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虾池的消毒
经过养殖的虾塘,由于残留饵料及对虾排泄物、动植物、浮游生物残体的积累,导致虾塘的严重污染。要清除虾塘的污染,靠海水的自洁能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而,放养对虾前的虾塘的消毒工作便显得至关重要。虾塘的消毒主要办法以下:
1.二氧化氯消毒法:二氧化氯对细菌及芽胞、病毒、病菌等微生物均有极强的杀灭作用。且使用浓度的高低不会对高等动物产生任何不良作用,加之各种病菌对其不会产生耐药性。同时,二氧化氯为强氧化剂,几乎能分解水中所有还原性污染物(残余饵料,对虾排泄物、动植物、浮游生物残体),增加养殖水体的溶氧量。
2.漂白粉消毒法:漂白粉以带水消毒为宜,虾塘水深一般保持在10cm 左右,亩用量15--20kg浸泡3天后排于暴晒,3--5天即可纳水培养基础生物饵料。
3.生石灰消毒法:此法应在放苗前15天进行,以粉状生石灰为佳,全池均匀洒播,虾池四周适当加量,亩用量为100--150kg。由于生石灰属于强碱性物质,会给以后肥水增加难度,因而,肥水前应有海水浸泡冲洗虾池最少二次。
二、纳水及基础饵料的培养
消毒完善的虾池,要妥善安装过滤网,规格为60-80目。虾池纳水分二次完成为佳。第一次纳人30-50cm,让阳光充分照射,以便有利于浮游生物饵料 的繁殖,3-5天后第二次纳水至80cm左右,然后每亩用经浸泡10小时后的茶鼓3--5Kg洒播全池,并可用“鱼虾肥水精”,或复合肥迅速肥水,以上物品使用时需溶于水后,全池进行均匀洒播,让池中单胞藻和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形成养殖体系的丰富食物链,既为幼虾提供了早期饵料,又能净化水质,极为有利于对虾幼苗期的发育生长。
为了取得更为理想的养殖效果,在肥水时可适当添加光合细菌。
三、放苗时的水质要求
pH值:7.5--9.5
水 色:黄褐色绿色
盐 度:l0--30%
硫化氢:小于0.l毫克/升
水 温:不低于14t
氨 氮:小于0.5毫克/升
透明度:20--40cm
四、虾苗存活率的监测
放苗时,为了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因环境不适而导致虾苗大量死亡和难于及早补救,必须先取几百尾虾苗置于网箱中隔离观察,以防不测。较好的办法是未放苗前先取几百尾虾苗置于网箱进行池水存活监测,通过存活率来识别水质的适应程度。
五、饲料的选择
虾病一直是困扰养虾业的主要难题。目前,预防病害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改良水质和选择营养全价的饲料。市场上各种品牌的饲料很多,从营养结构和配方来分析,各有所长,那个厂家都没有绝对的优势,用户的着眼点是饲料的新鲜度、销售价格、售后服务、质量稳定及养殖效果。
本人经过多年养殖实践体验及调查信息反馈,“粤海”饲料的养殖效果回报优势高于其他品牌饲料,是对虾养殖中优先选择的饲料品种。以本人及太平镇的何之文、陈龙等养殖大户的养殖效果调查结论亦可以说明,粤海饲料的系数一般保持在1.1--1.4的较低幅度,与海马饲料比较,有价格上低于9%,饲料系数低于25%的明显优势,是养殖对虾最理想的饲料品牌。
六、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管理
“养虾先养水”,已成了养殖界的座右铭。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虾的生长乃至生存。而判断水质的好坏的科学标准是水的各项化学指标。
对虾塘中水质的各理化指标列表以下:
要养好虾,必须加强水质管理,如何去加强水质的管理,保持适合对虾生长的良性水体,便成了养殖界的主要研究课题,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常因残余饵料、对虾的排泄物及动植物、浮游生物的残体的大量积累而导致水质的污染,使此虾池中水体严重超标,出现富肥现象,给各种病害的繁殖提供了温床,以上情况,仅依靠海水的自洁能力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这就需要借助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将水中的有害物质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为对虾提供一个适合正常发育生长的环境。
七、养殖池的日常管理
1.养殖对虾投料要科学,以少食多餐为宜,白天少投,夜间多投,中午不投,后期一天应保持4餐,气温过低或过高时少投,暴风雨天少投或不投,日丽风和天气应多投。
2.为了更加有效地预防虾病,提高其自身免疫力,要定期投喂药物饵料。
3.经常观察水色。水色是虾塘中微生物的反映。如发现水色突然变清,那已说明水中微生物已大量死亡,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水中溶氧量降低,如条件许可,要及时添换适量新水,投施生物药品,改良水质。如发现夜光虫(发光藻或发光细菌)要及时杀灭。因发光藻在将死亡和死亡之后都会释放出毒素危害对虾,导致对虾体质下降,抗病力弱,随之而来的是对虾大量死亡的灭顶之灾。
4.要细致地观察池中其他生物的活动情况,如发现膨唤、螺、鱼等集结虾池边缘,说明池水严重超标,要及时改良水质。
八、虾病的防治。
对虾的人工养殖是模拟大海中的自然条件,人为控制在池中密集喂养,从野生到家养的集约化养殖模式。
当今威胁养虾业最大的是病毒性虾病。,而且前尚未发现有效的医治措施及药物。因此,只能依靠科学的综合预防措施,以减少发病的机会。水是传播病害的主要媒体,要防水带病毒,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设置专门消毒池,在水体进人养殖池以前就将各种病源杀灭,特别是4--5月和 9--10月的病毒高峰期,这种处理措施就更显得致关重要。
要经常监测对虾的生长发育情况,如发现池中个别死虾,应尽快捡出,分析病因。如属于非病毒性病变,要及早治疗,避免转化为病毒性疾病,如确诊为病毒性死亡,应优先考虑尽快收捕,减少损失。患杆状病毒的对虾,出现空胃、肝脏呈蓝绿色,并明显萎缩溃烂,虾体发暗缺乏光泽。对于无规则游塘和靠边拒食的病虾,要尽快捕捞上来,避免虾食虾,阻止虾病的迅速传播。病理学领域的研究表明,动物一般会拒食同类,其原因是掠食了同类,就会患致命病。而对虾就缺乏这方面的辩别能力往往喜欢掠食同类。健康虾一旦掠食了患有病毒的死虾,病毒便会在24小时内遍布全身,迅速死亡,这样患病毒病虾池3--5天便会出现对虾大量死亡,以致全军覆灭。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做好虾病的预防工作。
多年的养殖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对虾的养殖要采用生态综合防治模式,要严格控制养殖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只有科学喂养预防病害才是取得养殖对虾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