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为广布性鱼类,在我国江河、湖泊、沟渠、塘堰中都能生存,喜栖息于静水缓流水体,营底栖生活。该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少肌间刺而颇受消费者欢迎。常年市场价格每500g10~15元。据分析黄颡鱼每100g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16.1g、脂肪2.1g、碳水化合物2.3g、钙154mg、磷504mg,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尤以谷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医学上称黄颡鱼有消炎,镇痛等疗效。黄颡鱼生长速度较快,1冬龄即可达到性成熟,食性较杂,是一种良好的养殖对象。成鱼塘或亲鱼池套养黄颡鱼不仅能增产增收,而且黄颡鱼能吞食寄生在鱼体表的锚头鳋及水中的桡足幼体,减少鱼病的滋生。因其性情平静,珍珠蚌人工繁殖过程中常用黄颡鱼幼鱼作为钩介幼虫寄生的载体。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对黄颡鱼苗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为满足市场需求,笔者于2000年5~6月进行了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共获得体长2~3cm的黄颡鱼苗种2万多尾,现将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亲鱼的收集与培育2000年3~4月共收集黄颡鱼亲鱼51kg。有1/3是从渔民的网箱中选购,1/3是直接从市场收购,1/3是从精养池塘中选购。第3批催产直接从市场上选购性成熟个体6kg,运回后马上进行催产。亲鱼选择时,要求母本50g以上,父本100g以上,体侧斑纹鲜明、无病无伤。亲鱼购回后用3%食盐水浸洗10min消毒入池,亲鱼池为2个面积为60的长方形砖墙泥底池,购回3d后在池中用竹盘搭饵料台,投喂切碎的新鲜鱼块(主要是白鲢鱼种),投饵量随着水温逐渐上升而增加,一般日投饵量为亲鱼体重的2%~4%,每星期加注新水1次,每次5~8cm。5月20日以后的亲鱼全部发育成熟。1.2催产孵化黄颡鱼一般2冬龄达性成熟,在人工饲养良好的条件下1冬龄也可成熟。亲鱼雌雄性别易区分,一般成熟个体雄鱼体型长大,臀鳍前有一突出0.5~0.8cm长的生殖突,泄殖孔在生殖突顶端;雌鱼体型较短粗,腹部膨大而柔软,没有生殖突,生殖孔和泌尿孔分开,生殖孔圆而红肿。成熟雌鱼的卵巢在体内腹部两侧呈圆筒形,其绝对怀卵量为2000~6000粒;成熟雄鱼的精巢在体内腹部两侧呈树枝形分开。黄颡鱼产卵季节为5~7月,水温21~28℃,产卵在水底层。在自然界产卵前,雄鱼先用胸鳍在水底清扫杂质污泥,形成一浅蝶形鱼窝,然后雄鱼射精,分几次产完,一个鱼窝直径20~25cm。卵呈圆扁形、淡黄色、沉性,卵膜透明而粘性较强,经吸水的卵直径为1.86~2.26mm。人工繁殖采用激素催情、自然产卵或人工授精,我们用的药物是鲤鱼垂体(PG)、绒毛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地欧酮(DOM)或多巴胺(RES),采用2种或3种混和注射,剂量随温度、黄颡鱼成熟情况而适当增减用量。雌雄比为1∶1.2,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分两次注射,针距为18~24h,雄鱼注射剂量为雌鱼的一半,雌雄都进行两次注射,水温25~28℃,效应时间为15~20h。产卵池为4m×2.5m×1m的长方形水泥池,水深为0.6~0.7m,间断加注新水,用棕片做鱼巢,棕片吊在竹竿上扎成排后用砖块压在池底铺平。黄颡鱼产卵分几次产完,卵集中在一块鱼巢上,呈圆形,第2次产卵仍覆盖其上。第1~2批每次用2个池,第3批用一个池。1.3人工授精检查棕片产卵后,放浅池水,选择较好雄鱼剪开腹部,轻轻将精巢取出,然后剪碎放于精子稀释液中,将雌鱼未产完的或未产的卵子挤出来,将精子稀释液倒入卵子中,用羽毛轻轻搅拌,然后将受精卵粘于棕片上。1.4人工孵化人工授精后将水泥池彻底放干捕尽亲鱼,将原池堵好进水,水深60~70cm,将棕片浮于水中进行孵化,24h加入微流水,水泥池上方搭架用黑色遮荫布遮荫。第3批,产卵授精后用2mg/m3孔雀石绿消毒20min,预防水霉病的发生。1.5苗种培育水温25~28℃,经48~56h全部脱膜孵出,刚出膜的仔鱼全长4.8~5.5mm,鱼体无色透明,腹部卵黄囊较大,侧卧水底,出膜后2~3d,卵黄囊消失,开始平游吃食,此时将卵巢取出,仔鱼期主要投喂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及桡足类的无节幼体)。每天早晨、傍晚各投喂1次,7d后仔鱼达到体长12~15mm,各鳍已全部形成,这时可开始驯食,投喂绞碎的鱼肉浆,人工配合饲料或微型颗粒料,待出膜后15~25d,稚鱼体长达25~30mm时可下塘饲养。黄颡鱼的催产、孵化及苗种培育情况详见表1。2试验结果2.1雌鱼怀卵量经解剖测定,洞庭湖个体40~60g的黄颡鱼的绝对怀卵量为2500~3500粒;体重为60~70g的个体,绝对怀卵量为3500~4500粒;体重为80~100g的个体,绝对怀卵量为5000~7000粒。解剖过程中还发现黄颡鱼卵巢中存在着几种大小的卵,说明黄颡鱼为分批产卵类型。算上未产的亲鱼,所催产的黄颡鱼平均每组产卵1000粒左右。2.2催产率共进行3批催产,第1批作为催产前的试验,催产率低(20%),第2批以后催产有所提高,达30%~50%。影响催产率的因素较多,如亲鱼的培育与选择,催产时的水温和气候,注射催产剂的种类与剂量,以及亲鱼产卵环境等均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黄颡鱼的产卵。2.3受精率与孵化率每批催产的受精率相差较大,低的只有10%,高的可达70%~80%。影响受精率的因素主要有雌雄比例,激素种类与剂量,产卵环境的控制等。3批试验中每批都进行了人工授精,受精率都较低(仅10%)。3批共获黄颡鱼卵20.8万粒左右。孵化率一直较低,平均为44.5%,影响孵化率的因素主要是受精卵的质量,卵粘在一起导致缺氧,受精卵易长水霉病及孵化环境等。2.4出苗量3批共孵出鱼苗48000尾。2.5苗种饲养黄颡鱼卵脱膜后,转出棕片,脱膜之后2~3d,投喂过滤的水蚤,每天早晚1次,开食7d之后,投喂绞碎的鱼浆,沿池底边投喂,经15~20d的饲养,黄颡鱼苗体长达2.5~3.0cm,6月25日至7月5日干池共得2~3cm鱼苗20031尾,第1批仅存31尾(3cm),第2批5000尾(2.5~3.0cm),第3批15000尾(2~2.5cm)。出售部分,其余进行池塘主养,池塘套养及网箱养殖试验。3讨论3.1黄颡鱼的繁殖季节4月中旬,我们检查黄颡鱼,发现均没有成熟好,5月初已有部分黄颡鱼性成熟好,5月下旬绝大多数黄颡鱼已性成熟良好,所以黄颡鱼人工繁殖的时间为5月中旬较好,我们因其它鱼苗孵化任务重而推迟了15~25d。3.2雌雄比例天然水体中,在黄颡鱼繁殖早期,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多,而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应该是雄性的比雌性多,其雌雄比例在1.2~1.5∶1为宜,我们的试验为0.8~1.2∶1,平均为1.06∶1,雄的略少。3.3注射方法在黄颡鱼繁殖早期和对性成熟差的个体应采取两针注射,两针的间隔时间为10~18h,具体间隔时间根据水温而定。在黄颡鱼繁殖后期和性成熟好的个体可采取一针注射,效应时间为18~28h,效应时间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注射部位以黄颡鱼胸鳍基部为佳。注射时,扎针要比鱼类正常催产注射浅2~3mm,注射方向与体轴腹面成45度,注意不要扎上肝脏和胆囊,也可以从背鳍下方注射。两次注射时,第2针与第1针注射的面应不同,否则,从新针孔进药,会从旧针孔冒药出来,皮肤有损伤的黄颡鱼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进行人工催产的黄颡鱼亲本,皮肤必须完整无损。每尾注射的药量控制在0.2~0.5mL。3.4几种催产激素对黄颡鱼催产效果的比较催产的激素有鲤鱼垂体(PG)、地欧酮(DOM)、多巴胺(RES)、鱼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排卵2号,这几种常用催产剂混和使用,均可诱导黄颡鱼产卵,但是,只有鲤鱼垂体单独使用或与其它几种激素混和使用,才能取得较好的催产效果。3.5孵化方法由于黄颡鱼受精卵粘性强,往往是一块块地堆在一起,很容易造成缺氧,使得孵化率较低,可以采用几块棕片扎在一起让其产卵,产卵后分开吊在竹竿上孵化,同时因为黄颡鱼受精卵特别易长水霉,故要用孔雀石绿消毒2~3次,将棕片悬于水中孵化,同时采用微流水孵化,效果较好。3.6受精方法大规模黄颡鱼苗的生产不宜采用人工授精方法,其原因一是人工授精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效果往往也不太理想;二是黄颡鱼亲本比较贵,人工授精必须杀死雄鱼取出精巢,杀死雄鱼后,鱼的损失较大,造成黄颡鱼的人工催产成本增高。3.7人工鱼巢在自然界中黄颡鱼繁殖有筑巢的习性,并且大量集群、沉底。人工繁殖黄颡鱼也必须模拟天然水体的产卵环境,在产卵水体中放置人工鱼巢,如沉性的水草、树枝、大的瓦片等。黄颡鱼在鱼巢的底部产卵,而不是在鱼巢的上面产卵,其人工鱼巢的作用与其它产粘性卵鱼类的人工鱼巢不相同,它不是为黄颡鱼提供卵的附着物,而是为产卵亲鱼提供隐蔽物。3.8苗种培育黄颡鱼鱼苗刚孵化出来时卵黄囊较大,需要经过3~5d才能将卵囊消耗殆尽,所以黄颡鱼苗孵出3~5d才开始摄食。鱼苗平游后,可以将它转移到小网箱或小水泥池中饲养,饲养过程中需要有微流水,放养密度不要太大,开始每天投喂浮游动物,2~3d后可投喂水蚯蚓,7d后可投喂碎鱼肉或碎蚌肉等,或将配合饲料做成糊状投喂,经7~10d可驯食纯鱼肉浆或配合饲料。黄颡鱼有贴边的习性,常常吸附在池边,因此投喂饲料时应以边上投喂为主,或搭沉性饲料台距池底10~20cm。每天的饲料要充足,上午喂1/3,下午喂2/3,因为仔鱼的摄食规律为凌晨4:00后摄食增强,到晚上22:00达高峰。鱼苗长大后要及时分池,以防其相互残杀。鱼苗培育过程中投喂的水蚤要求是池塘消毒后培养起来的,污水里捞的易诱发疾病,导致鱼苗的大批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