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饲料的规格主要指其性状及大小。常用的有粉状、颗粒状、膨化状等。其性状要适应不同养殖对象的取食方式及摄食习性。如鳗、鳖类等要求是粘性强的粉状料;鱼、虾、蟹类为硬粒状或膨化状饲料;幼苗类需用微粒子状饲料等。其规格大小,则应适合取食者的口径要求。鱼种阶段的颗粒料,其粒径大于摄食者的口径时,由于不能及时迅速被鱼种吞食,而大部分沉入水底或溶解在水中,增加了养殖对象摄食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反之当粒径过小时,加大了摄食对象的摄食时间,过多消耗体内的能量,同样会提高饵料系数,减少增重比。在常规的海淡水鱼类养殖中,一般10克以下的鱼种,应选择粒径为0.5毫米~1.5毫米的破碎料进行投喂;10克~15克的幼鱼,应选择粒径为1.5毫米~3.0毫米、长度为4毫米~5毫米的柱状颗粒投喂;50克以上的成鱼,应选择粒径4毫米~6毫米、粒长6毫米~8毫米的柱状颗状料投喂。虾、蟹配合饲料还有相应的特殊规格要求。
配合饲料内在质量上的要求主要是指营养指标要与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相一致,不同的料种有不同的配方,特别要注意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及无机盐的配比要求。在加工工艺方面,要选择无公害、无霉变的原料,经粉碎、混合制粒、熟化等工艺过程制成成品。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压力与温度的控制,最大限度减少对营养成份的破坏与损失,为从源头上降低饵料系数打下基础。使用常规饲料,也可通过一定的加工手段后再行投喂,起到降低饵料系数作用。如豆类饲料中,由于普遍含有抗胰蛋白酶,摄入体内后,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但经过热处理后,可使胰蛋白酶失效,达到降低饵料系数的目的。此外,通常谷物饲料粉碎得越细,消化吸收率越高,这也是加工工艺中降低饵料系数的常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