苗免疫只是动物疫病防控的措施之一,不一定打了防疫针就不会发生疫病,同时还要做好饲养管理、消毒、规范引种等工作。打了疫苗发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母源抗体的干扰。多数病毒性和部分细菌性烈性传染性猪病母猪免疫后,仔猪在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时进行同种疫苗的免疫,会受到母源抗体的干扰。如猪瘟免疫规范的母猪,出生仔猪获得的猪瘟母源抗体持续28天后开始快速下降,猪蓝耳病母源抗体持续21天,仔猪出生一周内免疫以上疫苗会受到母源抗体的严重干扰,无法产生预期的免疫效果。

2、免疫操作不规范。疫苗免疫过程中,注射部位不准确、不消毒,注射深度不够,针头不按猪龄选择长度,不更换针头一针到底,甚至还打飞针,皮下、皮内、肌肉注射分不清等问题比较普遍,导致免疫后抗体水平不整齐或不合格,疫苗免疫后不能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

3、疫苗质量因素。疫苗质量直接影响免疫成败。猪常用疫苗种类多达10多种。疫苗的保存、运输、稀释、使用等环节,也能造成疫苗变质、效价下降,导致免疫失败。

4、免疫抑制的影响。免疫抑制是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免疫组织器官受到损伤,免疫细胞呈递抗原能力受到阻断和抑制,机体免疫应答不全,在低致病力和弱毒病原的感染下都能引发疫病。造成机体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如霉菌毒素、重金属、放射性辐射、应激因素、营养不全、维生素缺乏以及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等。目前免疫抑制在猪群中普遍隐性存在,不同猪群免疫抑制程度不同而已,猪场应高度重视免疫抑制现象,做好相应的预防和控制。

5、饲养管理因素。营养不全价、设施设备不健全、猪群生活环境较差,生长所需的营养得不到满足,机体健康水平得不到保障。因此,免疫接种后猪群抗体水平不能达到预期水平和保护力,导致猪群免疫失败,易引发突发性重大动物疫情。

6、注射疫苗前,该种病处于潜伏期,免疫后发病。

要预防免疫失败,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科学饲养管理,提升健康水平。养猪场要围绕自繁自养、全价料饲养、程序化免疫、制度化消毒、科学化用药、保健性防疫等科学的饲养管理来提升猪群健康水平。

2、免疫与监测相结合,避免盲目免疫。传统的养猪场户认为注射了疫苗就万事大吉,而且对免疫接种和采样监测有排斥性。免疫和监测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监测可以确定仔猪首免时间,根据监测结果评价免疫效果,制定补免时间,利用监测来预测一些疫病的潜在威胁。对猪群不同时期的跟踪监测是科学合理地制定免疫程序的依据,可以避免免疫的盲目性,确保免疫的时效性。科学的监测能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发现病原微生物的隐性感染,避开疫苗间的相互干扰,提升免疫质量。

3、避免免疫抑制,消除潜在隐患。猪群免疫抑制现象普遍存在,而且逐步成为影响猪群健康的重要因素。免疫抑制是机体破坏免疫系统抵抗的一种无形杀手,但也是可以避免和控制的。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饲料,控制饲料霉变因素;监测水源、饲料的重金属含量、放射性射线的污染等物理因素;淘汰病原性免疫抑制猪只和猪群,控制病原性免疫抑制因素;根据不同年龄饲喂不同营养价值的全价饲料,提高免疫力;加强疫病监测、减少转群等应激,消除疫病和应激造成的免疫抑制现象。

4、疫苗保质保量,确保免疫效果。疫苗质量低劣和不规范操作是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选择正规企业生产或政府采购疫苗,使用匹配的稀释液和规定稀释度进行疫苗稀释,稀释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否则不能再使用。疫苗注射时按照说明书所述的免疫剂量、注射部位、注射方式进行免疫,免疫前后停用抗生素5天左右,确保细菌性疫苗免疫后不被清除;接种时按猪只大小选择不同规格的针头,并避免漏免,保证疫苗免疫的质量和效果,减少免疫失败的发生。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马的配种繁殖规律

上一篇:

秋季咋育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