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8月份,我国自南向北都将相继进入梅雨季节,随后江河汛期陆续来临。这时,天气阴沉,雷雨不断。若是遇上暴雨,雨量大增,河沟塘坝暴满,养殖鱼池遭受威胁。如何搞好这一时期的鱼池管理,是各地养殖户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这里根据我处养殖户的生产实际,总结出以下几点,供各地参考。 一、整修养殖设施,理清进、出水道 鱼池养殖设施都应在雨汛期来临之前,详细检查,确保完好,不应有破损之处。总的原则是水来时,能泰然应急,不能逃鱼。对此,必然在雨汛期来临之前,加固池埂,夯实池基。对险埂要段应重点防护,并用硬土、碎石等加宽加高,必要时可用木桩牢固,决不能存有侥幸心理。鱼池与外界已通连的地方,这时也应抓紧填塞,也可用防逃网拦严。结合水路的清理,首先要清除水渠中的障碍物,铲除杂草,挖去阻水的淤泥,保证水流畅通,严防堵塞。最易忽视的进、出水口也要耐心检查,用拦网拦好,不得有漏洞,确保防逃安全。进入汛期,要多加巡查。发现池埂坍塌,可及时修复,严防溃堤。池埂一旦崩裂,应首先用拦网拦好逃鱼,然后再紧急筑堤加固。 二、备足防汛物资,做好应急准备 天气变化,难以预料,鱼池出现险情,养殖户也往往很难估测。为确保鱼池万无一失,养殖户应在汛期来临之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备足必要的防汛物资是关键之一。因此,在雨汛期来临之时,养殖户都应准备好必要的排、灌机械,水泵等电器设备还应在事先试行运转,该修理的要立即修好,要更换的还应及时更换,确保使用时完好无损,不出现问题。此外,备足一些拦网、竹棒等物资,以便出现险情时拦截之用,也很有必要。池边取土困难的地方,应事先选好取土位置,最好是准备足量的预备土,在池埂坍塌时使用。否则,将不知所措,难以应对险情。大型养殖水域,或靠近河、沟等水体边的养殖户,最好还应配备圆木、片石、麻袋等防汛物资,保证险情发生时有所应对。 三、及时排涝,进行汛期抢救 一般情况下,鱼池在雨汛期来临之前,最好停止加水,并根据鱼池的养殖状况,在不影响鱼类生长的情况下,设法降低原有水位,以便鱼池接纳大雨之时的降水量。在雨量集中时,遇有水位陡涨的情况下,应及时开闸放水,也可动用水泵等机械设备抽水外排,以防水满漫堤,不让池埂浸泡水中造成倒塌,保持池鱼不外逃。开闸或抽水时,水口都应用网片拦好,以防止大量的小鱼顺水吸出或逃出,造成大量的损失。若池水涨速太快,又不便排出时,应在池埂四周用口袋装土筑成子埂,可解救危急。池埂一旦出现险情,应组织人力及时抢修。平时应加强巡塘,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四、利用雨停间隙,加强饲养管理 鱼池雨汛期间的中心工作是防洪排涝,但这时的日常管理也不能忽视,应针对雨汛期的不同情况,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一要搞好水质管理。雨汛期间,由于雨水的经常稀释,养鱼池水质一般偏瘦,营养普遍不足,浮游生物繁殖缓慢,应尽快加强水质培育,使水中生物多起来。可以不定期地用碳铵3—4kg/667m2或尿素2--3kg/667m2泼洒水体,改变水质。磷肥来源较方便的,可用过磷酸钙等施入水中,用量为每667m25kg左右。若池水比较混浊,泥沙含量较大的池中,由于影响水中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可先用明矾、生石灰等化水全池泼洒,澄清水体。二要抓紧饵料投喂。雨汛期间,由于池水温度比较适合鱼类的生长,鱼类往往食欲较大,应保证吃食性鱼类的饵料供应。这时的饵料应新鲜、适口,有条件的地方应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适当增加投饵总量,确保鱼类吃饱吃好,决不能有残饵剩余,这将高温腐烂败坏水质。饵料的种类应精粗结合,保证多样化,并合理搭配。三要注意鱼病防治。雨汛期间,洪水横流,水体污浊,病菌及微生物随水流动,容易传播。这时除水体经常采取净化措施外,还要用漂白粉、强氯精等药物消毒水体,杀灭细菌,并交替使用敌百虫、硫酸铜等药物全池泼洒,防止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生。若补放鱼种,还要用食盐水、鱼苗灵等溶液浸洗鱼体3—5分钟,不让鱼病带入池中。投喂饵料时,除保持饵料洁净外,还应不定期地用痢特灵、磺胺胍、生蒜头等拌饵投喂,防止鱼病的发生。已发现鱼病的池塘,应尽快查找原因,对症下药,排除致病因素。 五;采取各种措施,实行灾后补救 雨汛过后,出现险情的鱼池,若逃鱼严重就应采取补救措施,让水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决不能让有限的水体白白荒芜。这时,最好的方法是抓紧补充放养鱼种或套养夏花。投放的鱼种,可以就近购买,也可以在天然水体中捕捞或收购。投放时,应根据逃鱼的多少及塘口的实际情况,选择放养的品种,确定增补的数量,做到放养的苗种既能利用水体的有效空间,又能使损失减少到最少限度。若苗种一时难以解决,或估计投放的品种年底达不到商品规格,都不要勉强投放,而应采取其它措施,可以改种晚季水稻及种植水生经济作物,做到“以秋补夏”,“以农补鱼”,确保灾年不减产,收入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