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丹阳市一读者致电本报“渔技110”反映,他有1亩左右的池塘,最近发现池塘水体表面出现了一层“油膜”,到下午3—4时就特别明显,池塘中主要养殖的是四大家鱼,平时也投喂一些黑麦草、青草等。他问:水面上为什么会有一层“油膜”?怎么处理?
据了解,一般在不经常换水以及常年不清淤的池塘,水体表面容易形成绿色或水锈色的“油膜”,“油膜”若表现为绿色,则多为金藻繁殖过多、过快引起,若表现为红色,则多是裸甲藻繁殖过快引起,这两种藻类均不易被常规鱼类如四大家鱼消化吸收,所以在池塘中过量繁殖,易形成“油膜”,尤其在下午3—4时其繁殖速度最快,池塘水面就显得特别明显,会影响池塘水质,特别是在高温、多雨期间,藻类死亡腐败时排出的毒气极易造成缺氧泛塘。
记者采访了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薛晖研究员,薛晖介绍说,水体表面形成的“油膜”一般是由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很难清除。目前使用较多的防除方法主要有:(1)每天清晨用干稻草绳把水面的“油膜”拉向池塘一角后用三角抄网捞去,可减少池塘中该种藻类的数量,但此种方法清除效果不明显,阳光一照射藻类又会大量繁殖;(2)及时加注新水,并可使用一些水质改良剂,另外每立方米水体也可用0.7克硫酸铜溶水全池泼洒杀灭;(3)可利用生物清除法,在每亩池塘中搭配放养3-5尾罗非鱼,罗非鱼可消化利用该种藻类,从而达到清除藻类的目的。
预防池塘出现“油膜”的主要方法有每年冬季干塘时对老塘进行彻底改造,清除过多淤泥,并用生石灰化浆后彻底清塘消毒,消灭池塘中的病原菌以及藻类;并定期换水以及使用生物制剂改良水质,保持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可对该池塘进行轮养,比如今年养鱼,明年种草养殖河蟹、小龙虾等,可抑制金藻、裸甲藻过量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