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瓜虫病
由多子小瓜虫寄生引起。病鱼体表或鳍条上肉眼可见许多小白点状囊泡,故又称“白点病”,鱼体发黑消瘦,若大量寄生鳃部,可见鳃丝颜色变淡,黏液增多,镜检发现大量虫体,可见大核运动。此病危害很大,常见于鱼苗、鱼种,水温20~25℃流行,来势凶猛呈暴发性。
防治方法:①有条件时提升水温到25℃以上可自然防治此病。②全池泼洒10~20ppm福尔马林。③0.01ppm硝酸亚汞遍洒或0.5~0.7ppm硝酸亚汞浸泡鱼体15分钟左右,间天一次。④1.0~1.5ppm杀虫灵乳剂全池遍洒。⑤按每立方米用生姜2g、辣椒1g煎汁后
均匀泼洒,有一定疗效。⑥0.5~1.0ppm螯合铜全池泼洒,效果较好。
2.车轮虫
寄生体表及鳃丝上,严重时吻端、鳍条上有一层白翳,鳃丝色淡,粘液增多,镜检可见大量虫体,注意与细菌性白头白嘴病区分,此病主要危害2寸以下鱼种,4~6月流行。
防治方法:①生石灰或福尔马林彻底清塘,鱼苗下塘前可用3ppm硫酸铜或2%食盐浸洗,时间视鱼种反应而定,一般15分钟左右。②0.7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或10ppm福尔马林或2ppm高锰酸钾全池泼洒。③将苦楝子煮沸1~2小时,连渣带汁遍洒,浓度为5~10ppm。
3.斜管虫病
常见寄生虫在大口鲶鳃丝上。刺激鳃丝分泌大量粘液,影响呼吸功能,病鱼食欲减退,身体消瘦发黑,严重者呼吸困难而死,主要危害大口鲶鱼种。
防治方法:参照车轮虫病。
4.粘孢子虫病
多寄生鱼种。病鱼体表分布一些白点状孢囊,与小瓜虫“白点”不同,镜检可见粘孢子虫的孢子,由于粘孢子虫的成熟孢子有坚韧的壳片,药物较难透过,治疗难度大,此病重在预防。
防治方法:加大生石灰用量彻度清塘,可杀死孢子。感染后用0.3~0.4ppm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有一定疗效。
5.锥体虫病
见于大规格鱼种,早期外观无明显病症,只是体色变淡,解剖内脏颜色普遍变淡,新鲜血涂片显微镜观察可见活的虫体,后期患病鱼食欲减退,红细胞溶解,数量减少,引起败血症。
防治方法:①由于锥体虫的中间寄主是水蛭,可在苗种下池前对池塘采用鱼藤精消毒杀灭水蛭,切断传播媒介。②杀锥体虫药对氨基苯胂酸钠拌饵投喂虽有疗效,但此药有巨毒,必须控制使用。
6.指环虫病
主要寄生大口鲶鳃部,除产生机械损伤外,还产生溶血毒素。大量感染引起粘液增多鳃部浮肿,鳃盖张开难以闭合,呼吸受阻,镜检鳃丝每个视野有5个以上虫体。
防治方法:①20ppm高锰酸钾浸泡,时间视水温、鱼体反应而定,一般15~20分钟。②全池泼洒0.5ppm晶体敌百虫。③苦楝树皮煎汁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ppm左右。
7.鲶盘虫病
是一种蠕虫病。常寄生于鱼种鳃部,若寄生虫种群数量较大,可造成鳃丝肿胀色淡,粘液增多,最终呼吸困难而死。
防治方法:①用0.3~0.5ppm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②用1~2ppm2.5%敌百虫粉剂全池泼洒。
8.绦虫病
病原是鲶华丽绦虫。病鱼外观体色变深,游动迟缓,身体消瘦,解剖肠内肉眼可见绦虫,且存在大量黄色粘液,绦虫主要寄生苗种,成鱼也有虫体寄生于中肠,严重者肠道堵塞,影响生长,此病流行于4~6月。
防治方法:①鱼苗期用0.5ppm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②成鱼期每天按照每100kg鱼用90%晶体敌百虫3~5g拌饵投喂,连用5~7天,或者每天按照每100kg鱼用丙硫苯咪唑2~3g拌饵投喂,连喂3天。③1%葫芦茶煮沸全池泼洒。
9.桡足类疾病
主要是中华蚤和锚头蚤寄生引起,池塘套养大口鲶成鱼及亲鱼时较易发生,大口鲶与同池混养的鲢鳙鱼同时寄生中华蚤、锚头蚤,只是鲢鳙寄生后反应更明显,表现游动不安,经常竖起尾鳍,若大量寄生鳃部,由于虫体较大,引起鳃盖难以合扰,长时间浮于水面,身体发黑.离群而死,若寄生体表会夺取鱼体营养,使寄生部位红肿发炎,影响正常摄食生长。
防治方法:①0.5ppm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②1.4ppm2.5%敌百虫粉剂与硫酸亚铁合剂(6:1)全池泼洒。③辣蓼素(从水辣蓼中提取)0.3ppm全池泼洒。
10.鲺病
常由日本鲺寄生引起,对苗种、成鱼均有危害,有机质含量高的水体经常出现,6~9月流行,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肉眼可见虫体,虫体利用口器刺伤寄生部位,引起大口鲶不安,浮于水面,严重者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加速死亡。
防治方法:0.3~0.5ppm晶体敌百虫浸泡10~15分钟或泼洒,同时拌饵内服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