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茂森 (烟台大学海洋学院水生生物科学与工程系 264005)
优良的养殖品种是养殖者所期盼的,它不仅给养殖者带来好的经济效益,更为人们提供了优质美味的动物蛋白。过去十年里,有关水产养殖单位先后自澳大利亚引进了养殖新品种,其中有的养殖种类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如人们熟知的澳洲宝石斑(Scortum barcoo),有的仍处于试养阶段,有的养殖效果不太好。笔者于2002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应澳大利亚水产养殖公司的邀请赴维多利亚省的Euroa镇对该公司主养的宝石斑及虫纹鳕鲈进行了考察。
当我们到达Euroa时,映人眼帘的尽是郁郁葱葱的草地,树木成荫,鲜花盛开,湾塘、河溪随处可见,是一个花园式的休闲垂钓的旅游圣地。澳大利亚水产养殖公司是该镇颇有名望的企业,我们与当地人交谈时,提及宝石斑及虫纹鳕鲈时人尽皆知。如果来自远方的朋友能品尝到虫纹鳕鲈,招待规格就比较高了。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淡水养殖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维多利亚省和新南威尔省以及中北部的昆士兰省,现将号称澳大利亚的国宝——虫纹鳕鲈扼要介绍于后,供国内养殖者参考。
1 虫纹鳕鲈分类学地位
澳洲鳕鲈或称澳洲淡水鳕鲈(Macculochella peeli)属鲈形目(Percichthyidae)鮨鲈科(Pecichthyidae)亦译为肖鲈科或暖鲈科,鳕鲈属(Maccullochella)。鮨鲈科是一种分布于澳大利亚及南美洲(主要是阿根廷、智利)的淡水鱼类。老的分类系统将其置于鮨科中,现独立为鮨鲈科。当前国内外的习惯俗称为墨累鳕,名源自原栖生地——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河中(Murrayriv—er),又因其体表布有黄褐色的虫纹斑点又名虫纹石斑,正统的称渭应是虫纹鳕鲈。
2 虫纹鳕鲈的经济性状
虫纹鳕鲈是澳洲迄今最大的淡水鱼类,在世界淡水鱼类行列中也是最大的。文献记载1902年在沃格特(Walgett)附近的河流中捕获一尾长1.8m、重113.5kg的虫纹鳕鲈,在澳大利亚的河流中时有游钓者钓到20—40kg的个体,2—3kg的个体比比皆是。1990年以来,有关水产研究所开展了鳕鲈人工繁殖的研究,目的在于恢复因受水利工程设施及环境污染等影响而衰退的鱼类资源。目前已能够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产卵孵化,一部分苗放流于自然水域,部分苗作为人工养殖的苗源,也有部分苗出口国外。虫纹鳕鲈肉质嫩白,细腻而结实,肌间刺很少,没有通常鱼类的腥味而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据对鲜活鱼的测定,鱼肉中含4种香味氨基酸并含有一定数量的EPA和DHA。在烹饪过程中皮易剥,刺易去,在澳大利亚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常以虫纹鳕鲈烤制佳看或制成鱼排招待宾客。虫纹鳕鲈也向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出口。其价格在墨尔本为20美元/kg。
3 虫纹鳕鲈的主要特点
鱼体呈纺锤形,头后部稍隆起,头长为全长的1/3,口端位,口裂大。肉眼观体表似无鳞,以手触之光滑,实际体被细小而密的栉鳞。体两侧有似虫纹状的花纹,体背部两侧呈黄黑色,腹部色浅呈黄白色,体型及体色极其美丽。背绍有硬棘11枚,余为13(14)枚绍条,胸鳍鳍条19枚,腹鳍硬棘1枚,绍条5枚,臀鳍有硬棘3枚,鳍条13枚。尾绍末端形似截圆形,鳃耙稀疏,消化系统胃发达具幽门盲囊,肠道短,属典型肉食类型。
澳大利亚虫纹鳕鲈护生长一年重为200g,体长达230mm,两年重为800g,体长达350mm,三年重为2kg,体重达500mm.
4 生活习性
虫纹鳕鲈喜栖于背强光处,平时多生活在水草丛生遮光隐蔽处。工厂化养殖中亦应注意遮光。每年夏季尤其夏季的夜晚最为活跃,白天怕光,多在水域的边缘部分,不大游动。摄食其它的小鱼、小型甲壳类,有时也可摄取水鸟及蛙类、水老鼠等,也会自相残食。在设施渔业中可投饲小的野杂鱼或人工配制的硬颗粒饲料,也可以用小杂鱼搅碎配以辅料等制成软颗粒投喂。投饲人工配合饲料应从幼鱼开始驯化。适温范围7~30℃,最佳生长水温18—22℃,pH5.5—8.5,最低溶氧为2mg/L。
5 养殖方式
在澳大利亚集约化养殖是采用圆形玻璃钢鱼池,自动增氧充气、自动排污、封闭循环。养鱼用水经不锈钢自动滚筒过滤,经生化塔、紫外线消毒,同时注意控制光线,放养密度可达10kg/m3。
整个养鱼厂房内完全由电脑控制,由饲料加工厂专门生产颗粒料供货。若放养密度合理,水温恒定,溶氧充足,投饲科学配方制成的硬颗粒饲料,饲料系数1.3—1.5,产量一般可高达50kg/m3。户外土池饲养也可取得好的效益,粗养12个月一般可长至800g/尾。人工配合硬颗粒饲料要求粗蛋白质≥45%,脂肪≥15%。
6 繁殖
在澳大利亚虫纹鳕鲈于自然水域可自行产卵孵化,经多年研究也可进行人工繁殖。近十年来人工繁殖生产苗种的技术更有把握,通常情况下4~5龄体重为2.5~4.0kg/尾可达性成熟,水温21℃以上可以产卵。繁殖季节通常是一尾雌鱼与多尾雄鱼在安全隐蔽处或有遮盖物的水域交配。产卵后,雄鱼驱散雌鱼,担负护卵重任,时而游来游去,以使水流畅通,确保孵化顺利进行直至出苗。在20℃水温条件下,受精卵经5—7天孵化出膜,刚出膜的苗体长5.0—8.0mm,卵黄囊清晰可见,过8-10天后卵黄囊吸收完毕,开始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再过4-6周鱼苗发育至15—20mm时,转为摄食水生昆虫、线虫、小型甲壳类等。体重2.5—3.0kg的雌鱼可产卵10000粒,体重5.0kg的雌体产卵14000—30000粒,体重23kg的雌体可产卵900000粒。春季水温20℃以上时注射HCG催产剂,保持水温21℃,经48—50h即可产卵,卵为粘性,卵径平均3-3.5mm。以特制的集卵箱收集受精卵。卵箱长110mm,高500mm呈六角形。将卵箱移至保温、水流畅通的孵化槽中孵化,孵化率可达90%。鱼苗的规格达25—30mm时,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澳大利亚集约化养殖虫鳕鲈的硬颗粒饲料规格按鱼的大小生产,外观硬颗粒饲料呈咖啡色,光亮,给人的感觉含油很多,嗅之有一股鱼香味,其饲料氨基酸总量接近于43%,饵料配比中要求粗蛋白质不低于50%,并加入添加剂及适量的鱼油。据介绍饲料的配比成分与大西洋鲑相近。
7 病害情况
虫纹鳕鲈抗病能力强,在其原产地主要是侵袭性鱼病,此外是传染性鱼病。危害较大的是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us multifllils),发病时水温在12—27℃,有时在孵化场的池塘内,由于放苗太密,一旦饵料供不应求,连续五天溶氧低于3.5mg/L时,会导致虫纹鳕鲈因小瓜虫的侵袭而大批死亡。此外车轮虫(Trichodina sp)病于每年的10月至来年的3月是侵袭苗种的高峰期,常致其大量死亡。斜管虫(Chilodonella hexasticha)也不容忽视,在澳大利亚内陆的一个渔业站曾发生过虫纹鳕鲈斜管
虫病,死亡率高达24%。其它如杯体虫(Apiosoma sp),寄生甲壳类的锚头鳋病(Lernaea sp)亦时有发生,其传染源来自野生鲤鱼。不容忽视的是虫纹鳕鲈在养殖过程中以及亲鱼鱼卵于冬季极易为水霉菌(Saprolegnia sp)传染。病毒性鱼病主要是EH—NV病毒引起鳕鲈患出血性坏疽病。
澳大利亚鱼病防治药物与我国相似,迄今孔雀石绿仍沿用,福尔马林是常用药,养殖中经常用NaCI溶液浸浴鱼体。澳大利亚新威尔士州在防治虫纹鳕鲈苗种的车轮虫病时,曾采用40mg/L的福尔马林,认为效果不佳,后采用0.04mg/l孔雀石绿全池泼洒,取得了成功。有研究者认为,水霉病是由真菌科的水霉菌(Saprolegnia)和绵霉菌(Achlya)引起,诱发原因是拉网、运输等过程中操作不细心,致使掉鳞或擦伤后而引起的。为避免因操作不慎而致病,运鱼时采用麻醉法,用Benzocaine,剂量为20mg/L,如需重麻醉,则用量为50mg/L,同时所运亲鱼在入塘前再用1.0mg/L的。甲基蓝浸浴,隔离检疫不少于48h,然后再进行一次1%的NaCl溶液浸浴。对严重感染水霉的亲鱼可用2%浓度的孔雀石绿或饱和的高锰酸钾液,涂抹患处。如处于孵化阶段的鱼卵,在受精卵吸水膨胀后,用配好0.2%孔雀石绿,装入水管中,采用滴药方式,直至出苗时停止滴药亦有功效。在虫纹鳕鲈养殖史上,还发现过嗜水气单胞杆菌(Aeromonas hydrophila引发的体表溃疡,澳大利亚的专家认为多数溃疡病,均与水质不良、管理不当等因素直接相关。一般认为,在鳕鲈养殖中保持良好的水质,保持养鱼设施的环卫条件,加强科学管理,增强鱼自身的抗病能力,必然会减少疾病的传染。
8 引养前景
通过实地考察,总的印象是澳大利亚虫纹鳕鲈对水温的耐受范围大,对那里所有的内陆水域均适应,饲料转化率为1.05,比较适宜集约化养殖。国内已有几家引养了虫纹鳕鲈如青岛昆华种苗公司,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实践说明此鱼可以在我国开展规模养殖,应特别注意早期投喂人工饲料的驯化及光照的控制。虫纹鳕鲈的营养价值、肉质胜过乌鳢,其经济价值远远超出乌鳢;在有些方面也超过了鳜鱼。如果在引养成功的基础上尽快解决其在国内的人工繁殖,做到苗种自给,毋庸置疑虫纹鳕鲈在我国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优良养殖新品种,目前已初见端倪。
来源:淡水渔业 作者:韩茂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