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储存特性
大豆由于自身化学组成,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吸潮霉变、无法发芽、走油赤变等不良现象。①易吸潮霉变:大豆所含的脂肪是疏水性物质,而所含的蛋白质则亲水,而籽粒中的水分都集中在蛋白质,致使在大豆水分活性高,同时大豆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因此储存大豆要特别做好防潮、防湿工作。②易劣变发烧:温度过高会引起大豆的变质,如脂肪分解、蛋白质变性等,这些对大豆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降低其商品价值和利用价值。大豆在较高温度下会降低甚至丧失发芽率,因此只有低温储存,才能有效保持大豆的品质。③易出汗乱温:大豆的后熟期长,酶的活性高,释放出较多的水气,易出汗乱温。④易析油赤变:大豆热容量大,孔隙度低,长期积聚的热量会促使脂肪氧化分解,导致大豆走油赤变。导致出油率降低等。
2 入仓要求
人库管理:按GB 1352- 2009《大豆》中质量指标规定进行收储。控制杂质含量、完整粒率、损伤率。严格控制水分,一般情况下,入库过程中应按照规定执行。选时入库:应避开高温季节。入库后应迅速降低粮温,减少内结露。现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杂质聚集,改变粮食落点、调整输送机头和及时清理集聚的轻浮杂质,保证人库粮食质量均匀[养殖网:www.nczfJ.com/]。
3 主要储存技术措施
储存大豆应控温、通风,防虫抑霉,有效保持大豆的品质。①控温通风。因地制宜.寒季通风,热季排热。大豆人仓后,应利用环境低温,通风降温。可采用机械通风降温,同时应注意保水。②防虫抑霉。如发现有印度谷蛾等蛾类危害时,应及时采取挂条熏蒸、灯光诱捕等有效措施进行触杀;熏蒸散气时,应先通风后再进仓,以防缺氧造成事故。③密闭储存。在完成通风降温、防治害虫之后,应压盖粮面、密闭仓房、密封粮堆等有效的方法,一般还辅助开展保温材料压盖粮面等粮堆隔热保冷措施防止湿热转移,利用大豆呼吸耗氧形成自然密闭缺氧储存,还可达到抑菌防霉的效果。
4 应急处理
在储存期间,应对定时检测和连续跟踪监测粮温度变化和仓房温湿度,总结变化规律,归纳变化趋势,综合判断粮情。当粮温或仓房的温、湿度异常时,应进仓抽样检测和感官鉴别,判断粮患程度类别:粮面行走判断是否结顶,鼻闻仓内气味判断霉变,手抓粮粒感觉判断粮质,眼看豆粒外观判断霉变,观察环境细节判断仓情。
①处理发热:当发现粮堆发热时,要认真排查引起原因,因病制宜,对症下药,未病先治,以保证粮食储存安全。一般杂质引起发热均为局部粮食随粮入库或自动分级造成局部杂质偏高引起局部发热,杂质阻塞粮食空隙不利于热量散失。杂质中带菌量大,因此要清出高杂部位粮食过筛重新人仓。而水分高引起的发热,应采取降水处理,局部水分一般都因漏雨、结露、吸湿或水分转移等原因引起。因此一般将高水分部位粮食全部清出,返烘整理后再入仓,人仓前应需要注意降温衡温,入仓粮食的粮温要与仓内粮温相接近。全仓发热主要是入库把关不严:应整仓出库烘干,坚决做到不达标不返仓。②处理结顶:采取翻动疏松,破坏结顶,加快散发内部湿热,避免霉变生芽等。③处理霉变:对于霉变的处理应根据霉变的严重程度而采取不同措施。对刚变质的大豆,应通风降水,冷却粮堆,除去霉味,散发湿热,同时,应采取磷化铝自然潮解低剂量熏蒸的措施,使磷化氢浓度保持在相应水平以上,抑制霉菌生长。对已生霉或霉烂的大豆,必须将其四周波及的大豆移出仓外,进行彻底干燥处理,单独存放,并根据霉变情况改作他用。
5 结语
大豆的安全储存,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仓房性能和大豆的质量情况,确定合理的储存措施.将大豆水分、含杂量和储存温度、湿度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在东北地区,应充分利用当地冬季寒冷、低温期长的气候优势,科学选择和有序开展分阶段通风降温及平衡水分、适时排热散湿、粮面隔热压盖、膜下机械补冷环流均温、缓速通风均衡降温等技术措施,从而最终实现大豆的保水储存,同时在储存期间各个阶段分别实现“降温冷却、防热控温、通风排热、散热降温”的储存目标,减少环境因素的影响,控制霉菌和害虫的活动,最终确保大豆的储存安全。大豆的安全储存,以按照上述思路,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仓房结构和大豆的质量情况,确定合理的储存措施,将大豆水分、含杂量和储存温度、湿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并使其在储存期间各个阶段实现通风排热、降温冷却、防热控温、散热降温的储存目标,减少环境因素的影响,控制霉菌和害虫的活动,最终确保大豆的储存安全。并且在确保大豆储存品质的同时,减少储存过程中的水分减量损耗,获得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