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大口鲇病害防治技术

2019-01-04 12:57:49浏览:62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由于大口鲇的抗病能力较强,所以饲养过程中较少患病。苗种阶段的常见病有白嘴白皮病、出血病、小瓜虫病和气泡病。成鱼阶段稍多见
由于大口鲇的抗病能力较强,所以饲养过程中较少患病。苗种阶段的常见病有白嘴白皮病、出血病、小瓜虫病和气泡病。成鱼阶段稍多见的病有肠炎病、烂鳃病和营养性综合症等。下面分别介绍其症状及防治方法。
    1.白嘴白皮病。通常是由车轮虫、斜管虫寄生或由细菌引起,主要危害2~5厘米的苗种。其症状是体表局部和嘴圈周围呈苍白色,各鳍末端发白。防治方法:如系车轮虫等引起的,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2克加硫酸亚铁0.08克化水泼洒;若系细菌引起,则每立方米水体用0.3克强氯精或1克漂白粉全池泼洒,或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5~40克遍洒,连用2~3天,每天一次。
    2.出血病。 由细菌引起,主要危害5厘米以下的苗种。发病水温24℃~31℃,高温期更易暴发。发病1~2天即开始大批死亡,死亡率极高。其症状是病鱼头顶部明显充血、出血,眼球突出,眼眶充血,鳍基也出血发红,体表充血发红,肛门红肿,肌肉呈局部点状或斑状出血,肠道充血发炎,部分病鱼的肝脾肾等内部器官也呈点状出血,胆囊有时肿大变色。防治方法:一是用1PPm的漂白粉或0.3ppm的强氯精全池泼洒,同时开始投喂药饵。药饵可用宁波市激素制品厂生产的“鱼血散”,第一天每万尾鱼种用药100克拌饲投喂,第二天药量减半,连喂5天;二是用适量的大黄氨水浸液全池泼洒,效果较好。
    3.气泡病。主要危害水花鱼苗。这是由于水中的气体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过饱和,小气泡附著在池底、池壁和鱼苗身上,有的鱼苗误以为是食物而吞下致病。症状是鱼体周身和肠胃里有透明的游离气泡,鱼苗因此失去平衡、游动失常而死亡。防治方法:一是必须施用发酵腐熟的粪肥作基肥;二是在培育鱼苗的水泥池上设遮荫物,避免阳光直晒;三是尽可能地在傍晚时分放养水花鱼苗,一旦发现患了气泡病,比较有 效的抢救方法是立即排除原池中的水,同时大量注入清新的水。
    4.小瓜虫病。主要危害鱼苗鱼种。通常在4~6月和9~10月份流行。 症状是病鱼体表及鳍条鳃上有细小如针尖的白点,此即小瓜虫的囊泡。防治方法:一是用生石灰严格清塘消毒;二是用0.7ppm的硝酸亚汞液浸洗病鱼,浸洗时间随当时的水温而异;三可用30~40ppm的福尔马林液浸洗病鱼;四可用适量的干辣椒粉姜片和食盐煮成水剂全池泼洒。
    5.肠炎病。主要危害大鱼种和成鱼。病鱼鳍基发炎充血,肛门红肿,不吃食常沿池边独游,几乎每天都有死鱼浮上水面并日趋增多,死鱼有腹水,肠道内无食物,有脓状血水。防治方法:一是不喂霉烂变质的饲料,定期在饲料中混入0.05%~0.1%的鲜蒜汁,结合定期泼洒生石灰浆;二是在每千克饲料中拌入痢特灵片5~10片、或庆大霉素针药1~2支,每天早晚各喂此药饵1次,连喂2~3天;也可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土霉素粉0.2~1克做成药饵喂鱼,连喂5~7天。
    6.烂鳃病。主要危害成鱼。病鱼体色发黑,鳃丝颜色变淡,边缘附有污泥,严重时鳃丝烂成缺刻。流行于4~7月份。防治方法:用1ppm的漂白粉或15~20ppm的生石灰全池遍洒,同时每天用呋喃唑酮5~6克拌在50千克饲料中喂鱼,连喂5~6天。
    7.营养性综合症。病鱼肝脏肿大,颜色粉白或发黄;胆囊亦肿大,胆汁变黑,病鱼零星死亡,而且往往最先死的是全体最大的鱼。防治方法:改进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质量,尤其要适当增加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用量。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生产实践中,鱼病的暴发往往是以并发症的形式出现的,对并发症的防治难度则更大。因此,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才能掌握鱼病防治的主动权。此外,由于大口鲇对各种药物都比有鳞鱼类更敏感,所以用药量和用药时间更要谨慎掌握,且在施药后的4小时内必须留专人监视鱼情,3小时后即向鱼池大量冲水,以防造成慢性药害。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金鱼进场(家)前后的准备

上一篇:

黄鳝养殖七问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