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放苗规格及时间
实践证明,放苗规格伞径小于1厘米的稚蜇成活率普遍不高,而伞径达到1.5-2厘米的幼蜇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增强,养殖成海率右大幅度提高。在育苗场购买的伞径0.7-1厘米的出池稚蜇,可经过7-10天的暂养,当伞径达到2厘米左右时,再进行池塘放养。如果暂养时间过长,受水体限制,影响海蜇生长速度,同时增加了养殖成本。暂养期间由于大量充气,其体内易产生气泡导致幼蜇死亡。由于海蜇的生长适温范围为18-28度,所以当池塘内水温持续稳定在18度以上时,即为最佳放苗时间
二、 养殖密度
海蜇养殖以池塘小面积养殖或大面积荒塘养殖皆可。池塘养殖放养伞径1.5-2厘米的幼蜇,以200-300头、亩为宜大面积荒塘养殖以100-150头、亩为宜。苗太少,则影响养殖产量,而放苗太多则养成规格难以达到。
三、 养殖用水
养殖用水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海蜇喜欢清新爽洁而不耐肥水。若水质过肥,受温度、雨水等外界因素变化,易造成水质败坏太快,致使海蜇发生病变导致死亡,特别是海蜇养殖早期尤为重要;若水质过瘦,池内浮游植物量少,导致浮游动物难以生存,影响海蜇的生长;2.海蜇的生长速度非常快,需要大量的动物性饵料,而我们又不能大面积地人工投饵,所以换水量的大小,同时也决定其饵料的多少。因此,养殖过程中不换水或很少量的换水,是海蜇养殖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3.放苗时养殖池与育苗池的水质条件相差太大,温度和盐度尤为重要。实践证明,盐度相差10%。以上可造成海蜇苗大量死亡。4.海蜇养殖的适盐范围在12%。-35%。,养殖池水受干旱、高温、天气影响或个别养殖池进、排水条件太差,盐度高达40%。以上,在这种盐度条件下养殖,将会造成海蜇生长太慢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少。5.海蜇是捕食性腔肠动物,以桡足类、端足类及其它一些小型浮游甲壳类动物为摄食对象,因此,饵料量的大小也就决定海蜇生长的速度和成活率的高低,饵料严重不足也会造成部分海蜇饥饿而死亡。
四、 人为因素
池塘养殖受大风浪影响,海蜇经常被推向池棕
边,由于磨擦损伤,受细菌感染而死亡。因此,池边加防护网或塑料纸铺边,也可将池边改造成光陡坡。池底要平整,无污染,防止海蜇伏底或受风浪影响,较长时间伏底感染疾病而死亡。由于人们对海蜇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方式了解得不够,在养殖过程中对某些不正确操作而引起的不良后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如进、排水等操作中水流过急而造成的伤苗死苗,防逃不利的跑苗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