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倒刺鲃人工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

2019-01-04 12:20:46浏览:64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近年来,随着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和人工养殖的兴起,养殖效益较高,逐渐在我省的龙岩、漳州、南平等地推广并具一定的规模,
近年来,随着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和人工养殖的兴起,养殖效益较高,逐渐在我省的龙岩、漳州、南平等地推广并具一定的规模,但病害的危害也相应增多。笔者在推广过程中,诊治的病害就有细菌性烂鳃病、水霉病、车轮虫病、小瓜虫病、锚头鳋病等八种,现将这几种病害的症状和诊治方法介绍如下。

1 细菌性烂鳃病

该病流行于5—6月和9~10月,水质差的池塘易患此病。患病鱼类食欲减退或无食欲,缓慢浮游于水面,体色变黑,鳃丝粘液增多造成粘连,末端腐烂缺损,粘附有污物或鳃丝软骨外露,胸、腹鳍基部和腹部充血发红,有蛀鳍现象。镜检无寄生虫或真菌,在高倍镜下见有细长、滑行的杆菌或聚集成柱的可诊断为此病。细菌学检查病原为鱼害粘球菌。

防治措施:(1)控制养殖密度,改善水质可有效预防此病;(2)用二氧化氯0.5mg/L或溴氯海因0.3mg/L,全池泼洒,连用2—3天。(3)在外用药物的同时,每50Lg饲料拌200g鱼餐宁投喂,连服5~7天为一疗程。有效率可达90%以上。

2 水霉病

该病病原为水霉菌,大多为鱼体受伤或寄生虫寄生后,水霉菌侵入而引发的。病鱼游动迟缓,食欲减退,初期肉眼看不见任何症状,至肉眼能看见体表有象“白色棉毛”菌丝向外长出时,这部分病鱼已较严重,最后瘦弱而死,但不会造成大批死亡,主要流行于2~4月。

防治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避免鱼体受伤可有效预防此病;(2)用食盐400mg/L和苏打400mg/L合剂全池泼洒;(3)用2mg/L甲基蓝和10mg/L食盐合剂,全池泼洒。上述方法均能有效防治该病。

3 卵甲藻病

病原为嗜酸性卵甲藻,养殖于水泥池中的倒刺鲃易思此病,以体表形成无数小白点为特征。患病鱼类在水中拥挤成团,或在水中形成几个环游不息的小圈,时而急燥不安,时而乱窜。尾鳍、背鳍及背部先后出现许多小白点,粘液分泌增多,逐渐蔓延遍及鱼体两侧、头部、鳃瓣,随着白点的增多最后连成一片。而病鱼失去游动摄食能力,鱼体消瘦,呼吸受阻,最后成批死亡。镜检时,取下小白点或鳃小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发现有大量卵甲藻即可确诊,流行于7—9月,有时5~6月也能发现此病。

防治措施:用20~30mg/L生石灰或水深1m每666.7m2用15~20kg全池泼洒,隔天再用一次,或把鱼直接转移到pH值7.5~8的鱼池中,可达到治疗目的。

4 车轮虫病

病原体主要是小车轮虫和显著车轮虫,为倒刺鲃主要病害之一。病鱼无食欲,在水面快速游动,受惊不散或很快又聚集在一起,严重时病鱼似“跑马病”状成群结队游动。肉眼检查体表无明显症状,仅见体表和鳃丝粘液增多,鳃丝呈淡红色。镜检时可见车轮虫,且一个视野平均有8个以上虫体即可确诊,流行于5—10月。

防治措施:(1)改善环境,疏稀密度,培肥水质可预防此病;(2)用鱼虫净或敌鱼虫5mg/L,用热水浸泡1h后全池泼洒;(3)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0.7mg/L全池泼洒,但天气炎热或水瘦时慎用,禁止连续用,因该鱼对硫酸铜敏感。笔者曾用硫酸铜0.5mg/L的量时,发生少量的倒刺鲃中毒。

5 小瓜虫病

病原为多子小瓜虫,为倒刺鲃的主要病害之一,危害严重,死亡率高,若未及时施治,几天内可致鱼全部死亡,尤其是水泥池饲养更易患病。病鱼群集浮游于水面,时而窜游,时而形成环游不息的小圈。虫体侵入鱼体的皮肤或鳃组织形成肉眼可见1mm 左右即针头大小的白色点状孢囊。严重时体表象覆盖一层白色薄膜,鳞片脱落,表皮发黄,局部坏死。鳃丝粘液增多,末端肿大呈淡红色或苍白色,鳃小片坏死呈糜烂状,最后呼吸功能受阻而死。镜检时取体表白点或剪下少许鳃丝做成湿片,在低倍镜下检查发现虫体,平均一个视野有1个以上虫体即可确诊。但该病易与卵甲藻病混淆,须注意区分。流行于3~6月和9~10月。

防治措施:(1)福尔马林30mg/L全池泼洒,隔天1次,连用3次,用后需大量换水;(2)甲基蓝4—5mg/L,加食盐15mg/L全池泼洒,连续3天;(3)小瓜敌杀或敌瓜虫5—8mg/L,用热水浸泡1h后全池泼洒。连续3天。

6 指环虫病

病原为指环虫,寄生于倒刺鲃鳃部而引发。患病鱼类浮游于水面,体色加深,食欲减退,体瘦弱。鳃丝粘液增多,呈暗灰色或淡红色,鳃丝浮肿,局部坏死,溃烂,末端粘附有污物,常与烂鳃病并发。镜检时在低倍镜下平均每个视野检出1个以上虫体即可确诊,流行于4—10月。

防治措施:(1)用90%晶体敌百虫0.5mg/L,全池泼洒,隔天再用1次;(2)强效灭虫灵0.15mg/L,全池泼洒,隔天再用1次;(3)B型灭虫灵0.5mg/L全池泼洒,连续2天(1天1次)。

7 锚头鳋病

病原为锚头鳋,肉眼可见,主要危害鱼种,鱼体上寄生2—3个虫体可致鱼苗、鱼种死亡。虫体多寄生于鱼体两侧,腹部等,寄生处易为微生物侵入,造成伤口红肿发炎,甚至溃烂,多数病鱼因食欲减退。身体瘦弱,游动迟缓而死。

防治措施:(1)用高锰酸钾10—20mg/L,浸洗30~60min,可杀除成虫;(2)用90%晶体敌百虫0.5mg/L全池泼洒。隔天再泼1次,必要时过4天再泼洒1次,以控制病情。期间若能用溴氯海因(0.3mg/L)或二氧化氯(0.5mg/L)消毒杀菌,则效果更好。

8 鱼鲺病

寄生于鱼体表的鱼鲺肉眼可见,虫体透明,由于虫体不断在鱼体上爬动,刺激表皮细胞增殖,擦伤皮肤产生炎症和细菌的继发感染。患病鱼体色变黑。瘦弱,狂游,回转或跳跃,急躁不安或呼吸困难而死。此病原体肉眼可见,找到虫体即可确诊,流行于5~10月。

防治措施:B型灭虫灵或90%晶体敌百虫0.5mg/L,全池泼洒,一天1次连用2天可有效防治此病。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海马的人工繁殖与养成技术

上一篇:

八种植物能治鱼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