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浮游的幼虫被感染后即下沉固着,或活动能力降低,突然大批死亡。镜检时发现幼虫体内有大量细菌,面盘不正常,组织发生溃疡,甚至崩解。
病原: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溶藻酸弧菌(V. alginolyticus),可能有气单胞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的种类。
流行:
弧菌在海水、底泥内和健康牡蛎体表都可能存在,是机会致病菌。各地、各种牡蛎苗种培育时都可能发生。
诊断:
早期诊断:在1毫升生活的牡蛎幼体的悬浮液中,加几滴0.5%的台盼蓝溶液,然后镜检。台盼蓝仅能染已死的细胞,活的细胞不着色,在显微镜下很容易将溃疡处的坏死组织和正常的健康幼虫区别开。幼体在感染弧菌病初期,两壳间就有死细胞从外套膜上脱落下来;这些细胞呈蓝色球体,容易辨认。
防治:
1.预防:
(1) 保持水质清洁,加强水体和沉积物的细菌检查;
(2) 发现患病幼体立即销毁;
(3) 投喂的单胞藻保证无弧菌污染;
(4) 使用经过滤、臭氧和紫外线等方法消毒的海水。
2.治疗:
使用每立方米水体50~100克复合链霉素,全池泼洒。但是,幼虫一旦出现症状,抗生素无效,关键是做好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