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苗种培育
孵化出膜的仔鱼必须经过3天~5天的胚后发育才能下池培育(最好用蛋黄投喂),下池前要对池塘消毒、培育水质,用三角鲂“鱼花”试水,观察池水毒力消失后,再投放鱼苗。水质要求清爽,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以“偏瘦”水为宜。“鱼花”放养密度每亩为10万尾左右,切记鱼苗下池时,不宜过于密集,应大量带水操作。下池后,每天投喂2次~3次浸泡的花生麸等精饵料1.5公斤/公斤苗,以后随鱼体长大逐步增加,同时适量泼洒有机肥,培养天然饵料。
经过30天~40天的池塘培育,鱼苗可长至5厘米~6厘米,此时可进行第一次拉网锻炼、分疏,分疏后密度为2万尾/亩~3万尾/亩;继续培育30天~45天,鱼苗可达8厘米左右,此时进行第二次分疏,分疏后密度为1万尾/亩,第二年开春鱼苗全长可达10厘米~15厘米。第一次拉网锻炼后,每隔20天左右锻炼鱼体一次,并观察鱼苗生长情况。在此时期,由于鱼苗逐渐长大,饵料投喂量增加,水质渐肥,因此应视水质肥瘦、鱼苗活动情况定期或不定期换、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爽。饵料的投喂与家鱼苗种培育相似。
二、网箱养成
1.水域选择 选择靠近村庄、房屋的深水库湾设置渔排。一可方便管理,二可避免枯水期网箱搭底。具体应选择向阳背风、库底原为农田或平坦开阔山地的水域,这样的水域水质肥,天然饵料相对丰富。应避免选择上游及周边有化肥厂、农药厂、造纸厂等污染源的水域。
2.网箱制作 网箱材料采用聚乙烯结节网,其规格为带箱盖的六面体封闭式网箱。箱长4米、宽3米、深3米,网目3厘米。其结构由泡沫和松木板构建成桥筏式渔排。一般一个渔排安装20个~50个网箱。
3.网箱安装 将网箱上纲4个鱼绳结扎于松木板框架的4个内角上,另用聚乙烯线将网箱上纲周边绕扎固定于框架边上。在网箱4个底角上吊挂2公斤~3公斤重的鹅卵石或沙袋,使网箱在水中充分展开成形。网箱应于鱼种入箱前7天安装下水,使网片附生藻类后变得光滑,以避免鱼类表皮、鳞片磨擦损伤。同时用40目筛绢制成2米×2米、边高0.2米的方形饲料台吊挂于网箱内一角,以衬贴箱底为准。
4.鱼种放养 为了提高鱼种成活率和养殖效益,生产上一般提倡放养尾重50克以上的大规格鱼种,每平方米放养100尾左右。鱼种从出池前10天开始,在投喂饲料时,每千克饲料添加Vc1克,可提高鱼种的免疫功能和抗应激能力。鱼种出池前应经2次~3次的拉网锻炼,在鱼种起运前一天,用鱼种网箱吊养24小时,这样可减少鱼种在运输环节中的损耗,提高入箱后的成活率。
5.饲料投喂 整个养殖过程全部选用专用颗粒料。颗粒料以鱼粉、菜饼、麸皮等为主要原料。经小型硬颗粒饲料机制成不同粒径的小鱼料(粒径1毫米~1.5毫米)和成鱼料(粒径2.5毫米~3.5毫米)。颗粒料中的动物蛋白含量达26%左右即可。养殖初期,投喂小鱼料,日投料量为鱼体重的5%~7%;养殖中后期,投喂成鱼料,日投料量为鱼体重的3%~5%,日投喂3次。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根据天气、水温、摄食状况灵活调整。一般每次投料量掌握在1小时左右吃完为宜。
6.日常管理 一般每隔7天~10天洗刷网箱一次,每天早上都要检查、清洗饲料台,根据前1天剩料情况决定当天的投料量。此外,每天都要检查网箱是否破损、滑节,如有,应随时修补,防止逃鱼。
三、鱼病防治
三角鲂网箱养殖饲养密度大,应加强鱼病防治。网箱四周,每隔半月用生石灰或1×10-6二氧化氯兑水泼洒,每天1次,连续2天~3天。此外,用编织小袋,每袋装100克~150克的漂白粉或硫酸铜(交替使用),悬挂于饲料台上方,每箱挂1袋,药溶完后再添加,以防鱼病。如发生赤皮病,每个发病网箱可用二氧化氯4克~5克兑水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并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环丙沙星1克~1.5克,连续投喂3天。如发生水毒病,病鱼可用0.4%的小苏打和食盐溶液浸泡20分钟~30分钟。如发生烂鳃病,每个发病网箱可用生石灰800克~1000克兑水泼洒,每天一次,连续3天,并在每千克饵料中添加“法拉乃司”5克,连续投喂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