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临冬季,如何让土塘中的稚幼鳖安全过冬,并能继续成长,这是广大从业者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东莞市水产研究所和广东绿卡实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经过多年的实验,结合华南地区的气候特点,成功地摸索了一套成本低、易操作、效益好的“简易棚膜增、加温养鳖”之技术,其具体做法是:一、搭建拱型的土塘温棚搭温棚可使用木桩和木条在养殖稚幼鳖的土塘中搭建简易的棚架,顶为拱型,中间高周围低。顶部和周围均覆盖宽幅的尼龙薄膜。并在相对的东南和西北方向开设两扇供进出作业和通气的活动门。使整个棚膜达到保温性能好,作业方便,有利排水之要求。二、做好塘底清理和消毒三、调节好养殖水体温棚使用前须进行一次养殖水体的调节工作。鱼塘水位比夏季水位稍降三分之一。如果是新水,可施放生石灰0.15-0.25公斤/平方米\茶粕0.04-0.075公斤/平方米,3天后适当施用绿肥或N.P无机肥,进行培水,使池水中衣藻、小球藻、小环藻等绿、硅藻类形成优势种群,水呈油绿色或微褐色(俗称油清水),总生物量为20-50毫克/升,透明度25-30厘米即可。池面适度放些水浮莲,以造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以此吸除一些氨氮之类的有害物。四、放养的密度珠三角地区的经验,如果是个体均重4.8克的稚鳖,一般放养密度为20-25只/平方米。这样水温保持在28±3℃的条件下,经183天的饲养,可长成体重范围48.1-201.3克。若均只重为129.8克的幼鳖,日均增重为0.68克,日均生长率为1.8%。放养密度可根据放养的均重适度加减,小可稍多,大可稍少。但切忌过密,以免容易造成水质变坏,有害鳖体。实践表明,鳖和鱼类一样,存在着一个水体最佳养殖容量和载鱼量利用率及利用效率的问题。五、注意调整池水温度鳖,无论大小,若在15℃以下均有冬眠的生理特性。施行土池棚膜增、加温养殖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把鳖生活的水体温度通过增加温的手段保证在20℃以上,让稚幼鳖免去冬眠的过程。此间,通过投喂饲料,让其继续增长。实验又证明,稚幼鳖不过冬眠并无危害,亦无后遗症,而且通过进食后,体重照常增长。因此,此套措施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把池水温度调整好。其方法主要是:①充分发挥好通气门的作用。规则是:聚结太阳光热,以气温提升水温。根据水温调节的需要。高温时多通气,低温时少通气或不通气。白天适度通气,晚间不通气。②天气持续寒冷,池水温度降到临界15℃时,可采取用锅炉烧热水,灌入土塘(但必须有一个冷热水调节缓冲区段,不宜把高温水直接灌入池塘)以提升池水温度,使水温保持在20℃以上。六、主要的鳖病及综合防治棚膜增、加温土池饲养的稚鳖病害有白斑病、出血性败血症和白底板症3种。上述3种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是:保持良好的水环境生态养鳖先养水。要使养鳖的棚膜增、加温土池水质长期稳定保持良好状态,关键是调控好池水的水色和透明度。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施用有益微生态制剂,调节和改善水质;适当施放生石灰以提高水体的pH值;施放硫酸铜或螯合铜以杀灭过量的有害颤藻、平裂藻、微囊藻、隐藻和裸藻;要施放晶体敌百虫以杀灭过量繁殖的枝角类和桡足类,然后施放绿肥等,促进有益绿藻类的增长;要经常适当添换水,在养鳖池中混养少量鲫、鳙、鲢,长期在棚内水面种养浮水性植物——大漂,使水色和透明度恢复并保持正常良好的状态。每个池塘须在棚外安装一台2.5千瓦的空气压缩泵,将棚外的新鲜空气直接泵入棚内池水中,以增加池水溶氧,促使水质良好。采用全价、营养平衡的配合饲料加强用药管理、防病于未然鳖对许多药物,除甲醛外,表现出极不敏感的现象,其安全浓度与一般鱼类常用量比要高得多,这就为大剂量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中草成药板兰根、黄连(黄芩)、丹参、肝宝和肌苷等兽用片剂对鳖的防病效果显著。用片剂成药主要在于规范用量。定期使用口服用量为兽类动物的1.5-2倍,上述5种片剂,连续用药5-7天为一预防期。每30-45天一期能有效地防止细菌性鳖出血性败血症和病毒性为主失血性白底板症的发生。当偶发性病变发生时,需及时积极进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