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螯虾的养殖技术

2019-01-04 12:54:58浏览:48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螯虾是河虾中一些种类的统称,目前世界上有螯虾300多种,除非洲以外,世界各地都有分布,是一种广布性虾类。现在我国各地生产的
螯虾是河虾中一些种类的统称,目前世界上有螯虾300多种,除非洲以外,世界各地都有分布,是一种广布性虾类。现在我国各地生产的螯虾为克拉氏螯虾,也称红螯虾或红色沼泽螯虾。有些地方消费者把它称为龙虾,其实螯虾和龙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虾,所以是误称。克拉氏螯虾原产于美国, 1918年引入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入我国。由于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力强,能在江、湖、池塘以及稻田等各种水域中生长繁殖,所以很快在全国各地繁衍并广泛分布。现在螯虾在江苏地区的产量已很可观,估计年产1万吨以上,每年除鲜活供应以外,沿海和洪泽、盱眙等产量多而集中的地区,还加工成冷冻虾仁,向欧美国家出口,颇受欢迎,从而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产业。螯虾的营养丰富,成虾的蛋白质含量在16%左右,它的含肉率高,一般为20%,再加它的肉味鲜美,早就成为欧美国家,特别是美、法诸国的美味副食品。由于这些国家消费量大,因此,每年都要从外国大量进口。近年来,我国人民也很喜欢吃螯虾,所以产品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目前我国的螯虾,主要来自捕捉天然资源,产量很不稳定。但由于螯虾个体大、生长快、繁殖力强、饲养方法简便、饲养技术容易掌握、投资少、产量高,据资料,目前美国螯虾养殖亩年产量可达50~70千克,而近年国内市场每500克零售价格都在8~10元,如能加工后出售,价格更高,所以获利颇丰,如能进行人工养殖,开发前景非常广阔。欧美一些国家早在廿世纪即已开始养殖螯虾,廿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在路易斯安那州就把螯虾养殖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至1985年美国的螯虾养殖面积已达5万公顷;澳大利亚的螯虾养殖发展也很快,现在全国已有300多家螯虾养殖场。我国幅员广阔,湖滩湿地很多,群众中又有养殖青虾、对虾和罗氏沼虾的丰富经验,开展螯虾养殖具有良好的基础,定能取得很好的成效。(一)螯虾的养殖方式 一般分为粗养、半精养和精养等几种养殖方式。(二)池塘半精养养殖 这是目前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主要养殖方式,开发养殖很有前途。(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一般以3~5亩为合适;水深能蓄水30~70厘米即可,不要太深;池塘土质要求壤土或粘壤土为好;螯虾要在池埂上掘洞穴居,所以用于饲养螯虾池塘的堤埂要宽、坡度要大,这样构造的堤埂,有较大的浅水滩脚,便于螯虾摄食和掘洞穴居。(2)虾池种植水生植物 4~5月种虾放养以前,应将池塘水排至20~30厘米,然后在池塘底部及堤埂浅水滩脚处种植一些水花生、轮叶黑藻和马来眼子菜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生长出来以后,可作为螯虾隐蔽、栖息和蜕壳的场所;又可作为螯虾生长所需的天然饵料。水生植物种植的面积,大致要覆盖池底面积的1/3~1/2。(3)种虾放养 一般在5月底6月初,商品螯虾大量上市,这阶段又正值螯虾性腺成熟的季节,可选择一些性腺发育良好的亲虾,投放到养虾池中,让其自然繁殖产卵。亲虾的规格25~30克,每亩放养亲虾300只左右、雌雄比例以1∶1为宜。(4)虾池的饲养管理 虾池的饲养管理,主要是调节水质,控制水位和投喂人工饵料。螯虾池早期以浅水为好,水深有30厘米即可,从9月份开始,螯虾池内要逐步加添新水,以保证孵出的幼虾具有良好的水质和充足的水量,最终使水深达90厘米为止。由于人工饲养的螯虾密度较大,光靠种植的水生植物是不能满足需要的,所以必须从池外补充投喂一些陆生和水生植物;此外,螯虾还喜欢吃食螺蛳、蚕蛹、蚯蚓、蝇蛆等一些动物性饵料和豆饼、米糠、酒糟等植物性饵料,所以可用上述饵料按动物性饵料20%~30%和植物性饵料70%~80%的比例,添加一些骨粉、蚌壳粉和适量的微量元素,加工成颗粒饵料来喂养螯虾,螯虾很喜欢吃食。颗粒饵料开始应投放在虾池浅水滩脚区,随着虾体长大,虾的活动和摄食范围逐渐扩大,投饵地点应由浅水区向深水区转移。由于螯虾不耐饥饿,所以投饵要少量多次为好,一般上下午各1次为宜,上午投30%,而下午要投70%。整个饲养期间要经常观察虾的活动,当发现螯虾活动迟钝并常在池边游动时,要及时向池中补充新水,有时要采取换水的办法,即先用水泵在池塘底部抽去部分缺氧的老水,然后换人新水,一般一星期换水1次,每次换水1/3;必要时还要开动增氧机增氧,以改善水质。(5)商品虾的起捕 11月底开始,当年繁殖的虾基本上都已长成30克左右的商品虾规格,这时温度也逐渐下降,虾的生长也将停止,此时即可将商品虾连同当年产过卵的老虾一起起捕出售,起捕工作大致一直延续到第二年3~4月。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初生仔兔死亡的原因

上一篇:

加州鲈鱼池塘养殖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