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提高渔用药饵的疗效方法

2019-01-04 12:22:08浏览:87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在鱼病防治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渔用内服药。这些内服药对防治鱼类的顽固性细菌性疾病(如竖鳞病、烂鳃病、赤皮病、出血性败血
在鱼病防治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渔用内服药。这些内服药对防治鱼类的顽固性细菌性疾病(如竖鳞病、烂鳃病、赤皮病、出血性败血病等)、孢子虫病、绦虫病等具有非常好的疗效。渔用内服药主要是通过与饲料一起制成药饵投喂而取得防病治病的效果。一种药饵的疗效首先决定于药物的质量与用药量,其次也与药饵的制作与投喂技术密切相关。下面就谈谈如何提高药饵的疗效,供大家参考。
1、正确选购药物和准确计算用药量
虽然药物的质量是生产厂家的事,我们无法检测或改造,但一定要对症选购,认清品名、厂家和有效期,不买假冒伪劣过期失效之药。投喂药饵量要计算准确,即要按鱼体重计算用药量,一般在投喂后30~40分钟内吃完为宜。如果不到20分钟就吃完,说明投喂量过少,病鱼吃不到足够的药量;反之,如1小时还未吃完,则说明投喂量过多,将影响下一顿的吃食。内服药饵必须按要求连续投喂一个疗程(一般3~5天或7天)或待病鱼停止死亡之后,再继续投喂1~2天,不能过早停药。若过早停药,鱼体内的病原菌未被全部消灭,容易复发。例如治疗鲤鱼肠炎病时,除了估准现有鲤鱼的贮存量外,还应把鲫鱼等食性相近的其它鱼也估算进去。防治网箱、流水养鱼等单一品种的鱼病时,应多加2%~3%的药量,因药饵流失多,野杂鱼也会抢食一些等。
2、正确选择基料(饲料)制作药饵
拌药的基料(饲料)必须选用治疗对象喜食的种类,同时还应根据鱼的生活习性把药饵做成沉性的或者浮性的。制作药饵时,最好把饲料与药按规定添加量拌匀后制成颗粒药饵,这样做一是可使药物混合均匀,二是药物不容易溶失于水里,避免浪费。对于买来成品颗粒料后自己做药饵的,一定要使药物均匀地、牢固地粘附于饲料上,否则入水后药物易散失影响疗效。这里介绍两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一是先打四五个鸡蛋,将药物与鸡蛋混匀后拌入饲料中,在阴凉处晾干制成药饵。二是将药物与少量的淀粉或面粉混合均匀后,加水打成浆,均匀地粘附于颗粒料表面,阴干后投喂。对某些刺激性气味太重、鱼不吃的药物,在制作药饵时应多加些鱼粉和炒熟的黄豆面、小麦粉等,以其散发香味诱鱼摄食。
3、注意投喂方法
如投喂体内杀虫药时,应先将鱼停食一天,以保证病鱼在第二天吃药饵。药饵要撒得均匀,保证病鱼能吃到足够的药饵。如药饵撒得不均匀,病鱼的摄食能力较差,往往就不能吃到足够的药量,甚至吃不到药饵,达不到治病的目的。投喂药饵时,最好选风浪较小时投喂,否则,因风浪大,撒在水面的药饵很快被吹到下风处,沉入池底,鱼就吃不到足够的药量,在这种情况下,投喂次数要由一天2次改为一天4次,药饵量也要适当增加。
另外,在预防鱼病时,可先投喂一些没加药的普通饲料,使体质健壮的鱼先吃半个小时左右,然后再投喂药饵,这样可使体质差、游动慢、抢食弱的病弱鱼都能吃到足够的药饵,既提高了疗效又降低了成本。
4、采取“内服与外消”相结合的防治方法
在治疗由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时,可采用“内外”结合的方法,即一面投喂药饵一面给水体环境消毒,内服药与外用药并举,可防治并发症与重复感染。如治疗淡水鱼类出血性败血症时,第1天用杀虫药杀灭体外寄生虫,第2~6天喂内服药,连喂5天,第3~5天全池泼洒杀菌药,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EM在水产养殖上应用技术

上一篇:

勤养鱼巧卖鱼获大利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