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水网箱养殖业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病害发生率也大大增加。由于许多养殖户乃至鱼药生产厂家沿用淡水鱼用药经验来确定用药方法和剂量,常常造成药害事故,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使用剂量不够。首先,海水鱼与淡水鱼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有较大差异。淡水鱼是通过鳃吸收离子来调节渗透压的平衡,它们饮水很少,而从肾脏重吸收更多的离子,尿被稀释。而对于海水鱼类来说,生活在高渗环境,它们需要大量饮水来的补充水份,而从鳃及肾脏来排除离子。所以,往往药物在海洮于体内消除更快,用药时,通常要加大剂量。其次,海水盐度高,pH值呈偏碱性,海水中所含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与淡水也有较大差异。如硫酸铜在淡水中使用0.7ppm即可达到疗效,而在海水中则要1ppm~2ppm方有疗效。又如,海水中的多价阳离子极易与喹诺酮类药及四环素药结合形成结合物,而不能被肠道吸收影响疗效。
二是鱼体机能状态影响。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不同程度的病鱼对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耐受性会有较大差异。笔者曾对发生同样疾病,病重程度不同的病鱼,用福尔马林、敌白虫、硫酸铜作试验,结果表明,健康鱼对上述药物的耐受性比病鱼高10倍~100倍。海水鱼苗种主要靠人工培育,由于近亲繁殖,苗种品质下降,加上网箱养殖所用饲料营养不全,致使多数鱼肝、肾功能不全,对那些易造成蓄积的药;如氯霉素、氨基甙类、强力霉素最好不用或慎用。
三是用药方法不当。笔者发现,在某些养殖海区,养殖户将敌百虫当万能药用,非但没有治好病,反而使某些寄生虫增强耐药性,于是又增加剂量,最后导致鱼中毒死亡。在淡水养殖中,用药常用泼洒法,但在海水养殖中则很少用,因为药物易被海水冲走,剂量用少了没效果,用多了易发生中毒。为了减少药物被海水冲走,通常选择在平潮时泼药,但应注意,如平潮时正好是有阳光的中午也不宜施药,因为强烈阳光易增强药物毒性。海水养殖施药最好多采用挂袋法,但要持续使用较长时间。
四是诊断失误。治疗鱼病一定要尽量做到诊断准确,对因下药,而不是对症下药。如烂鳃病,可能是细菌引起的,也可能是寄生虫引起。又如肠类,可能是细菌引起,也可能是病毒引起或肝功能不全引起。如不对因下药,滥用药物,有些疾病在不当药物刺激下会暴发流行起来。研究表明,病毒性疾病常常在一些鱼体内呈潜伏状态,只有受外界种种因素刺激才会暴发,特别是杀虫药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笔者在近年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多种海水养殖鱼类,过去被称为病因不明疾病的鱼,其体内查出多种病毒,这些鱼一旦发病,来势凶猛,无药可治,而且用药越多死亡越多。但如果能预防在先,准确施药,避免无谓的刺激,许多鱼是可以带毒过关的。
当药害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以免造成更大损失。如使用693椊舛?号可排除体内重金属、季铵盐中毒症状。高效净水除浊剂可吸附沉降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氨、氮、余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