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大黄鱼淀粉卵涡鞭虫病的防治

2019-01-04 12:21:29浏览:48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大黄鱼养殖逐渐成为闽东水产养殖业的支柱产业。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时间的延长,养殖面积和放养密度逐渐加大,大黄色病害也
大黄鱼养殖逐渐成为闽东水产养殖业的支柱产业。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时间的延长,养殖面积和放养密度逐渐加大,大黄色病害也日益严重,疾病的种类也逐年增多。日前淀粉卵涡鞭虫病暴发流行,严重危害育苗生产,极大地挫伤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现据本人门诊治疗总结,对该病的发生、流行、危害及防治措施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淀粉卵涡鞭虫(Amyloodiniumocellatum)属淀粉卵涡鞭虫属。寄生期的虫体为营养体,其一端具有假根状突起,营养体成熟后或在病鱼死后缩回假根,离开鱼体落入水中,分泌一层纤维质形成包囊,虫体在包囊中遇到适宜条件(水温20-30℃,PH7.3-8.2,比重为1.010-1.023,并溶解有大量的硝酸盐)用二分裂法反复进行多次分裂,形成涡孢子(dinosporetomknt gymnodinia)已形成的涡孢子冲出包囊在水中游泳,遇到宿主鱼就附着上去,去掉鞭毛.生出假根,再成为营养体,开始其寄生生活。
流行情况:近年来平潭、连江、福清、宁德、霞浦、莆田均有发生,危害鱼苗、鱼种、成鱼。尤以1.0-2.6cm苗种,活水塘、土池、垦区网箱养殖鱼种、成鱼为烈。一般每年3-6月、9-10月,在水温20-32宅℃、pH7.33-8.38,比重1.010-1.024内都有发生,病程短、传染快,若不及时处理,并发细菌感染,2-3天鱼苗死亡率高达75-100%,成鱼死亡率50-7%。主要症状:虫体主要寄生在鱼鳃、皮肤和鳍等处,病鱼在水中可见有许多小白点,重病者鳃上密布灰色团块,表面被一层米汤样的白膜,从体表或鳃上刮取粘液,制成水封片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虫体就可确诊。病鱼浮于水面挣扎,停止摄食,鳍条、腹部充血,口张大,鳃开闭不规则,最后窒息而死。
病理分析:虫体寄生在体表,引起组织发炎出血,严重者体表溃疡或烂鳍、烂尾,寄生于腮上,虫体周围的鳃小瓣增生、愈合。将虫体包围起来,大量寄生,使鱼鳃组织破坏,软骨外露,呼吸困难而死,并且分泌毒素使鱼体产生应激反应,鳍条、腹部充血发红。
预防措施:鱼种放养、亲鱼入池前要进行检疫,发现病原时可用淡水浸洗2-3分钟,对于病鱼要及时隔离治疗,已无可救药的鱼和死鱼要立即捞出,防止病原传播。对于育苗场砂滤池细砂层要铺细砂达1m以上,有条件可采用活性碳和细砂混合使用,效果更佳。砂滤水需经石棉袋再套250-300目筛绢过滤。投喂桡足类应用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或漂白粉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用来投喂鱼苗。
治疗措施:
A:亲鱼暂养时发生此病可用1ppm硫酸铜泼洒,一天后换水,连续处理34天。
B:育苗室内幼苗寄生此虫,因硫酸铜毒性较大不宜使用,可采用如下方法:①4个降:即降温,可逐渐降到19℃,降淡(降比重)可降到1.008,降密度,降氮(大换水)。②用福尔马林20-50ppm浸浴5-6小时后,加呋喃唑酮1-2pmm(根据苗体大小及承受力而确定浓度和浸浴时间)。③苗种规格较大可搬到海区暂养,几天内就可除去。
C:土池养殖大黄鱼发生该病:①可用硫酸铜加少量淡水充分溶解后遍洒全池,使其浓度为0.8-lPPM(即每立方米水体用量0.8-1克),用药时可将池水排浅计算用药量,若是活水塘可待退潮后计算施用。12小时后可正常换水。每日一次连用4天,视情况可多用1-2天。同时每公斤饵料中拌入2-3克的复方新诺明(抗菌素)投喂,可适量添加部分食母生片,连用4-5天。之后,每隔3天施用一次生石灰,每亩1米水深泼洒20-30斤,待10月下旬此病流行期过后停用。②用淡水浸洗病鱼2-3分钟,隔3-4天后再重复一次。③吖淀黄1ppm浸洗2-12小时。
注:围硫酸铜毒性较强,敬请养殖户注意切莫过量施用,且第一次施用硫酸铜后,有可能出现病重的鱼较多死亡的现象,希望广大养殖户不必为此惊慌。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鲈鱼出血病防治对策

上一篇:

秋天需防鱼类发“秋瘟”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