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海蜇的养殖技术

2019-01-04 12:34:51浏览:67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塑料大棚养殖海蜇技术初探    海蜇因其生长快、养殖成本低、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而成为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热点,但由于受养
塑料大棚养殖海蜇技术初探
    海蜇因其生长快、养殖成本低、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而成为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热点,但由于受养殖技术尚不成熟的限制,一则室外养殖成功率普遍较低二则因海蜇生长适温范围为15℃--30℃,故养殖时间仅限于夏秋两季,货源短缺,价格过高,因此,利用蔬菜大棚种植技术与海蜇养殖有机结合,可一年四季进行生产,使鲜活成蜇源源不断供应市场,既能满足消费需求,又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塑料大棚的建设
    选择适宜池塘,整修改造成长度不限、宽20m--40m、深1.2--1.8m的条形池塘,平整池底,四周用塑料薄膜护坡。在此基础上,用直径10cm以上的竹杆作立柱,其间距为2m--2.5m;用细竹或竹片作顶部支撑,其间距为1.5m--2.0m;用铁丝将纵横成网的棚顶结节固定好,外部封上雾滴型薄膜,两端留出出口和风门,设置好进排水系统即可。一般每个塑料大棚面积0.7ha--7.0ha为宜,面积过大则不易管理和调控,且塑料大棚内的池塘四周勿留死角,以免海蜇集群使其活动受限而致死。
    二、苗种育成与放养
    1.苗种来源。目前,获得苗种的来源有三种方法:一是采捕海上自然苗种;二是半人工采苗,即采捕或收购海上成熟期的海蜇,通过人工投放附着基的办法获得苗种;三是人工育苗,即选用海上成蜇或人工养殖的成蜇,通过强化培育和繁殖获得优质海蜇苗种,其蜇苗生长至1.5cm以上时,即可作为苗种使用。
    2.投苗。投苗密度一般掌握在5只/立方米--8只/立方米为宜。投苗前,养蜇池应放水50cm--60cm,施肥繁殖基础饵料生物,以满足幼蜇摄食需求。作为常年生产的塑料大棚池塘,应设立单胞藻培育池、轮虫培育池和卤虫培育池,以培育幼体的饵料生物,并视海蜇生长速度分级投喂。投苗时,应注意育苗池与养成池的水温、盐度等理化因子指标,尽量将两者差距调整到越小越好,以免由于差异过大而影响蜇苗投放的成活率。
    3.养殖管理
    (1)水质调控。养蜇先养水,根据实践,肥水放苗后应稳定水质5天--7天,待幼蜇逐渐适应时,池塘再行加水。水应少加、勤加,每次加水及后期换水量都不应超过总水体的15%。水量加至最大时,应进行适量换水,以保持幼蜇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每次加换水前,应定时进行水温、盐度测量,勿使指标变化过大。在冬春两季,因塑料大棚内外气温和水温差别较大,可在塑料大棚前设立配套的小型棚塘,将水抽入经阳光照射、水温升到一定程度时再行加水,加水的最佳时间为每日午后3时--4时。
    (2)饵料投喂。选用饵料要鲜活、不变质、无外源污染物和致病源。投喂次数每日2次--4次,投喂量视定期观察海蜇生长情况来确定,在养殖中后期,因海蜇摄食量不断增大,可采收野生轮虫或卤虫进行投喂,以避免海蜇忽饱忽饥,影响其正常生长。
    (3)日常管理。海蜇生长需要良好的气液环境,故应注意塑料大棚的适时通风,特别是在养殖后期,由于棚内特殊的环境,导致水流、气流相对不畅。针对这种情况,应设置小型增氧机,通过铺设细管和气石来进行水体增氧,但切勿用较大型叶轮式、水车式增氧机,因为这两种机型的叶片较大,容易对海蜇造成伤害。在寒冷季节,棚顶应覆盖草帘进行保温在温暖季节,可将塑料大棚两边的塑料薄膜卷起,使棚内通风顺畅,以利降低温度。
    三、收获
    海蜇生长速度很快,经50日龄个体即达5kg--10kg以上,此时可分批采捕,捕大留小,陆续上市。其收获方法很多,一般用具为抄网或定置网,最后可排水收获。
    四、效益分析
    从目前消费市场和养殖趋势看,一是随海蜇自然资源日益匮乏,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2002年,鲜蜇价格为12元/kg--16元/kg,二矾成品价格在60元/kg以上,且供不应求,市场紧俏。二是在大多数养殖品种效益偏低的情况下,海蜇大棚养殖可谓一枝独秀,一年四季可养六茬,每茬每公顷大棚纯利一般在3万元以上。由此可见,发展塑料大棚养殖海蜇的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
    海蜇是大型食用水母,经济价值较高,作为一种自然资源被利用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海蜇营养成份的独特之处是脂肪含量极低,蛋白质和无机盐类等含量丰富。2002年,笔者在福建省平潭县北唐乡进行海蜇池塘养殖试验,取得成功,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池塘选择
    面积50亩以上,进排水方便,最好附近有淡水水源以便调控水体盐度,池水水深在1.5m--2.0m为宜,且应在岸边水深0.5m处设置围网,以防海蜇抢滩死亡。
    二、清塘消毒
    养虾池清除淤泥,用30ppm--50ppm的漂白粉或100kg/亩--150kg/亩的生石灰消毒。
    三、注水
    池塘进水应在放苗前10天结束,进、排水口应设置40目--60目的围网,并随着苗种个体不断生长以调节网目大小。
    四、放苗前的准备
    放苗前,要对水质进行检测,主要是水温、盐度、pH值、浮游生物量等。海蜇养殖水温的适应范围是15℃--35℃,水温的最适范围是22℃--28℃;盐度的适应范围是8‰--38‰,最适范围是18‰--25‰;池塘进水后施肥培育水质,水体透明度保持在60cm左右为宜。
    五、放苗
    放苗时间应选择在天气较好的早晨或傍晚,以防止阳光直射。苗种运输到池塘边时,应先倒入一个比较大的容器中,添加一些池水,让苗种适应一段时间(10分钟--20分钟)后再放入池中,放苗密度为500只/亩--800只/亩。
    六、养殖管理
    1.保持良好的水质。海蜇养殖与其他海珍品养殖不同,不需要进行人工投喂,因此,要进行换水或施肥,以保持水体中适当的饵料生物量,当饵料生物不足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豆浆,加以补充。
    2.放苗后,如果天气正常、水质正常,10天之内池塘不需换水。
    3.养殖前期的10天--20天,可少量排水(1/10),且进、排水要慢;随着个体生长,可以加大换水量,换水原则是少换、勤换,换水时一定要检查海蜇是否贴网。
    4.遇到天气不好时,池水应少换或不换,以免水环境变化太大而影响海蜇生长。
    5.换水前,应对所要换的新水温度及盐度进行测量,温差不超过3℃,盐度差不超过10‰,池水的盐度最好保持在20‰--30‰之间。
    6.随时观察海蜇的活动情况及生长情况,监测水质变化及水中浮游生物量。
    7.做好日常管理和相关数据的测定、记录工作,以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生鱼仔鱼驯养和鱼种培育

上一篇:

青虾养殖技术之一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