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江蓠的人工繁育技术及增产措施

2019-01-04 12:34:11浏览:34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采苗:目前采集江蓠苗大多在自然海区进行,也有的单位在室内人工采苗的。(1)采苗前的准备春季水温达20℃左右,便可进行采苗。
采苗:

目前采集江蓠苗大多在自然海区进行,也有的单位在室内人工采苗的。

(1)采苗前的准备

春季水温达20℃左右,便可进行采苗。若在自然海区采苗和育苗,先要选择内湾平坦的潮间带,临时筑堤蓄水(20厘米左右),或因地制宜,利用空闲的虾池、蟹池等,作为临时池。在采苗前,池中均匀投放碎石块、贝壳、碎珊瑚及维尼纶网片等用作孢子附着基。

(2)采苗

选择藻体粗壮、枝叶完整、色泽深褐、叶面有大量囊果的江蓠作种菜。使用前应用海水洗涤干净,再进行阴干刺激,待表面水分基本消失并出现不规则皱纹后,即可把种菜均匀投放在采苗池中,让其自然放散附着。通常每667平方米需新鲜种菜20-25千克。种菜可多次利用采苗。

投放在采苗池内的种菜,藻体便很快地吸收海水,大量放散孢子,下沉附着,约经过1天的萌发便可附着牢固,这样经过5天左右,便萌发成细小的盘状体。

采苗宜在晴天傍晚进行,因此时温度较为稳定,采苗效果良好。在采苗后第三天若不再利用,可把种菜捞起,仍可晒成干品。

近年来有不少单位多采用泼洒孢子水的方法进行海区采苗。其方法是:将阴干刺激的种类放入盛有干净海水的大木桶内,并用木棒不断搅拌,促使其大量放散孢子。等到孢子水的浓度在100倍显微镜下观察,每个视野到达20-40个游孢子时,便可将种菜移入另一个木桶中,使其继续放散孢子。由于江蓠放散孢子是连续性的,因此必须准备好几个木桶。一般孢子放散时间可持续一昼夜以上。同时将桶内的孢子水尽快运往采苗场地,直接泼洒在附着基上,让孢子附着萌发。泼孢子水的优点是孢子附着均匀。且种菜用量少,每667平方米用15千克新鲜种菜就足够了。

全人工采苗的方法与自然海区采苗基本相似。先将经过阴干刺激的种菜放入净化的海水中,1小时后便出现放散高峰。在100倍显微镜下观察,每个视野有30-40个孢子时,即可将孢子水均匀喷洒在维尼纶绳、网片或聚乙烯绳等附苗器上进行附苗。
全人工采苗的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0℃-25℃,海水盐度在19.61‰-26.18‰之间,光照度在3000勒,氮肥含量为1毫克/升。

(3)育苗管理

采苗结束后,要做好育苗管理工作,特别要及时清洗覆盖在采苗器上的淤泥杂藻。若海况正常的话,一般30天左右便可见苗。若海水流动,则出苗快,苗体也茁壮。

海区选择:

江蓠栽培海区,通常可分为内湾和浅海两个类型。

(1)内湾型:在内湾进行栽培,就必须选择地势平坦,有较广阔的潮间带,干潮后中、低潮带均能露出,但干露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以免阳光曝晒过久,对江蓠生长带来危害。底质由较硬的沙泥质底构成,软泥太多,附着器容易沉陷,水质浑浊,使江蓠受光不足而影响生长。风浪较小,水质较清、潮流畅通。有一定淡水注入,营养盐含量高。海水盐度在13.04‰-32.74‰范围内。海水温度只要冬季不结冰,夏季不超过35℃的海区,都可栽培江蓠。

(2)浅海型:在浅海进行栽培,应选择水质较肥、风浪不大、水质澄清、干潮后有1.5米以上的水深,即符合栽培场的条件。

栽培方式:

当江蓠幼苗长到5厘米以上,海区水温下降到25℃左右时,即可分散进行幼苗栽培。江蓠栽培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潮间带平面栽培,二是深水筏式栽培。其栽培方法如下:

(1)潮间带平面栽培

①散苗栽培:春夏季培育的江蓠苗到秋末冬初,随着水温的降低,藻体生长速度加快,待藻体长达5厘米以上,即可将附着器移植到经过整理的滩面上,进行栽培,散苗时每个附着器之间的距离为30-40厘米,排成菜畦状,便于管理。滩面干露时间不宜超过1.5小时,否则会影响江蓠生长。此法比较简单,成本低,产量高。在福建和广东地区,一般经过2-3个月的培育,藻体便可长到1米以上,在北方栽培的江蓠在6-7月间也可达到商品规格。在水质肥沃的海区,一个生产季节,每667平方米产干品100千克以上。

②网帘夹苗栽培:在潮间带浅滩上选择较为平坦而稍有积水的浅滩,相隔一定间距打入2根小木桩,用以固定长8米,宽1米的维屁纶网帘。网目大小为15厘米×15厘米,在网目打结处,夹一簇江蓠幼苗。网帘两端各绑1条,中间绑2-3米长1.2米的小竹筒,这样当潮水退去后,网帘便贴在滩面上,可以吸收一些水洼中的积水,不致露空干死。涨潮后,网帘浮上水面。这种栽培方法,每667平方米可产150千克(干品)以上。

这种网帘是用66支纱(11×2×3)的维尼纶线编织成的,每667平方米设置30个网帘,约需16.5千克维尼纶线。网帘的两边用聚乙烯绳(3×40)作浮绠,每667平方米约需4.5千克。吊绳一般用延长的浮绠即可。小木桩一般长1米左右,入泥一半以上,通常用松木或用竹作桩。

这种方法管理方便,一般在退潮后可下滩检查,网帘有无损坏,有无脱苗等。清除敌害、施肥等都比较方便。

(2)深水筏式栽培

此法与海带浮筏式栽培相类似,筏式栽培的海区可在内湾进行,也可扩大到近海养殖。山东水产养殖场,当年5月份利用海带苗绳(棕绳)每隔10厘米夹3-5棵江蓠苗,挂在海带筏架上栽培。经过3个月的培育管理,江蓠藻体由原来体长25厘米左右增长到130厘米以上,生产效果很好。

深水筏式栽培是比较先进的栽培方法。浮筏结构:每台浮筏两边各用一条长28米的聚乙烯绳(3×60)作浮绠,在浮绠的两端4米处各绑1根直径10厘米左右,长2.2米的浮竹。在两端的浮竹上绑苗绳(3×14的聚乙烯绳)15条,条距约14厘米。苗绳水平放置,长20米,一般每隔2米处绑一细竹,使苗绳等距离排放。浮绠两端绑在木桩上,因定在海底。在栽培过程中,随着江蓠的生长,浮筏承受的重要加大,可适当增加浮力。

通常在苗绳上每隔10厘米夹1棵江蓠苗,每条苗绳可夹200棵,每台浮筏的苗数为200×15=3000棵。这样每667平方米以5台计算,实用水面200平方米。台与台之间应留一空隙,便于管理。每667平方米的总夹苗数为3000×5-15000棵左右。

江蓠的夹苗与海带不同,因为江蓠是由顶端开始生长,而海带是由生长部开始生长,因此将苗夹在基部或中部都不会妨碍其正常生长。利用深水筏式栽培的优点是:能使江蓠长期处于潮流通畅、水质肥沃的海区环境,受光均匀,获得丰富的营养,因而生长快、产量高,一般每667平方米收获干品200千克左右。

(3)鱼虾藻混合养殖

将江蓠幼苗均匀撒播在鱼、虾池中,既能使江蓠吸收无机盐营养,加速生长,又可净化池塘水质,增加溶解氧,有利于鱼、虾生长,达到生态良性循环。此法可做到边采收、边生长,产量高。

增产措施:

(1)切刈增产

利用江蓠再生能力强的生态特点,适当刈去部分藻体,江蓠仍能继续生长,并能萌发许多新的枝体。广东中山大学在湛江港进行试验,用长10多厘米的细江蓠幼苗40棵进行切刈,只保留1厘米的基部。栽培1个月左右,藻体又长出10多厘米,增产效果显著。据日本冈崎彰夫试验,将江蓠切成12厘米小段,进行捻强栽培。15天后藻体长达30厘米,1个月后长达50厘米,2个月后重量为原体重的40多倍。可见切刈江蓠能达到较好的增产效果。但切刈藻体要适当,若刈去2/3以上的藻体,就会影响其生长速度。

(2)施肥增产

江蓠在有淡水流入的内湾生长旺盛,而比较贫瘠的海区则藻体细小,因此在栽培过程中施肥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山东海水养殖场,用0.1%的硝酸铵溶液,每周将藻体浸泡2次,每次1小时,结果比对照组长度增加14%,重量增加19%。广东湛江水产学校,将在夹苗前的江蓠苗浸泡在施过尿毒浓度为0.1%的肥水池中,约1周时间,让其充分吸收肥水后再进行夹苗,这样经过1个月时间的培育,结果获过25%的增产效果。

(3)利用植物生长素增产

广东湛江水产学校利用乙烯利对江蓠生长的试验,栽培方法是潮间带网帘栽培。他们分别用100毫克/升,150毫克/升,200毫克/升,300毫克/升的乙烯利植物生长素海水溶液处理藻体4小时,然后进行栽培度验。试验期间是1月28日到3月5日。海水温度为13℃-21℃,盐度为26.18‰-28.8‰,试验结果以200毫克/升处理的效果最好,比对照组增重70%,150毫克/升,100毫克/升效果稍差,但300毫克/升组的藻体死亡流失。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夏季鱼病的防治

上一篇: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