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池塘养殖中,当水体的环境因子发生特殊变化时,不良藻类往往大量繁殖并成为优势种群,抑制有益藻类的生长,导致水体的生产力下降,严重时对养殖水产品的安全造成危害。常见的不良藻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微囊藻
系蓝藻类的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大量繁殖后,常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华,严重时可以布满整个养殖水体,俗称"湖靛"。
发生条件:微囊藻喜高温、强光和碱性水质。多发生在盛夏至初秋季节,水温在28~30℃时繁殖最快。当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过高,氮磷比例较小(N∶P<10)时,微囊藻可从环境中摄取相对数量不足的有效氮,满足其生长。同时,能分泌一种抑制其他藻类生长的物质,逐步成为水体的优势种群。
危害:微囊藻虽含丰富的蛋白质,但鲢鳙鱼摄食后不易消化,不利于生长。当微囊藻生长过于旺盛时,水体中的溶氧往往不够其生长需要而死亡,藻体被细菌分解时,会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溶氧,同时产生的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导致鱼类死亡。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半夜至清晨池塘水体溶氧最低的时候,对四大家鱼的苗种危害较大,鳙鱼种尤为敏感。此外,据报道,微囊藻所产生的蓝藻毒素居已知毒性最强物质的第二位,对人、畜等均有较大的毒性。
防治措施:①加强水质调控,切实搞好预防。微囊藻多发生在鱼类生长的旺季,一旦大量出现,对其杀灭有较大的危险性。可以通过经常性的注排水、增加底层水体溶氧量、泼洒微生态制剂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措施降低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加速氮循环,增加水体有效氮的含量,促进其他有益藻类的繁殖,抑制微囊藻水华的发生。特别是氮磷比例较小的养殖水体,及时追施氮肥补充有效氮是预防的关键。②对已经出现微囊藻水华的池塘,可泼洒0.7克/立方米的硫酸铜或其它灭藻剂及早进行杀灭。杀灭后,应采取换水、施肥等措施,重新培肥水质。
二、角甲藻和裸甲藻
角甲藻为黄褐色,大量繁殖时,在阳光照射下反映出红棕色,俗称"红水"、"铁锈水"。裸甲藻为蓝绿色,喜光群集,大量繁殖时池水往往呈蓝绿色,有时出现绿色带状、云块状水华,俗称"扫帚水"、"乌云水"。
发生条件:角甲藻和裸甲藻喜欢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硬度大、呈微碱性的池塘中。北方地区,以井水为水源的池塘在5~10月份容易发生。
危害:甲藻在池塘中大量出现,往往是水肥的标志,有些种类如真蓝裸甲藻是鲢鳙鱼的优质饵料。但是,由于甲藻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当藻类极度繁殖后,如遇天气、水温、酸碱度等变化时,易大量死亡,导致水质突变,成为"臭清水",群众称之为"转水"。养殖水产品常因水体急剧缺氧和甲藻毒素而死亡。
防治措施:①养殖期间,可通过经常性的注排水控制水体肥度,保持透明度在20厘米以上。②甲藻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当水体中大量出现时,可采取加注新水或换水的办法,抑制其生长繁殖。③用0.7克/立方米的硫酸铜全池泼洒杀灭,2~3天后,换水1/2左右。
三、嗜酸性卵甲藻
系寄生性单细胞甲藻。
发生环境条件:适合生长在pH5~6.5、水温22~32℃、水质清瘦的浅水池塘中。江西、广东、福建等南方省份的酸性土壤池塘较多发生,以酸性水(pH6.5)水库为水源的高密度流水池塘也易发生此病。
危害:嗜酸性卵甲藻的成熟个体呈肾形,其分裂后形成的裸甲子具甲藻原形,它能在水中自由游泳,当与鱼类接触后,附着在鱼体上,脱去鞭毛,营寄生生活,引起疾病。开始时在鱼的背鳍、尾鳍及背部先后出现白点,并逐渐蔓延至尾柄、身体的两侧、头部及鳃内。当体表的白点连成一片时,体表好像是裹住一层白粉,俗称"打粉病"。粉块脱落处,皮肤发炎溃疡,常并发水霉病,导致鱼类死亡。入池不久的夏花鱼种和刚转入越冬池的鱼种最易感染,草鱼种尤为敏感。
防治措施:①调整池塘水质呈中性或者弱碱性可抑制其繁殖。在酸性土壤地区的池塘,要坚持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养殖期间要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每次用量为20~40克/立方米。②发病后,将病鱼迅速转入到中性或者弱碱性池塘中,可杀灭嗜酸性卵甲藻。③当发现鱼体上有肉眼可见的白点时,可投入新鲜的枫树枝,每亩水体用量25~30千克。每5千克扎成一捆,均匀投入到鱼池中,枫树叶应全部沉入水中。大约7天左右,鱼体上的白粉就逐渐消失。另外发生此病时,忌用硫酸铜全池泼洒,因为使用后往往会加重病情而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四、三毛金藻
系三毛金藻属的舞三毛金藻和小三毛金藻。
发生条件:适合生长在盐度3‰以上,氯化物含量2000毫克/升以上,pH7.2~9.6,硬度40度以上的水体中。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滩涂池塘,内陆盐碱地区的池塘偶有发生。
危害:三毛金藻能分泌一种使鱼类中毒的溶血素和鱼毒素,当水体中的数量超过3000万个/升,水体呈黄褐色时,可引起鱼类中毒死亡。中毒发生时,上层鱼类向池塘四隅集中,驱之即散。随着中毒的加深,中层、底层鱼类也相继排列在池岸边的浅水处,一般头向岸边,静止不动,受到惊扰也无反应。此时,如不及时抢救,会造成大批死亡。濒死的鱼在水中侧卧,呼吸困难,呈昏迷状态。鲢鳙鱼对三毛金藻的毒素最为敏感。
防治措施:①对新开挖的盐碱地池塘,要用淡水反复浸泡,降低水体的盐度。②放养前,投施适量的基肥培肥水质;放养后,要加强水质的监控和管理,通过合理追肥保持水体肥度,水体的透明度以不高于25厘米为宜。③当三毛金藻大量出现后,立即采取换水措施,或注入其他水质较肥的水。④全池泼洒12~14克/立方米的碳酸氢铵或20克/立方米的硫酸铵,抑制、杀灭三毛金藻。⑤全池泼洒0.7克/立方米的硫酸铜,2天后更换池水1/2,并追施氮肥和钙肥,培肥水质。
五、青泥苔
系双星藻科的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等丝状绿藻的总称。开始时在浅水处萌发,一缕缕绿色细丝附着在池底或者象网一样悬浮在水中;衰老时,由绿色变成黄绿色,漂浮在水面,形成一团团乱丝。
发生的条件:多出现在水位浅、水质较瘦的池塘中,春、夏、秋三季均可发生。
危害:当青泥苔大量繁殖时,因消耗水体中的养分使水质变得更清瘦,水体透明度可达50厘米以上。当培育苗种的池塘出现青泥苔时,苗种易被缠绕致死。
防治措施:①在投放前,全池泼洒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为100~150千克/亩,并施基肥培肥水质,抑止青泥苔的生长。②对已经发生青泥苔的池塘,可以用0.7克/立方米的硫酸铜全池泼洒杀灭,杀灭后应及时追施有机肥、无机肥提高水体的肥度。③将生石灰粉撒在青泥苔上,在强碱和高温的作用下,可使其腐烂发白。④每亩用25~30克扑草净拌湿土撒于青泥苔上进行杀灭,杀灭后应及时换水,防止水体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