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养种类与天然饵料
除常规要求外,原则上应使池塘中的天然饵料生物能被养殖生物充分利用。
1.不施肥与施肥和人工投饵并施肥的池塘中,浮游植物、细菌和浮游动物的生产量的百分比分别为98.7、94.9和97.9。
2.大连水产学院何志辉教授测定该校水产养殖基地鱼池中,浮游植物、细菌和浮游动物占饵料基础总量的99.8%。天然饵料生物生产力4.5g/M2.日。(1989)
二.放养规格与增重倍数
鱼种放养的适宜规格应根据各地区气候特点和鱼的生长期的长短、鱼类生长规律、计划出池商品鱼的规格、放养密度和计划产量;以及单季饲养还是轮养、是否套养大鱼种等因素。综合考虑养殖鱼的增重倍数。
1.当年鱼的增重倍数:鲤鱼100~11398;鲢鱼753~2126;鳙鱼213~1950;罗非鱼25~227;白鲫1048~1551;
2.二令鱼的增重倍数:鲤鱼体重15~40克的鱼种为25~96;体重50~100克的鱼种为9~34;鲢鱼和鳙鱼体重10~20克的鱼种为10~38.5;体重75~100克的鱼种为7~12.6;体重200~250克的鱼种当年八月份轮捕为2.3~6.8。
三.放养品种与池塘鱼贮量
池塘天然饵料生物提供鲢鳙等滤食性(食水鱼)鱼类的鱼产量,其高限为400公斤左右。大幅度提高鱼产量应靠加大吞食(吃食鱼)鱼类的放养比例、提高饲料质量和强化增氧措施。
1.鲢鳙鱼:鲢鳙鱼贮量300kg/亩以上,鲢鳙最适比例为4~5∶1;
鲢鳙鱼贮量200kg/亩以上,鲢鳙最适比例为3∶1;
鲢鳙鱼贮量100~150kg/亩以上,鲢鳙最适比例为2∶1。
2.鲢鳙、罗非鱼和白鲫:它们的混养比例取决于它们的滤食能力和摄食特点,鲢鳙滤食能力强于罗非鱼和白鲫。但鲢鳙鱼的吞食能力不及后者。因此罗非鱼和白鲫的放养比例应低于鲢鳙,否则会抑制鲢鳙鱼的生长。鲢鳙和罗非鱼、白鲫的放养比例为2~3∶1。
3.草鱼和鲤鱼:这两种鱼的食性和栖息水层不同。所利用池塘的天然饵料也不同,但摄食人工饵料时草鱼抢食能力比鲤鱼强,因此主养草鱼池塘可少放鲤鱼,以充分利用底栖生物和人工残饵。主养鲤鱼池塘通常不放草鱼。在有水草的池塘,视水草多少亩放体重100克左右的草鱼种20~50尾,以控制水草丛生。主养草鱼的池塘,视草成鱼的产量可放养鲤鱼种50~100尾。
4.青鱼和鲤鱼:都栖息于底层,食性也有一定的重叠。在主养青鱼的池塘中只能放少量的鲤鱼种,每亩不超过50尾。主养鲤鱼的池塘一般不放养青鱼。
5.鲤鱼和鳙鱼:这两种鱼的在食性也有重叠,它们在同一池塘中争食水中大型浮游动物,因此,主养鲤鱼池中少放鳙鱼,以有效地利用小型浮游动物和控制轮虫的生物量,避免导致缺氧。但鳙鱼放养量只能控制为鲤鱼的三分之一,否则将抑制鲤鱼的生长。苏联学者(XAPYPTOHOBa;1980)指出鲤鱼摄食50%的人工饵料和50%的天然饵料生长速度最快。这同样说明主养鲤鱼池塘不能过多的放养鳙鱼。
四.放养品种与密度
一般来讲,在一定范围放养密度与鱼产量呈正相关;与出池规格呈负相关。当放养密度超过该范围时,鱼产量和出池规格都下降。
1.鲤鱼:当年鲤鱼夏花种放养密度一般为500~600尾(混养亩产可达400~500公斤)。一令鲤鱼春片放养密度为每亩500尾左右(混养亩产可达700~800公斤)。当池塘条件好,饲料质量高、增氧设备完善的情况下亩放养量可达1000~1500尾(混养亩产可达1300~2000公斤)。
2.草鱼:草鱼的放养密度依计划产量而定,一般采取大、中、小混养(大规格草鱼种500~700克/尾、中规格150~250克/尾、小规格20~50克/亩)。如混养亩产900~1000公斤,放养大规格草鱼种80~100尾;中规格120尾;小规格200尾。
3.鲢鳙鱼的放养密度为240~350尾左右。鲢鳙鱼的比例视鳙鱼的规格而定,一般鳙鱼种规格较大,可以适当多放。鲢鳙比例控制在10%~15%。但不宜超过20%。
主养鲢鳙鱼池塘以施肥为主,鲢鳙鱼只以天然饵料为食,其亩产量可达113~417公斤。超过300公斤以上,大都采用轮捕轮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