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刺鲃在分类学上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鲃亚科(barbinae),倒刺鲃属(spimibarbrs),俗称青竹鱼、竹鱼、草包鱼、大肚鱼、黄冠鱼。产于广西的桂江、柳江、左江、右江 。倒刺鲃具有生长快,食性杂,生活力强,起捕和成活 率高,肉质鲜美等特点,是优质经济鱼类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养殖户的欢迎。饲养倒刺鲃苗种培育是重要的技术环节,现根据本所3年鱼苗培育经验总结如下: 1.育苗塘的要求:鱼苗塘以向阳、通风较为理想,水源方便,水质清新,池形长方形 ,不漏水,面积667~2000m2为宜,以便于操作,鱼苗池水能保持1.0~1.5m为好,过浅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过深则水肥不易控制,温度也低。 2.清塘:鱼苗下塘前要先清塘,清塘是鱼苗培育成败的关键,清塘的药物很多,有生石灰、茶麸、漂白粉、强氯精等,其中可采用带水清塘和干法清塘两种方法,干法清塘较能赶 时间,用药毒性消失快,其用量为生石灰25kg/667m2;漂白粉5kg/667m2;强氯精1kg/667m2。带水清塘用量加大3倍。有条件的池塘在清完塘后晒塘一段时间更好。如带水清塘,需经7~10d毒性才消失。 3.鱼苗下塘:鱼苗下塘前2d注入经过滤的清水,水深0.8~1.0m。如无法确定清塘的毒性是否已过,要经试水,方法为:置小网箱在池塘中,随即放入50~100尾将下塘的鱼苗, 经观察10~12h,无昏迷中毒现象即可。倒刺鲃鱼苗个体小,体嫩且活动缓慢,忌肥水下塘免受水中的水蚤侵袭而伤亡。 鱼苗下塘应注意的事项:(1)捕捞的天然苗种,个体大小要均匀。(2)适时放苗。鱼苗下塘时,注意氧气袋内水温与塘水相差不超过±2℃。如手感温差较大,则将鱼苗袋先放在池塘水面上,约30min后放苗。鱼苗下塘时,每张塘的鱼苗数量必须1次放足,不能隔天补放,动作宜轻,鱼苗应放在上风头离岸边1~2m处,避免在雨天下塘。 (3)鱼苗下塘后夜间要开增氧机,以免鱼因缺氧死亡。 4.放养密度:放养的密度根据不同的育成规格、时间、培育方法和人力来定,一般放养10~12万尾/667m2,如育成2~3cm的规格可放12~15万尾/667m2。 5.日常管理: (1)投喂饵料:倒刺鲃下塘的头3d内,鱼体特别嫩弱,对生存环境十分敏感。为提高成活率,下塘后可持续5~7d沿塘边投入鳗鱼料,鱼苗可直接摄食,亦可肥塘,培育鱼苗适口的轮虫,每天投入2kg/667m2鳗料。经7~10d培育后鱼 苗可长至2.0~2.5cm。也可投放花生麸。但用鳗料培育较省事且成活率高。10d后可开始 沿塘边投喂经浸泡的颗粒饵料,直到育成要求的规格。 (2)鱼苗饲养期间,分期注水是提高鱼苗成活率和促进生长的有效措施。前期浅水水温易升,有机肥料分解快,利于天然饵料繁殖。中后期加注新水应视水色的变化而定,要保持水色“活、嫩、爽”,一般鱼苗下塘后5d第1次加水,以后每隔5d加注新水1次,每次15cm。 (3)每天应坚持巡塘,注意水质的变化,谨防水质太肥、鱼浮头及鱼病的发生。 6.鱼病防治: (1)白头白嘴病和白皮病:用0.5ppm强氯精或1ppm漂白粉全塘泼洒,每天1次,连续3d ; (2)车轮虫病:先用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塘泼洒,后用0.1ppm硝酸亚汞泼洒(兼预防小瓜虫),此法用药过2d后要及时换水,否则水质变黑。 (3)气泡病:此病一般在海花下塘后5~8d(鱼苗1.3~2.2cm)内发生,主要是塘水较肥,浮游植物过多,在强烈阳光照射下的中下午,水温高,藻类行光合作用旺盛,引起水中溶氧 过饱和而致。其症状为鱼眼和背鳍都有气泡,而使鱼苗浮于水面,加之水表温度很高,使鱼 苗被“晒”死。解决办法:及时加注清水,保持水质清新,避免池水浮游植物繁殖过多。 (4)小瓜虫病:此病对鱼苗危害最大。发现小瓜虫时可用0.1~0.3ppm硝酸亚汞全池泼洒,连续2d,用量要严格掌握,过量会刺激鱼苗的神经而致畸形,用量不足会使小瓜虫产生抗药而不易进一步治疗。如产生抗药时,可用1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塘泼洒,隔3d后,一边不断注入新水,一边排出旧水,第2d停水后泼洒0.15ppm孔雀石绿。鱼苗经过30~45d培育后可长至3~5cm,可直接进入成鱼养殖塘养殖或并塘越冬。到第2年2月,体长达9~10cm,成活率达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