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蓄养中华鲟的性腺发育与人工繁殖初报

2019-01-04 13:00:31浏览:16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中华鲟是大型溯河洄游鱼类,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建成后对中华鲟资源产生了严重影响,有关主管部门决定采取以人工繁殖放流为主的保
中华鲟是大型溯河洄游鱼类,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建成后对中华鲟资源产生了严重影响,有关主管部门决定采取以人工繁殖放流为主的保护措施,根据有关资料[1—3],拟利用在坝下江段易于捕获的III期中华鲟亲鱼,通过人工蓄养使性腺发育成熟,为中华鲟人工繁殖提供优质亲鱼。
1 材料与方法
蓄养用III期中华鲟全部捕于葛洲坝下江段,用车运至本所专用蓄养池,蓄养池面积80—250m2不等,水源采用河水和井水,水质指标符合渔业用水标准。
所有蓄养鱼定期用电子吊秤称重,穿刺取性腺组织,组织切片检查性腺发育状况,确定已达到IV期末后即进行人工繁殖,人工繁殖孵化采用常规方法,培育在2m直径的圆形水池中进行,以水蚯蚓作为饵料,培育到9—10cm时统计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雌鲟性腺发育观察
1995年10月捕获3尾雌鲟进行人工蓄养,编号为95—102、95—203、95—504,为了研究人工蓄养中华鲟的性腺发育过程,分别在95年10月、96年4月、7月、10月通过穿刺取卵,检查性腺发育状况。
1995年10月入池时,二尾鱼的卵径均值为2.53mm,卵重均值为6.25mg,卵为白色或灰白色,形状为扁圆形;切片显示核位于卵细胞中央,胞质中均布卵黄颗粒,属于第III时相的卵母细胞(图版I:1)。
1996年4月20日检查,二尾鱼的卵径均值为3.52mm,卵重为18.69mg,卵色逐渐加深为灰黄、灰褐色,卵形为扁椭圆形,动物极可见一白色圆点;切片显示,核开始偏移中心,向动物极移动,胞质中的卵黄颗粒分布不均匀,植物极卵黄颗粒显得略大,动物极卵黄颗粒略小一些,属于第III时相向第IV时相卵母细胞的过渡类型(图版I:2)。
1996年7月10日检查,卵径均值为4.02mm,卵重均值为28.19mg,卵色进一步加深为褐色,动物极隐约可见极性斑,卵形近似椭圆形;切片显示,核已明显偏移中心,胞质极化明显,动物极分布着细小的卵黄颗粒,而植物极卵黄颗粒明显增大,属于第IV时相初期的卵母细胞(图版I:3)。
1996年10月检查,三尾鱼卵径均值为4.63mm,卵重均值为41.26mg,卵色变为褐色,饱满有弹性,极性斑明显;切片显示,核靠近动物极膜,卵的极化程度达到最大,动物极一端是致密的基质和细小的卵黄颗粒,植物极一端充满粗大的卵黄颗粒,属于第IV时相末期的卵母细胞(图版I:4)。
中华鲟III期卵巢向IV期卵巢发育是一个缓慢渐进的变化过程,随着营养物质的积累,卵细胞逐渐长大,核向动物极移动,当核接近动物极膜时即完成了IV期阶段的发育。
2.2 雄鲟性腺发育观察
由于受取材限制,只观察了当年10月入池和次年10月出池时二种情况,入池时,穿刺取出一段精巢组织呈灰色,粗索状;切片显示,精巢组织由许多精小囊组成,精小囊中依次分布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少量精子细胞,是第III期精巢的特征(图版I:5);出池时雄鲟精巢经催产后,精巢饱满,乳白色,体积明显增大,精巢附属的脂肪组织消失;切片显示,精小囊内除了少量的精母细胞和精细胞外,还含有大量的呈旋涡状的精子,此时处于排精状态,为第V期精巢(图版I:6)。
2.3 蓄养中华鲟的人工繁殖与鱼苗培育
1990年10月和1991年10月分别对二尾蓄养成熟的雄鲟89—501、90—301采用LRH朅催产成功,分别采精2200ml、2600ml,精子寿命分别为5′10″、6′30″,与天然成熟的卵子受精,受精率分别为86%、89%。
1996年10月对蓄养成熟的三尾雌鲟中的95—102、95—203采用LRH朅催产,其中95—102顺产,产卵62.9万粒,与天然成熟的雄鲟精液受精(寿命为3′35″)受精率为46.9%,孵化率为82.4%,出苗25万尾,另一尾因剂量偏小而半产,没有人工受精;对另一尾成熟的95—504进行解剖,该鱼总重180.5kg,空壳重139kg,鱼体消瘦,体壁脂肪层薄,消化道无食物,内脏器官无病变症状,卵巢褐色,卵粒饱满,卵巢总重38.2kg,成熟系数为27.48%,绝对怀卵量53.6万粒,卵巢发育状况良好。
孵出的25万尾苗,于1996年10月24日放流23.5万尾,留下1.5万尾进行培育,培育时间从10月17日至12月5日,历时49d,培育阶段没有发现异常,暂养成活率74%,培育成活率68%,总成活率50.3%;幼鲟生长情况良好,在水温20—23℃时,全长增长1.85mm/d,体重增长60mg/d,共培育出全长9—10mg的幼鲟约7500尾,于12月5日放流长江。
通过人工蓄养,使中华鲟性腺由III期发育到IV期,并人工繁殖成功,这将促进中华鲟的人工放流和养殖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人工繁殖提供稳定的高质量的成熟亲鱼,因为用于蓄养的III期鲟易于获得,不受捕捞期的限制,而人工蓄养可以避免不良环境及水体污染的影响,更有利于性腺发育;蓄养可提前半月左右繁殖,延长了人工繁殖时间,有利于扩大规模,节约成本;另外为三峡水利枢纽的救鱼作了必要的技术准备。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如何采取预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上一篇:

鱼饲料饲喂有诀窍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