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鱼病随着春夏秋冬气温变化而不同,在渔业生产中,识别鱼类四季发病规律和季节性病害优势种群,有利控制水产养殖病害暴发,为成鱼稳产,高产提供保证。
一、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之间,较适宜各病原体生长繁殖。故4-5月是鱼类发病高峰季节。早春鱼苗孵化鱼卵易患水老病,鱼苗易受车轮虫、复口吸虫、鱼虱等危害。成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青草鱼患出鱼病、肠炎、烂鳃病。白鲢患打印病、鲢碘孢子病,草鱼患大中华蚤病等。
二、夏季:气温一般在26-28℃之间或者还会高点,相对类发病比春季略少。正是鱼种长大季节,成鱼抗病有所增强。同时,纤毛虫、鞭毛虫等病虫减少。但夏季仍续有春季的微生物鱼病如有:烂鳃、出血、赤皮、肠炎、打印病等。此时,寄生虫锚头蚤较为普遍。盛夏时高密度放养池塘易发生泛塘。
三、秋季:气温下降,一般在24-16℃之间水温环境与春季相似,尤其8-9月份是鱼类发病高峰季节。夏花有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口吸虫、鱼虱等病。秋季大规格鱼种地也易患微生物鱼病;如青、草鱼患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腮等病。冬季、气温较低,一般在3-7℃之间,很少发生冬病,冬季是鱼种放养极好时期,往往拉网或运输擦伤鱼体,有时可发生水霉病。水温升高时,有可能产生斜管虫病和小瓜虫病。 根据不同季节,科学搞好鱼塘水质管理,发现鱼病,选准鱼药,及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