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塘条件1、池塘 水源充沛,无污染,注排水系统分开;底质以壤土为好,无渗漏,淤泥厚小于10厘米;池水适宜pH值为7~8.5,溶氧在2毫克/升以上。一般每口池塘在3~10亩左右较为适宜,池深1.5~2米,要求坡比为1∶3;池子长方形,东西向,长宽比2∶1左右。2、在池塘中可种植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等植物,面积约为池塘面积的60%左右;在池塘中央浮设水葫莲等平台作隐蔽物,面积占池塘的15%~20%左右。水生植物有利于虾蟹攀附隐蔽,又可提供部分植物饵料;池底可增设虾帚、虾球、虾笼等物。3、加设防逃设施 由于河蟹有逃逸习性,因此,沿池岸四周,要用厚塑料膜铺设,隔1米左右用细竹竿为支架吊埋,膜一边埋入土内;也可以用钙塑板或硬塑板等表面光滑的材料来架设,但注意要使接口处保持光滑,避免河蟹翻越。防逃墙高0.5米以上。(二)放养1、池塘清整 在放养前必须对池塘进行清淤消毒,杀灭野杂鱼及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一般用生石灰清塘。每亩用量100~125公斤,带水清塘应加大用量。2、苗源和放养时间 选用长江水系蟹种较好,要求规格整齐、体格健壮、体色润泽、肢体完整。青虾则以当地品种为佳。一般蟹种和鲢鳙可在冬季或初春放养,青虾宜5月底或6月初养怀卵虾,这样比较经济。3、规格和密度怀卵虾:一般放1~2公斤/亩,让其自产虾苗。河蟹:规格为200只/公斤,400~600只/亩。另外,每亩可放养大规格的鲢鳙二龄鱼种800~100尾。4、要求 蟹种放养时水深1米左右,放养前10天左右应施有机肥300~500公斤/亩,以培育好浮游生物,使蟹种有充足的天然饵料摄取。同时又要保持水质良好,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6月份后应根据水色及虾苗数量,定期追施有机肥。(三)日常管理1、投饲 由于河蟹种是冬春放养的,因此,当3~4月水温达到10℃时,即开始投饵。对蟹而言,3~4月水温较低,个体较小,摄食量小,可少投喂糊状的饼粕类、猪血块等;5~6月水温上升后,个体摄食增强,投喂量也随之增加,可适当投些嫩的水生植物及精饲料,如大麦等;7~10月为虾蟹的生长旺季,因此饵料中应加大动物性饲料比例,提高饲料蛋白质含量。当青虾苗孵出以后,随着幼虾的生长,其食性也在发生变化,7月份开始应少施有机肥,多投喂人工饵料,如米糠、豆饼、麸皮、螺类、鱼粉等,动物性饲料一般在20%左右,日投虾蟹总重的3%~5%。2、投饲时间与位置 投饲可分上午、傍晚各1次,上午投饲量占当天的1/3,傍晚投2/3。可沿池投于岸边水草处,这样能做到饵料分布均匀,个体摄食冲突减少,减少蟹虾格斗与残杀的机会。为了便于观察摄食情况,可在池内不同地点设置几个观察台布于水底,观察台可用1米×1米的30目网布制作。检查吃食及虾蟹个体等情况,以决定投饲数量,避免不足与浪费。3、水质管理 虾蟹混养最重要的是管好池水,确保水质“肥活嫩爽”。水质过肥,直接影响到虾蟹的蜕壳,虾蟹容易得病,因此,除了定期交换池水外,必须定期施用生石灰来调节水质,以适应生长要求。从3月份开始,每3~4天或隔天加注一次新水,每次加水0.1~0.2米,当透明度小于30厘米时,则须换水,每次换水1/3。进入7、8月份,由于气温上升,水质变化较快,因此,一是注意加大换水量,缩短间隔时间。二是控制水色,定期泼洒生石灰,每隔15天左右以10毫克/公斤全池泼洒。三是经常注意水中溶氧情况,避免青虾、河蟹缺氧。4、巡塘 每天要坚持巡塘,观察水色及虾蟹鱼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特别在夏秋季节更须注意虾蟹是否发生缺氧浮头现象。如发现青虾缺氧应及时交换池水,投洒增氧药物,如有增氧机械的应及时开启以增氧解救,另外,须做好防盗防逃工作。(四)起捕平时可以根据市场行情来决定是否及时将虾蟹起捕销售。河蟹的习性是在秋风乍起的10月份开始上岸爬逃,因此,可利用其特性,夜间在岸边捕捉,收集后集中暂养到小型蟹闸或网箱中以供出售。这种捉法可捉到60%左右的蟹,其余的可用笼捕或干塘捕捉。起捕时河蟹规格一般可达到100~150克/只,大的可达200~300克/只。青虾可用虾网来捕捉,其余的可将水位降至0.5~0.8米用网反复拉捕,剩下的干塘捕捉。一般当年繁殖的青虾,到年底体长可长到4~6厘米。与蟹种一起放养的规格为0.5公斤左右的鲢鳙鱼,到年底时可长成1.5~2公斤的商品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