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鲜鱼价格持续走低,常规养殖效益越来越差,特别是2002年,过低的鱼价使很多养殖户出现了亏损,失去了信心,常规养殖是否“山穷水尽”?大沙湖农场五分场农工刘华庭的经验告诉我们,转变观念“天地宽”。
刘华庭是大沙湖农场五分场二队农工,有大小三口渔池,面积近百亩,其中粗养渔池一个,鱼花池两个,去年获利近五万元,他的经验是“会养鱼,更要巧卖鱼”。
一、根据市场需要,确定投入模式。近年来,刘华庭发现市场上优质鱼销量不断增大,价格好,而在主养四大家鱼的粗渔池里,套养名特优鱼类有较大优势。因此,年初他在投放四大家鱼鱼种时,同时投放了黄颡鱼、鲶鱼、鳊鱼、青鱼、乌鳢等名特优品种,并且较往年相比,扩大了名特优鱼的投放比例,增加了品种。
二、加大投入,提高规格和产量。为了既降低成本又获得好的产量,刘华庭种植了黑麦草、小米草、苏丹草,前期丰富的青饲料搭起了鱼的架子,后期加大精料投入,增加了鱼的体重,由于他饲养的鱼规格大,销售时都是最高价。
三、根据鱼的品种,安排销售时间。南方市场喜欢大规格草鱼,北方市场需要白鲢,因此春节前他只销售草鱼、白鲢和青鱼,而把花鲢、鳊鱼、鲤鱼等名特优鱼全部库存,等到春节过后,根据市场行情抢价销售,由于避开销鱼的高峰期,名特优鱼又适合人们平时消费习惯,因此,又卖出了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