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是一种名贵的海珍品, 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医用价值。它是我国有记载的20 余种食用海参中食用价值最大,且唯一分布于黄渤海海域的温带品种。 发展人工增殖养殖有着理想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前景。 因此,越来越被人们所广泛重视。 现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和调查研究, 就刺参的生活习性及增养殖技术做如下简要介绍。一、生活习性与生理生态刺参喜生活于岩礁底的浅海中, 特别喜在海藻繁茂的地方。刺参也分布于大型藻类生活的沙泥底质, 纯泥底很少有刺参分布。摄食量最高值出现在2—3月份,最低为8月份。刺参摄取海底表层的沉积物, 包括大小不同的沙泥粒、砾、 贝壳片等为主体及混在其中的硅藻类为主的浮游植物。海藻碎片、原生动物、 螺类及双壳类的幼体,桡足类、虾蟹类的脱皮壳,各种有机碎屑及细菌等。 刺参消化摄取饵料中可被消化吸收的有机物。有资料表明,细菌及微小底栖硅藻是沉积物食性刺参的主要食物。2cm 幼参生长的最佳温度为19—20℃, 适温范围为15—23℃,生长温度范围为0.5—30℃,5—15cm刺参生长最适温10—15℃。刺参开始产卵的水温为15—17℃,产卵盛期水温 17—20℃。刺参行动缓慢,10分钟可运动1米。在饵料丰富,环境适宜地方,则移动范围更小。刺参在高水温期躲在岩石下或洼处不活动, 身体收缩并变硬,进行夏眠。夏眠时,水温为20—24℃, 但人工培育的体重2—8克的幼参在此温度下并不夏眠。刺参的再生能力很强。如受到刺激或因水质过混浊、温度变化过大等均可产生“排脏现象”, 以后在适宜条件下又可长出, 甚至在将身体一分为二切断的情况下,部分仍可成活。二、种苗的中间育成技术1.目的:为提供放流与养殖用的大规模参苗,将刚出他的1cm 的参苗经过中间育成,使其体长达3cm左右,然后用于放流与养殖。2.方法:(1)筏式中间育成:选择波浪静稳,风浪较小,有机悬浮物丰富的内湾。 网箱由金属框架外包网衣构成,规格可0.6×0.8×0.4m。网衣为网目0.5mm 的窗纱。网衣随刺参个体的增长而更换, 网箱内铺设或再放置波纹板增加附着面积。以上中间育成笼,每宠可放500头,每周投海藻一次,翌年4—5月份转入养殖或放流。(2)海底固定宠中间育成:选择避风浪的低潮线区域,投放外包网衣的金属框架的大网笼,内放石块, 进行中间育成。三、刺参的养殖1.海上筏式养殖:养殖场选在不受大风浪影响的内湾, 养殖笼吊于筏下或沉到海底养殖,养殖期间投喂马尾藻、石莼等藻类。2.池塘养殖:(1)在地势较平的岩礁地带建池,池子顶部在小潮高潮线以下,池子最低处留有阀门,以利排污放水, 池底铺设二至三层石块作海参礁,放苗规格以体长1cm 以上为宜,时间为当年9月份,这样在严冬时期可长至4 —7cm,具有相当耐寒能力。若能在春季投放经中间育成的幼参更好。投放方法:投入1cm左右的幼参最好装入网袋中,袋中装入小石块以防网袋漂浮,网袋扎半口, 让参苗自由爬出,大规模参苗可直接投入,密度可控制在 30头/平方米以下, 如能与养鲍鱼结合起来进行则效益更佳。(2)改造虾塘养殖:选底质较硬的池子,底部铺设石头或用瓦片等材料做成一定形状海参礁, 养殖期间适当投喂一些藻类。(3)海底固定笼养殖:方法与海底固定笼中间育成相同,要注意清除网衣上杂物。(4)围网养殖:海区要绝对避免大风浪影响,底质为有大型藻生长的沙泥底。四、刺参的增殖1.增殖区选择:岩礁石块底或有大型藻类生活的沙泥底,海区最好能躲避大风浪,水质要肥沃。2.增殖方法:(1)放苗规格:苗种放流规格不小于1cm, 最好经中间育成的幼参。(2)放流方法:大规模参苗可直接投放。小规模参苗可装入50×50×30cm 网箱中,沉于海底,然后打开网箱底部,让参自由爬出。(3)采捕:一般放流后2 年左右开始采捕商品参,同时每年适当放流一定数目刺参, 采捕季节一般为春季(清明前后到6月上旬)和秋季(从10月到小雪或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