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象拔蚌人工育苗技术

2019-01-04 12:37:56浏览:53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象拔蚌(panapea genenose)属软体动物,双壳纲,海螂目,海螂属,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东海岸,生活在水温0℃--24℃,盐度26‰-
象拔蚌(panapea genenose)属软体动物,双壳纲,海螂目,海螂属,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东海岸,生活在水温0℃--24℃,盐度26‰--34‰,水深6m--30m,泥沙底质的海区中。象拔蚌在餐饮业中属高档消费品,每年我国进口象拔蚌约500t左右。1999年6月,我们引进规格为2cm苗种50万粒,在辽宁省长海进行底播实验,生长良好,于2002年2月,平均规格达16.5cm,个体体重410g左右,现将象拔蚌人工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一、育苗设施
1.育苗池总水体300立方米,其中6立方米育苗池10个,12立方米育苗池20个。
2.基础饵料生物培育池水体50立方米。
3.水处理及供气系统同其他贝类育苗设施。
二、亲贝来源
亲贝来自美国Philips kemp Jr从加拿大东海岸收购4龄以上亲贝65只,采用冷休克+帮压+控温方式航空运输至大连,运输时间为60小时左右,入池存活52只。
三、亲贝的暂养、促熟
亲贝雌雄异体,同池暂养。水温5℃--6℃,饵料生物以新月藻为主,投喂24万c/天--32万c/天,以少量多次投喂为宜,每天全量换水1次。
四、采卵及孵化
亲贝3月2日入池,经过18天的暂养,水温由5℃逐渐升至10℃。亲贝经3小时--4小时的阴干,放入经紫外线照射的海水中,2小时左右即可排卵、排精。受精卵的密度为5粒/mL--10粒/mL,孵化水温12℃,盐度28‰--32‰,抗生素1ppm,视水质情况EDTA2ppm--8ppm,静水孵化,每小时搅动池水1次。
五、幼虫培育
12℃--14℃条件下,经过80小时左右发育至D型幼虫,260目筛绢选幼培育。日常管理包括:幼虫培育密度控制在5个/mL--8个/mL;流水培育,每天换水量为2倍全量--3倍全量;饵料投喂以金藻为主,5万c/天--8万c/天,日投喂2次--6次;人工搅动池水,1小时1次,视底质情况投放抗生素1ppm--2ppm,EDTA不要超过8ppm;控制水温在16℃--8℃,盐度22‰--35‰,pH值8.2--8.5,光照小于2000Lx。
六、幼虫变态附着
1.D型幼虫经40天左右的生长至190цm,球型眼点幼虫达20%以上,可将幼虫及时倒入以细沙为附着基的池中。需要说明的是:附着基使用无泥的海沙为原料,经50目筛选,高温蒸气消毒后方可使用,厚度以1.0cm为宜。
2.幼虫培育密度1个/mL--2个/mL,水温17℃--18℃,盐度25‰--35‰,pH值8.0--8.2,光照小于2000Lx。
3.日常管理。流水培育,每天换水量为2倍全量--3倍全量,饵料生物以硅藻为主,绿藻为辅,8万c/天--12万c/天,日投喂6次--8次,视水体具体情况投放抗生素与EDTA。
七、稚贝的培育
当幼虫全部变态至附着基上,体长约0.2cm时,倒池进行一级培育;体长增至约0.5cm时,倒池进行二级培育;共需50天左右,水体理化因子保持不变,饵料生物逐渐增加,但不超过24万c/天,二级培育后期让光照逐渐增强,并多流水炼苗,以适应外界环境。7月,获得体长2cm苗种250万粒,最大个体体长4.1cm,全部移植到海区进行底播。
八、讨论
1.亲贝的运输以冷休克+帮压+控温方式空运,效果最好。
2.稚贝培育的水温,根据美国资料介绍,耐高温上限为22℃,而根据我们的实验,水温达26℃时也未见稚贝死亡。
3.关于饵料生物,笔者认为硅藻+绿藻(4:1)效果较好,稚贝的培育阶段应慎用污染及生长不良的藻液,且在稚贝培育阶段至少倒池2次以上,并勤吸底、检查,及时做好防范工作。
4.通过几年的实践,认定象拔蚌在我国进行繁殖生长是非常可行的,希望象拔蚌成为水产养殖业中一个新的优良品种。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加州鲈的疾病防治

上一篇:

乌鳢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