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对羊危害比较大,给养羊业带来重大损失,不但能降低绵羊生产性能,往往造成大批死亡。为了避免其造成危害,每年必需根据具体饲养的地区、环境和饲草定期进行驱虫工作。羊驱虫主要有口服、注射和药浴三种方法。给羊驱虫时都是成群进行。少者十几只,多者上百上千,如工作不慎,容易出现中毒、死亡;或驱虫不彻底,为此对驱虫工作提出几项应当注意的问题。
1.口服给药。
(1)为了防止误投或流失药物而达不到驱虫目的,所以必须掌握给药技术。投药人要骑在羊背上,或紧靠于羊的左侧,左手扶助羊的下颌举高羊的头部,鼻端要与头盖平行,不能过高或过低,右手持药瓶,从羊的右侧口角前插入口内,直达瓶的肩部,瓶嘴要压在舌上伸向舌根部,举高瓶底,让羊一口一口的吞咽。给药时不能太急;羊不老实时不要硬服,以防药液流失或误咽。
(2)投药时要将药瓶摇晃几下,使药液充分混合便于咽下;或沉于瓶底残留瓶内而达不到药用剂量。如瓶内仍残留药时,要再注入点水摇晃开后重新投入。
(3)对病势严重,呼吸困难的羊,尽量不投口服药。若非经口服不可的药时,要先用注射的药物治疗,待症状缓解后,再投口服药。
(4)每只羊经口服药后,要观察一会儿,如成群灌药时可设专人观察,待无任何反应时方能离开。药物经口服药,甩头,呼吸逐渐加快,口吐泡沫,结膜逐渐红紫色,病势发展急,死亡快。
2.驱虫。
(1)驱虫时间和次数:羊寄生虫由于地区的不同而寄生虫的种类和感染季节也不所不同。一年中各时期绵羊体质营养状态差异很大。所以需要知道当地寄生虫种类和生活史,才能恰当的用药和准确的掌握用药季节、次数,达到驱虫目的和避免大批中毒或死亡。东北地区驱虫时间一般的应在放牧前(四月),放牧中期(七月)和秋后(十月)驱虫三次。有的地区由于牧地少,不能实行轮牧,或放牧的地区年降雨较多,寄生虫感染严重,则驱虫次数增加,多于四、六、八、十月份驱虫四次。
(2)每年开始驱虫或利用某种新药;或学习采用外地驱虫的新资料,都要先搞小群试验,有条件的最好在试验前后通过粪便检虫卵,验证驱虫效果,认为安全时才能大群进行。
在用药的剂量上因羊的品种、体型大小、膘情好坏、驱虫季节、地理条件、药品规格及出玚时间,同种药品不同制药厂产品因素,要通过试验,从中找出适用于自己羊群的药用剂量。一定要掌握药的真伪,有的药可以通过实验按说明量进行加倍。
(3)配制药物用水必须是烧开沉淀的清水,温度在40-50℃为宜。
(4)调药用的器具要用瓷盆、瓷缸、木器、玻璃器皿,不能用金属器具盛药或配药。
(5)配制药液时兽医人员必须亲自动手,慎重细心,反复计算浓度、比例等,决不能马虎大意。估计比例和剂量都使不得,最易出现大的误差,会出现问题。
(6)配制溶剂药液时要充分搅拌,使药物充分溶解。用药过程中也要搅动,防止药物沉淀,浓度不匀。量药时也要准确,不能估计药量,或器皿不精确。
(7)利用粉剂药物时,要按只数,药量准确包好;或驱虫前临时测重,按体复位药量时,也一定要准确,决不能用分堆或手捏来估计药量。
(8)驱虫时间应在早晨空腹时间进行。驱虫前不需要更长的时间绝食,只要头一天照常放牧,如舍饲的第一天下午少量饲喂,于第二天早晨投药即可。牧场养羊最好驱虫和测重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9)驱虫用药液应在用药前现调剂,决不能在头一天就配制好,待第二天用。
(10)无论用任何驱虫药物驱虫,都要准备解毒药物,没有特效解毒药的可以准备其他营养制剂,以备中毒时能及时抢救。
(11)口服完驱虫药物的每一只羊,当时要打一标记或分圈拦住,决不能马虎大意,避免混群记错,致使重投使羊中毒或漏投药物达不到驱虫效果。
(12)在饲料条件差,羊只又瘦弱时不能驱虫,如药量掌握不准,最易引起中毒、死亡。
(13)投驱虫药后,要在三个小时以后方可饮水和放牧。
(14)驱虫后五日内所排的粪便,要收集起来进行发酵灭虫。
(15)有条件的牧场,对驱虫后的羊群要移到没被污染的牧场放牧。体外有寄生虫的羊只药浴后一定要对圈舍和使用的器具用5%辛硫磷两次消毒。
(16)服药后有轻微中毒表现的羊只,如食欲不振、拉稀、轻微腹痛等症状,一般不需治疗而能恢复健康。但要注意观察,以防病情转重。
(17)驱虫时易出现中毒和误投的羊只,要及时发现,立即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