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家鱼年繁多次的探讨

2019-01-04 12:59:46浏览:57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我场在1991年进行家鱼人工繁殖时,首先对草亲鱼一改传统生产模式,对每尾成熟亲鱼分时段催产三次,后又对鲢、鳙亲鱼进行了相

  我场在1991年进行家鱼人工繁殖时,首先对草亲鱼一改传统生产模式,对每尾成熟亲鱼分时段催产三次,后又对鲢、鳙亲鱼进行了相同的试验,这两种鱼同样可以年产三次,只不过鲢、鳙鱼因其属滤食性鱼类,靠食水中生物提供性腺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而受培育水质肥瘦影响其发育速度,但至少每年能正常催产两次。三种家鱼在正常情况下每次的产卵率、受精率和出苗率均1与平常相同,其总产卵量(包括鲢、鳙鱼年催两次的产卵量)达30万粒/公斤,也就是与传统的总产卵量10万粒/公斤相比增产了三倍左右。这对于上世纪90年代家鱼苗种供应紧缺产生了相当的现实积极意义。当然,该技术的创新对水产学术界理论和科研具有一定的争议性。
    根据鱼类繁殖相关学科研究和常规生产表明:性成熟的家鱼亲鱼在全产情况下,一年只产一次卵,其产卵量(也就是总产卵量)一般为10万粒/公斤,在特定情况下偶有第二次催产,但其总产卵量不变。其理论依据是:家鱼属一次产卵类型鱼类,一年一个性周期,当卵巢性腺处于第四(Ⅳ)期时,经外源激素和生态刺激而过渡到第五(Ⅴ)期卵粒再排除体外,同步发育的卵粒一般情况下全部产出,其后,卵巢才按第六(Ⅵ)期→第三(Ⅲ)期的退化吸收过程而等待下一个性周期来临时再行重新发育。少有的第二次催产是由于受多种生理、生态因素的影响,卵巢发育不协调,排卵与产卵活动不同步,致使部分(或全部)卵粒不能产出即半产(或难产),需待一段时间后再行催产,将未产出卵粒重新产出,但这只是产卵活动的重复,产出的卵粒量上并不增加,也就是说这种第二次催产是在第一次催产时卵粒未产完的特定情况下进行的,但两次产卵量的总和不会超过在全产情况下的一次产出的卵粒数。
    下面就该年繁多次技术作一简要介绍:
    亲鱼个体一般是:草鱼4-12公斤,鲢鱼2-5公斤,鳙鱼5-10公斤。亲鱼池面积0.5-2亩,采取亲鱼混养培育,以草鱼为主,鲢鳙鱼配养,草鲢鳙搭配比例大致是:重量(%)比75:20:5,尾数(%)比57:40:3。投饲以草料为主,不施肥,精料一般不喂,亩放养量200-300公斤,水深1米左右,不定期加注新水,催产药物按其使用说明注射剂量每次相同,催产水温掌握在17-33℃,催产时间从4月上旬至7月底,有时根据市场需求延至8月结束生产。根据我们十余年的生产实践,有两个问题犹为值得关注:一是第二、三次(在第一次全产情况下)的每次产卵量比第一次还高(如草鱼第一次约8-10万粒/公斤,第二、三次约10-15万粒/公斤)。二是如果在第一次催产后没产空(半产)或未产,以后的催产效果反而不好,有时甚至会出现全年都不能产出卵粒的现象.
    对于家鱼是一次产卵类型还是多次产卵类型,综观水产专著大多定义为前者,即使有人认为可能是多次产卵类型的,也没有下定论。结合我们的多次产卵类型的繁殖生产,我们的思考分析是:是否因家鱼长期在人工驯喂的环境中,其性腺生理细胞发育发生了一系列的应激变化,产生了一定的质变和量变,也就是说有了一定的进化和改变,由原来的一次产卵类型转变为多次产卵类型,性周期由一个周年变化为在短时间(约30天)内进行交替,或者其卵细胞时相发育存在多极化(多个时相并存)而非同步发育,其怀卵量也随之加大。因此,这就对相关学科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家鱼性腺发育的性周期变化是否需要重新界定,超产卵粒在短时间内的卵细胞组织发育的基础以及整个鱼类繁殖生理学是否应作进一步的探讨,望水产同仁指正赐教和临场考察。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黑斑狗鱼的养殖技术

上一篇:

鲻、梭鱼体表带有灰白色棉絮状物是什么病?如何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