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通过软蜱等虫媒传播和带毒野猪与家猪高度接触易感猪引起的烈性、尚未能防治的传染病。
非洲猪瘟的潜伏期为2~19天,《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感染期为40天。非洲猪瘟超强毒力毒株导致感染猪100%死亡,中等毒力毒株约30%~50%死亡,低毒力毒株仅呈现轻微或亚临床症状。
一般新疫区猪呈最急性型,无临床症状,突然大批死亡,死亡前可见斜卧、高热、呼吸急促、扎堆、腹部或体末梢暗红。
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到42℃,精神沉郁,厌食,胸部、腹部、四肢、耳尖、尾尖皮肤上有红色和暗色斑点。部分病猪皮肤有出血性病变和坏死灶,可视粘膜潮红、发绀,眼鼻有粘液性分泌物,咳嗽,呼吸困难,呕吐,便秘,腹泻,粪便有粘液带血,有的内脏器官出血。病猪发病1~3天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总数下降至正常的40%~50%,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幼稚型中性粒细胞增多。
幸存猪将终生带毒,出现症状后死亡,死亡率100%,病情延长,可出现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妊娠母猪在妊娠期的任何时间感染,均可发生流产。
本病肉眼可见病变主要表现为皮肤或各部浆膜下点状或斑状出血及坏死,在耳、鼻端、腹壁、外阴等部位皮肤有界限明显的紫绀区及散在的出血区,中央黑色,四周干枯;内脏器官出血,脾脏呈黑色、梗塞、肿大、变脆;肾脏点状出血;心脏内外膜点状出血或血斑;肺水肿;肠系膜淋巴结出血;膀胱出血等。
本病很似猪瘟临床症状和病变。出血病变、血小板减少是本病的特征。病毒能抵抗温度和酸碱等环境因素的改变。它是一种感染猪的大的、有囊膜的双链DNA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