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青蛤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

2019-01-04 13:03:12浏览:10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1.材料与方法    1.1青蛤苗种在浙江省乐清一育苗场进行青蛤工厂化人工育苗,在室内水泥池中培育出平均重量为46万粒/kg的稚贝
1.材料与方法
    1.1青蛤苗种在浙江省乐清一育苗场进行青蛤工厂化人工育苗,在室内水泥池中培育出平均重量为46万粒/kg的稚贝,平均规格为0.221cm。于2002年7月28日运送2.15kg苗种至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吕四中心基地,并将其筛选、分为100万粒/kg及40万粒/kg两种规格。
    1.2培育池A池长67m、宽4m的长条形池1只,培育水深35CM-40EM,泥沙质底;长25m、宽6m的长条形池3只,培育水深35-40eM泥质底。
    1.3海水提外海区打入,经二级沉淀后使用。试验期间比重变化范围:1.011-1.021;水温变化范围:21℃-36.5℃。
    1.4饵料为人工培养的牟氏角毛藻、球等鞭金藻3011、异胶藻、微绿球藻、盐藻、巴夫藻等藻液及面包干酵母。
    2.技术措施与结果
    2.1高密度培育
    将培育池A进行翻耕,分为50 m2、50 m2、50 m2、120 m2四个区域,于7月28日将规格为100万粒/Ks的青蛤苗分别以10000粒/m2、6000粒/m2的密度播入两块50m2的区域;将规格为40万粒/Kg的青蛤苗分别以5000粒/m2、3000粒/m2的密度播入50m2及120 m2的区域。
    青蛤苗播入后加海水至35cm深。每日8:00排水10cm,再加入人工培育的牟氏角毛藻或球等鞭金藻液10cm。池内每4m2设一充气砂头,培养期间(7月28日—9月3日)每日早晨及中午充气1小时。高温期间浒苔、水云等极易繁生,每日及时将其捞除。
    培育至9月3日,将A池中各区域的青蛤苗分别刮出、筛洗,在筛选过程中基本没有发现死亡。
    2.2青蛤苗种生长率测定
    自7月28日青蛤苗种放入A池培养起,每日定时检测记录水温及海水比重,每十天取样一次,检测蛤苗的平均规格及重量。9月3日将青蛤苗种从A池中刮出后,部分移入预先处理好底质的B组池中疏养,培育密度为2000-2500粒/m2。
    2.3不同底质生长试验
    试验分为5组,每组设2个重复。试验容器为直径30cm、高12cm的塑料圆盆。五组底质分别为:全砂、1/4砂+3/4泥、1/2砂十1/2泥、3/4砂十1/4泥、全泥。其中砂为粒径0.5~lmm的建筑用黄砂,泥为取自稻田的熟土。所有底质经KMnO,浸泡消毒后放入塑料盆内,底质厚度为5cm,盆内海水深度为5cm。每只盆放青蛤苗30只,分别测量记录其规格及重量。
    试验期间水温变化范围在21℃~26℃,海水比重控制在1.010,每日8:00将盆内海水倒出,再加入4cm的沉淀海水、lcm的牟氏角毛藻液。试验自9月29日开始,培养15天,于10月15日结束。
    2.4不同饵料投喂效果试验
    试验分为8组,每组设2个重复。试验容器为直径30cm、高12cm的塑料圆盆,试验底质均为泥质,经KMn04,浸泡消毒后放入盆内,厚度为5cm。盆内海水深度为5cm,每只盆内投放青蛤苗30只,分别测量、记录其规格、重量。
    其中:7组试验投喂的饵料分别为:牟氏角毛藻、球等鞭金藻3011、异胶藻、微绿球藻、盐藻、巴夫藻等藻液及面包干酵母,另设一组为空白对照,不投喂饵料。
    试验期水温变化范围在21℃-26℃,海水比重控制在1.010,每日8:00将盆内海水倒出,加入3cm深的沉淀海水后再分别加入饵料。饵料投喂以超出青蛤苗日摄食量为原则,即在第二天换水时海水中仍有藻色,不使饵料投喂量成为试验中的限制因子。其中,酵母组的日投喂量为10x10-6,对照组每日只换加沉淀海水。试验自9月29日开始,培养15天,于10月15日结束。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如何提高大黄鱼饲料利用率

上一篇:

洪泽湖大鳞副泥鳅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