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汊围栏养殖鳜鱼试验
鳜鱼(Siniperca chuatsi)是肉食性名贵经济鱼类,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1996年12月至1998年12月,笔者在湖南省沅江胭包山水库荷叶坝库汊进行围栏养殖鳜商品鱼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围栏处自然条件
胭包山水库是一座蓄水4350万m3的平原中型水库,养殖水面积1000ha,养殖期间年水位落差2~4m,平均水深4.3m,围栏面积0.4ha,最大水深5.4m,平均水深2.8m,围栏内水草丰盛,覆盖率近100%,养殖期间水体透明度为0.8~2.0m,围栏点的南面有少量农田及农村生活用水流入,无工业污染。
2 材料与方法
2.1 围栏材料
拦网由内、外双层网片构成,网高6m,内层网片用2×2的聚乙烯线编织而成,目大为2a=3cm,外层网片用3×4的聚乙烯线编织而成,目大为2a=8cm;支撑网衣的框架为水杉木及楠竹,长度不短于7.5m;沉脚为石笼,是用3×4的乙烯线织成目大为2a=6cm的网袋,内装卵石做成,网袋直径为8cm,卵石直径不小于4cm。
2.2 鱼种来源及放养
实验所选用的鳜鱼苗种全为翘嘴鳜,鱼种自洞庭湖渔民手中购得,全为网箔、竹笼诱捕的健壮无伤鱼种。自1996年12月27日、30日和1997年元月8日分三次陆续运回,总重量332.8kg,规格在50~120g/尾之间,共计4035尾,平均尾重80g。每次运回的鱼种都用3%的食盐溶液浸浴5~10min后再投入围栏水体中。
2.3 投饵及管理
2.3.1 饵料鱼来源:饵料鱼采取两种方式获得。一是利用池塘养殖鲢、鳙、鳊等鱼种。二是用密眼网箱从本水库中诱捕小型野杂鱼类,如鲤、鲫、圆吻鲴等。投喂的鲢、鳙、鳊鱼种的体长为鳜鱼体长的50%左右,其他饵料鱼则以控制其体高小于鳜鱼的口裂为标准。饵料鱼全选体格健壮的活鱼,均用3%的食盐水消毒后投喂。另外,围栏水域内常年保持有一定量的糠饼及麦麸,为饵料鱼提供饲料。
2.3.2 饵料鱼投喂:鳜鱼种投放后,同时投进饵料鱼。饵料鱼投喂量及投喂时间视水温和天气而定,高温季节投喂量为鳜鱼体重的15~20%,每7天投喂一次;低温季节投喂量为鳜鱼体重的5~15%,10~15天投喂一次。每次投喂新的饵料鱼时,要求围栏水域内还有一定量的上次投喂的剩余饵料鱼。
2.3.3 日常管理:一是取样称重。每月月底撒网(后改用鳜鱼诱捕“花篮”)捕捞鳜鱼样品,观察其长势并称重,借以确定下一阶段饵料鱼的投喂量。二是防治病害,每半月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和漂白粉轮换挂袋,以控制鳜鱼常见病。三是坚持每天早、晚巡视,经常捞取网边杂物,清洗、检查网衣,及时修补漏洞。四是作好日记,每天将鳜鱼生长、活动情况及各项管理措施详细记录下来。
2.4 成鱼捕捞
1997年12月20日和24日用HGL—1型脉冲电赶、拦鱼机与拖网相结合进行捕捞,尽量保证起捕的商品鳜鲜活,二天的捕获量约占总产量的70%,12月27日改用拖网捕捞。通过共三天、八网次捕捞,围栏区域内的鳜鱼起捕率达97%以上。12月31日观察围栏水域,仅发现深水处的个别泥穴中有极少量的鳜鱼潜伏。
3 结果
通过一年的围栏养鳜试验,共捕获商品鳜鱼3946尾,2183.4kg,平均规格553.3g/尾,成活率86.46%,群体增重倍数6.77倍,饵料系数5.8。产值达127947元,获纯利72208.4元。
4 讨论
4.1 库汊具有良好的水质,水体溶氧丰富,只要选择水草丰富的围栏区域就能为鳜鱼栖息、捕食和生长创造出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试验表明:库汊围栏养殖鳜鱼在饵料充足、适口的情况下,的确是一条投入少、效益高、见效快、技术路线切实可行的商品鳜鱼养殖方式。
4.2 试验起捕的商品鳜鱼个体重在0.48~1.2kg之间,规格普遍偏大,而市场售价比“标鳜”(市场上消费者习惯的规格:0.45~0.75kg/尾)售价低得多,既增加了成本,又降低了收益。因此,围栏养鳜要通过控制苗种规格、养殖周期等掌握好成鱼起捕上市规格。另外,试验中尝试用“花篮”诱捕鳜鱼成功,生产中也可用此法诱捕已“达标”的鳜鱼随行就市,以提高养殖效益。
4.3 本试验的放养密度为10500尾/ha,是参照池塘单养鳜鱼的放养密度确定的。试验结果是鳜鱼群体增重倍数6.77,商品鳜鱼个体规格普遍偏大,说明本试验的鳜鱼放养密度偏小。故在环境适宜、饵料鱼充足的情况下,库汊围栏养鳜的放养密度还可增大。试验中饵料系数达5.8,高于网箱养鳜鱼群体饵料系数4.5左右的水平,这可能与鳜鱼的活动空间、摄食强度加大而增加了能量消耗有关。也可能与养殖初期部分饵料鱼规格过小,从拦网中逃脱有关。因此,围栏养鳜最好放养同一规格的鱼种,围栏面积还可缩小,或在围栏内再人为用网片分区,以限制鱼类活动空间,提高饵料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