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寄生虫病
1.白点病症状
症状:病原为刺激隐核虫,虫体适宜水温为20~28℃,该病发生期多见于初夏和夏末初秋季节,虫体椭圆形,一般480μm×300μm,多寄生于病鱼体表和鳃丝上,病鱼受刺激,粘液分泌增多,表皮细胞增生,包裹虫体,形成白色的囊,肉眼看上去成了白点。病情严重时鳞片脱落,体表上皮细胞发炎,有点状充血。有的一侧或两侧瞎眼,食欲不振,鱼体消瘦,游动异常。由于寄生虫大量寄生在鱼鳃组织等部位,从而使鳃组织受到破坏,失去正常的气体交换的功能,引起病鱼窒息死亡。
预防:(1)苗种购进时,当运输状态稳定后(约三天),用1.0×10-5的高锰酸钾水药浴10分钟消毒,第二天再用2.0×10-5原晶体敌百虫与4.0×10-6的硫酸亚铁合剂浸泡10分钟消毒。
(2)放养密度不宜过大。
治疗:(1)用2.5×10-4的福尔马林淡水浸泡10~20分钟,以后3天每天在平潮时提出网箱,用5~10×10-5的硫酸铜溶液泼洒一次。但大黄鱼对硫酸铜较为敏感,使用时应小心。
在上述处理的同时,在饲料中连续添加抗菌素三天,防止病鱼继发感染细菌。
2.车轮虫病
症状:病原为车轮虫纤毛虫类,虫体大约为20~40μm,主要寄生在鳃上,体表偶有发现。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病鱼因受虫体寄生的刺激,引起组织发炎,皮肤及鳃粘液分泌增加,鱼体消瘦,发黑,游动缓慢,呼吸困难,以至死亡。该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可引起鱼苗、鱼种致病,有时死亡率很高。虫体繁殖适宜水温为20~28℃,以直接接触传播,当环境不良,水质较肥,放养密度较高,连续阴雨天气时,均容易引起车轮虫病暴发。
防治:(1)用1.0×10-5的硫酸铜淡水浸泡15分钟,连续三天。
(2)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泼洒,使其在水中的浓度达到1×10-6。
(3)以上任一方法处理后,同时喂食抗菌素,连续三天。
3.贝尼登虫病
症状:病原为贝尼登虫。属单殖吸虫类,虫体较大,肉眼可见。主要寄生于鱼体鳍条、背部和头部。寄生数量多时,鱼的皮肤受刺激分泌大量粘液,使鱼体表皮粗糙,局部变白。病鱼狂游并不断向网片摩擦身体,擦伤处可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病鱼压食,贫血,最后衰弱而死。该病多见于春季至初夏及秋季至初冬,寄生严重时,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虫体繁殖最适水温为20℃左右。
防治:(1)用淡水浸泡病鱼10分钟,隔半个月左右再处理一次。
(2)用2.0~3.0×10-4的福尔马林浸泡15分,隔一星期再浸泡一次,如此反复几次。同时投喂抗菌素。
4.淀粉卵甲藻病
症状:病原为眼点淀粉卵甲藻,又叫眼点淀粉卵鞭虫,虫体梨形或球形,大小为20~150μm,多寄生于病鱼体表或鳃丝上,能刺激表皮细胞分泌大量粘液,形成天鹅绒似的白斑。取白斑以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可见虫体内有许多染成蓝色的淀粉颗粒。病鱼鳃呈灰白色,贫血,厌食,体色变黑,消瘦,呼吸加快,鳃盖开闭不规则,在水中窜游,以身体磨擦网片,造成鳞片大面积松散脱落,体表溃烂,鳍基充血,尤以胸鳍、背鳍严重,可继发细菌感染,加快病鱼死亡。
该病流行于6~9月份,虫体繁殖的最适水温为25℃左右,从鱼种到产卵亲鱼都可发病,感染率高,严重时可引起大量死亡。
防治:(1)用1.0~1.5×10-5的硫酸铜淡水浸泡10~15分钟,连续4天。
(2)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泼洒,使其在水中的浓度达到1.0×10-6,连续4天
(3)用淡水浸泡病鱼5~10分钟,隔3~4天再重复一次。
二、细菌性疾病
1. 弧菌病
症状:病原主要为溶藻弧菌、哈氏弧菌、鳗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病鱼以体表溃疡为主要特征,严重时头部吻端、体表、鳍条出血腐烂,有时内脏器官病变明显。此病每年都有发生,7~8月为高发期,死亡率高时可达80%以上。
预防:(1)鱼种捕捞、运输时要小心避免鱼体受伤。放养前或分箱时都要进行体表消毒。放养密度适宜。
(2)投喂新鲜饲料,特别是高温季节要预防用药。
防治:选用氟哌酸、环丙沙星、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拌入饵料中,剂量为投饵量的1~3%,连续投喂5~10天。
2.细菌性烂鳃病
症状:病原为柱状屈挠杆菌。病鱼体色发黑,鳃盖、鳃瓣充血发炎,鳃丝末端腐烂缺损。鳃上污物、粘液很多。该病最常在高温季节发生,呈暴发性流行。剪取病灶处鳃丝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细长、滑行的杆菌。
防治;用鱼用优氯净泼洒或浸泡,方法参照厂家说明。同时口服含环丙沙星药物的抗菌药饵,每1 000克鱼体重用药2~4克,5~7天。
3.肠炎病
症状:病原为多种气单胞菌。病鱼体色发黑,食欲下降,离群独游,肛门发红,腹部膨大。解剖发现肠道充血、发炎,肠道内没有食物,有大量黄色粘液,严重时腹腔有大量积水。夏季高温期为此病高发期。
预防:方法同弧菌病,高温季节应投喂大蒜素并控制投喂量。
防治:发病时停食1~2天后用痢特灵或氟哌酸或盐酸黄连素药饵2~4g/kg,第一天药量加倍,疗程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