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

2019-01-04 12:59:51浏览:38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乌鳢俗称黑鱼,具有生长快、病害少、耐低氧、适应性强等特点,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们于1995年进行了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

乌鳢俗称黑鱼,具有生长快、病害少、耐低氧、适应性强等特点,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们于1995年进行了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人工催产50组,获卵150万粒,平均受精率74.58%,孵出种苗113万尾,平均成活率47.32%,育出长5.0~6.7cm鱼种51.2万尾。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 人工繁殖
1.1 亲鱼来源 1995年从东平湖流畅河起捕鱼中挑选体质健壮、2~3龄乌鳢作亲鱼,雌鱼重1000~1500g,雄鱼重1500~2000g,共50组。
1.2 亲鱼培育 雌雄鱼按1∶1.2分池饲养,进行驯化投饵,强化培育。以鲜活野杂鱼虾、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为主,辅喂少量饼类。注重水质调节,每3~5天注水一次,每次20~30cm,确保亲鱼性腺正常发育。
1.3 催产孵化 催产在塑料大棚温室内水泥池中进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分两次胸腔注射:先注射总剂量的1/3,间隔12h,再注射其余剂量。历时一个月,共催产5批,50组,获卵150万粒,平均受精率74.58%。孵化在塑料大棚温室产卵池中进行。孵化用水均为曝气升温的机井水。亲鱼产卵后,取出棕皮的诱导鱼巢,并将亲鱼捞出,同时注入同等水温的水,将鱼卵留在原池孵化,共孵出鱼苗113万尾。催产孵化情
每批次亲鱼均为10组
2 苗种培育
受精卵在水温25~28℃孵化26~30h破膜出苗,40h左右,鱼苗卵黄基本吸收。待完全吸收后,开始投喂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浮游动物。经过15~20天精心培育鱼苗长到3cm左右时,开始分塘,分别在水泥池、土池内培育。
2.1 水泥池培育 黄河位山工程局汽修厂和梁山镇关庄村26个水泥池,面积260m2,池深
1.0m,注水0.7m,池底排水口处有拦鱼栅。水泥池覆盖塑料大棚,水源为机井水。3cm左右幼鱼放养密度为1000~1500尾/m2。以投喂人工捕捞的轮虫、桡足类、枝角类和鲜活小鱼虾为主,辅喂少量配饵。日投喂量为鱼总重的10%。
2.2 土池培育 选择梁山县郓陈乡沙窝刘村鱼场池塘2口,馆驿乡东红庙村鱼场池塘1口,面积各为3亩,池深1.5m,注水深1.0~1.2m,底质为粘土,无淤泥,水源为黄河水,排灌方便。3cm左右幼鱼放养密度为3~7万尾/亩。饵料以施肥培育浮游动物为主,辅喂人工捕捞的轮虫等浮游动物和配饵,同时在塘内放养一定数量的粲 鱼条、鲫、麦穗鱼等,让其自然繁殖鱼苗作饵料鱼。
2.3 培育措施 “四定”驯化投饵,日投3次。水泥池每1~2天换水1次;池塘每7~10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20~30cm。为控制水质过肥,每亩放养鲢鱼寸片6000尾。鱼苗下塘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下塘后全池泼洒0.3×10-6“鱼康”和0.5×10-6晶体敌百虫。培育过程中还泼洒1×10-6漂白粉和20×10-6生石灰。试验期间未发病。
3 讨论
3.1 孵化与水温的关系 第一批至第五批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平均孵化水温依次为20、23、25、26、28℃。鱼苗出膜时间依次为50、48、30、26、23小时。试验证明:催产孵化时间应掌握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孵化最适水温为23~26℃。
3.2 孵化与水深的关系 我们选择了0.2m、0.3m、0.5m三个水深梯度进行孵化对比,结果表明不同水深对孵化影响不大。但水深不能过浅,否则由于阳光直射,表层水温过高,将会造成死卵或畸形。
3.3 苗种培育的水质 水泥池水体小,水质易老化,水质调节是关键,应每日换水1次。池塘除定期注水、换水外,还应适量套放白鲢寸片,并投放部分水浮莲、水花生、浮萍等水生植物,既能调节水质,又可作为乌鳢隐蔽栖息场所,利于生长。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入秋后成鱼怎样管理

上一篇:

利用秋闲鱼池速养青虾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