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河蟹养殖一般采取人工育苗或从河口附近捞取天然蟹苗,然后分两年养成商品蟹的方式第一年养成扣蟹,第二年养成商品蟹。为了摸索新的养殖方式,缩短河蟹的养殖周期,试验旨在利用南北季节差异,充分利用海南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北京地区提早提供质优、价廉、数量充足的蟹种,把在常规条件下从大眼幼体养到商品蟹的时间从二年缩短到一年。为此,1998年2月份我站在海南南繁基地25亩池塘进行了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培育扣蟹养殖试验,至1998年4月底已养成120—160只/kg的扣蟹30万只。5月初陆续空运回北京,放入稻田进行稻田养殖。试验分两部分:一强化培育蟹种;二稻田养成商品蟹,下面分别将研究内容叙述如下:
一、强化培育蟹种材料与方法
(一) 材料:
1、池塘:试验池塘面积25亩,且池底平整,底泥较少,进排水方便,池埂不漏水,属酸性土质。
2、水源:试验用水为库底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PH值约7.0,透明度30—40cm,且浮游生物丰富。
3、苗种:试验苗种是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每公斤含大眼幼体12万只,每亩放1kg大眼幼体,苗种体质健壮,品种纯正,生长速度较快。
4、试验时间:1998年3月2日—1998年5月18日,历时78天。
(二)试验方法:
1、池塘的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池埂不漏水,底泥较少,池埂坡比约为1∶3。
2、防逃、防害:为了防止水老鼠、青蛙等敌害入池捕食幼蟹和后期蟹苗逃跑,在池塘周边筑一道高出池埂60cm的尼龙薄膜墙。
3、彻底清塘:2月22日进行了池塘的消毒。每亩75kg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消灭有害病菌及敌害生物。2月29日注入过滤后的新水,水深约50cm。
4、建造栖息地:2月29日在池中均匀布置了一些水葫芦、水花生等作为蟹巢,约占池塘面积的1/5,后期逐渐增加到池塘面积的1/3。
5、适时下塘:3月2日放大眼幼体25kg,放苗前采取试水的办法,试水安全后把苗放入池塘,下塘后由于水色偏淡,注入20cm含浮游生物丰富的池塘水,以便供给蟹苗充足的天然饵料。
6、饲料投喂:蟹苗放养1周内,用豆浆和蒸熟的鸭蛋羹和鱼靡加水搅均后泼洒全池,日投喂5次,由于水质较瘦,适当加大了饲料的投喂量,日投饵量占蟹体重的200%;Ⅰ—Ⅲ期用鱼靡和鸭蛋羹进行投喂,投喂量占蟹体重的150%;Ⅲ期以后用绞碎的鱼肉与鱼虾饲料按2∶1的比例进行投喂,日投饵量占蟹体重的100%,日投喂次数降为3次;蟹苗长至Ⅵ期以后,用绞碎的鱼肉和鱼虾饲料按1∶2的比例喂养,日投饵量占蟹体重的50%左右,且都以傍晚投喂为主。在每期蜕壳前,在饲料中添加2‰的脱壳素投喂,促进蟹苗顺利按期蜕壳。
7、水质管理:蟹苗入池后水深保持在60cm以上,每天监测水温和PH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前期每10天注水20cm,在后期高温季节每2天换水20cm,以此来保证水质清新和充足的溶氧。采取每20天泼洒生石灰水一次,来调节水中的PH值,使PH值一直保持在7.5-8.5之间。
8、病害防治:整个饲养期间,除每20天左右用20ppm的生石灰全池泼洒外,每10天还用土霉素拌饲料投喂,用量是每100kg饲料用4g土霉素以增强幼蟹体质,达到防病的目的。管理中还经常清除青蛙、水老鼠和水中敌害生物。
9、饲养管理:整个饲养阶段坚持每天早、晚巡塘,每5天测定一次生长情况,根据生长情况来确定饲料量,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试验结果
大眼幼体经过60—70天的培育、蜕皮8—9次左右后达到120—160只/kg,开始捕捞出池,进行第二阶段在北京稻田养成商品蟹的试验。捕捞方法主要是利用幼蟹在上午8:00-9:00时,下午4:00-5:00时大量附着在水花生、水草上的习性,用抄网捕捞,日抄捕2-3次,抄捕几天后再放干池水在夜间徒手捕捉。
稻田养殖商品蟹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选址与稻田工程:
(1)选址:我们通过多次实地考虑,在顺义、海淀、通州确定了进行试验的稻田。这些稻田均是靠近水源、水质清新、没有工业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的田块,底质为壤土或沙壤土,而且均为我市主要的稻米产区。
(2)稻田工程:我们在1997年前期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了1998年的稻田工程。工程分布环沟、田间沟、暂养池或暂养沟三部份。环沟一般宽2m左右、深0.6-0.8m;田间沟宽0.5-1m、深0.5-0.6米;扣蟹暂养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用暂养池,即在田块的中间或一角挖一个小池,面积占田块总面积的1/151/20,另一种是将一侧环沟加宽加深,一般宽2-3m、深0.81m,进行暂养。如果田块过大就将其隔成1525亩左右的小田块。
2、防逃工程:
我们选用了聚乙烯拉膜,防逃板下部埋入土层7-8cm,土层之上余52-53cm,每隔1米用细竹杆支撑,并用细铅丝固定。田块分隔处也使用防逃板,在经过环沟时下部用1.5cm网眼的铁丝网进行隔离。在进排水口处均用1.5网目的铁丝网或筛绢进行隔离。
(二)方法:
1.稻田前期准备工作:为了保证扣蟹及时下田,蟹田工程在5月5日前全部完工,同时为了使水稻及早分蘖,适当将插秧时间提早到了5月8日。从5月8日到15日,养殖田块全部插秧完毕。同时一次性施入底肥,或再施一次追肥,所用肥料均为快速肥。
2.扣蟹放养及暂养:
(1)扣蟹放养:从5月19日至6月2日,全部蟹种陆续空运到京下田。全部试验田共放扣蟹230437只,平均规格40~65只/kg,亩放300-500只不等,平均亩放394只。
(2)暂养期间每天用河蟹颗粒饲料进行堆料,有时在饲料中搅拌一些死鱼、鸭血等动物性饲料,日投饵率为2%3%。暂养至6月20日左右将内防逃板指暂养池或暂养沟与大田之间的防逃设施拔开,将扣蟹放入大田。在此期间平均增重50%-60%,蜕壳2-3次,成活率达90%以上。
3.日常管理:
扣蟹下田后每天用专用蟹料混以新鲜肉料进行投喂,日投饵量为0.5-1%。并且在暂养沟中养殖一些水葫芦、空心菜或细绿萍等,既可做遮蔽物也可以做为食物被河蟹食用。由于大部份试验田土质为壤土,所以沟内的水下渗较快,为保证沟内水位我们每天都要加水,因此沟内实际上处于一种微流水状态,环沟水位保持在80cm左右,田间水位在10-15cm左右。每日早、中、晚各巡田一次,主要观察河蟹吃食情况以调整投喂量,以及田埂、防逃设施是否完好等。每20-30天用生石灰在环沟内泼洒,以提高水体的PH值,同时Ca2+与水相结合形成Ca(HCO3)2,可以增加水中的Ca2+又有助于河蟹的蜕壳,同时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5.生长情况:
经过近3个月的蜕壳生长,至8月底河蟹基本进入育肥增重阶段。在这期间河蟹平均蜕壳8次左右。我们在每月的中旬都进行抽样检查,每次随机抽取5-8个样体,每次蜕壳平均增重30%-40%。
二、试验结果:
(一)收获情况:
1998年虽然天气变化较大,但基本上未影响到河蟹的生长,而且由于暂养措施得力,总的成活率包括养殖成活率和回捕率较1997年又有所提高,达到81.4%。总产成蟹194902只,平均规格130g,总产成蟹达25337kg,平均亩产41.7kg。
(二)经济效益:
21亩总成本2842元,亩总产出4368元,亩总效益1526元。河蟹的投入产出比为1∶1.61,总的投入产出比为1∶1.54
讨论与小结
一、海南强化培育蟹种:
1.暂养:整个养殖过程中,除了按照1997年实施方案进行外,我们1998年采取了大眼幼体集中暂养的办法来提高成活率,具体做法是在池塘的一边或一角用30目的过滤网拦上50—100m2,大眼幼体放在里面集中喂养管理20天左右,绝大部分苗都已达到Ⅳ—Ⅵ期时,及时将围网打开,这样既提高了养殖成活率,又减少了饵料的浪费,而且还有利于水质控制。
2.每天检查防逃网,发现有被水老鼠咬破的地方及时补好,防止了蟹苗的外逃,而且每天晚上要捕捉青蛙等敌害。针对去年池塘中有些凶猛野杂鱼的现象,今年我们采取了双层过滤水的办法,防止了凶猛鱼类的进入。
3.在管理上每天测PH、水温、DO,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病害防治上定期喂土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类药物,防止蟹病发生。
4.在放苗前期水位一定要浅,一般不超过40cm,随着苗的长大逐渐加深池水,这样有利于河蟹的蜕壳,而且在河蟹大批蜕壳前,加水刺激,这样也有利于蟹的蜕壳生长。
5.就地育苗:由于1998年仍然采用1997年的方法从外埠购进大眼幼体,运输成活率低,只有50%,这无形之中增加了养殖成本,因此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就地育苗并培育扣蟹是该项目的关键。
6.今年放苗时间比去年提早20天,饲养时间的延长使河蟹蜕壳次数比去年同期多2次,规格由400只/kg提高到120—160只1kg。
二、稻田养殖商品蟹:
1.利用南繁基地培育大规格扣蟹,当年养成商品蟹,不仅缩短了一年的养殖周期,而且由于是当年的扣蟹没有经过越冬,所以暂养期间成活率很高,同时生长过程中蜕壳障碍小、生长快、个体大。
2.今年由于客观原因,有些试验点在整个生长期间环沟内基本上未放置遮蔽物,因此河蟹在田埂上打洞的情况比较多,影响到了河蟹的正常吃食及生长,虽在中期放入了一些细绿萍,但由于萍体过小、数量不足,也没有起到遮阳效果。应采用水葫芦等遮阳效果好的水生植物放置在环沟中,面积应占总水面的40%以上。
3.在投喂方面应尽量利用稻田中的天然饵料,利用加水、饵料引诱等方法使河蟹进入稻田觅食。另外在投喂人工饲料方面应注意加入一些肉类,死亡的猪、鸡、鸭、鱼、虾等均可,将其剁碎后与河蟹饲料搅拌在一起进行投喂。如顺义县前鲁村所添加的鸭血就起到了很好的诱食效果,又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颗粒饲料应选用河蟹专用料,因为里面含有河蟹生长必不可少的脱壳素。应根据前一天的吃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以有极少量残留物为宜,既让河蟹吃饱,又不浪费饲料。而在育肥阶段增加高蛋白饲料的投喂量。投喂要定点,不要四边都撒料,使河蟹有一个较僻静的蜕壳场所。
4.河蟹养殖中的最大问题就是防逃。因此我们认为进、排水口必须用水泥抹实,而用于支撑防逃墙的竹杆必须插在防逃墙的外面,否则河蟹会沿竹杆爬到田外。而且决不可以用油毡等物体表面不光滑的材料作为防逃材料使用。
5.另外在养蟹的稻田中,防止天敌对河蟹的危害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如:青蛙、水鸟、水蛇、水老鼠等,一方面在天敌较多的区域采取在防逃板外设置防蛙网的措施,材料可以使用筛绢,网高60-100cm,另一方面可以安排人工每天进行清除。
6.河蟹对水质非常敏感,一些水化学因子的变化就会影响到它的摄食和生长。如前鲁试验点的水质就偏酸,机井水的出口处PH只有5.6-5.8,环沟中也只有6.5-6.7左右,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蟹的生长,我们在养殖过程中定期在环沟中泼洒生石灰,每次泼洒完后吃食情况就会明显好转,因此我们认为水质对稻田养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
7.由于河蟹除夜间进入稻田内采食外,基本上生活在环沟内,因此环沟在稻田养蟹中是很重要的一环。在1997年和1998年的试验中,我们所挖的环沟规格基本为宽1.5-2m、深50-60cm,通过这两年的试验我们认为这个规格有些偏小,较好的环沟就是宽2.5-3、深80-100,这样就可以保证河蟹的生长不会受到环境因子的限制。
8.由于北京地区插秧时间较晚,扣蟹到京时稻苗还未分蘖,所以暂养问题就显得很突出。我们1998年采用了在稻田中开挖暂养池或利用环沟进行暂养两种方法,这样做既可以节约土地,又减少了把经过暂养的扣蟹放入大田时的苗种损失,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比用原有鱼池进行暂养具有明显优势。
9.当年养成商品蟹从技术上来说是可行的,但成蟹普遍存在性腺不能完全成熟的问题,同时在河蟹与稻田生态环境的关系等基础研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从总体上说,1998年的养殖试验是成功的,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试验的同时,全市共推广稻田养殖面积9000余亩,为北京市郊区农民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