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缢蛏苗种生产技术

2019-01-04 13:07:46浏览:93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缢蛏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在风浪平静、潮流畅通、有淡水注入的内湾,中、低潮区海涂是缢蛏繁殖生长的适
缢蛏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在风浪平静、潮流畅通、有淡水注入的内湾,中、低潮区海涂是缢蛏繁殖生长的适宜场所。其为广温性海洋生物,水温在8~30℃正常生活,适宜比重为1.005~1.020的海水,主要饵料是浮游性弱而易于下沉的硅藻和底栖硅藻,还有有机碎屑。缢蛏雌雄异体,一年性成熟,繁育季节一般在秋季即9、10月份。浙江的三门湾、乐清湾自然海区苗种资源丰富,每年“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四个时节产卵,人工养殖苗种从海区采集。采集后经过中间培育再放养在养殖区内养成商品规格。
    一、整涂附苗
    缢蛏繁殖期在福建、浙江沿海为9~11月份,盛期为10月份,山东为3~9月份。受精卵经过卵裂、孵化发育成D形幼虫,经过一段时间的浮游生活,成熟变态,再经短暂的附着生活后,转入埋栖生活。在温度20~24℃条件下,从卵受精到转入底栖营穴居生活需7~10天。我们要在缢蛏发育成D形幼虫时进行人工设施定苗也就是整涂附苗。
    (一)场地选择
    风平浪静、潮流畅通、有淡水注入的沿海内湾,海水比重在1.008~1.018之间,繁殖季节水温为15~20℃,pH值7.8~8.6,地形平坦略带倾斜的滩涂中潮区,底质以泥和粉砂混合为佳。
    (二)苗埕修整
    在“秋分”到“寒露”期间挖筑苗埕,将选好的苗场进行分割,分为成行排列的若干长方形,作为苗埕。行与行之间留出岸基和沟道。苗埕大小为30米×10米,方向与沟道垂直。岸基宽0.6~0.8米,沟道宽2~3米,深0.1~0.15米。把滩涂表层软泥挖起,在苗埕四周修筑梯形小堤,堤高0.3~0.5米。堤宽依风浪大小而定,浪大则宽,反之则窄,一般下宽0.8~1.2米,上宽0.3米左右。与两侧沟道平行的两堤各留一个缺口,分别用于进水和排水。风浪较大的地方,苗埕外围筑成大堤,规格为下宽1.4米,上宽0.4米,高0.6米。大堤横断面略呈圆弧状,四周用黑色聚乙烯纸包裹或用草秸杆和泥混和后筑堤。大堤与沟道相交处留好规格与沟道一致的缺口。所有堤必须夯实,最好每一潮汛修筑1/3高度,以充分滤水,增加堤的强度。
    (三)前期准备工作
    1.灭害 苗场修筑结束后,在苗埕上用1∶700的“三唑磷”药液150克/亩或1∶600的“马拉松”药液250克/亩进行喷雾,杀死鱼、蟹、螺等敌害生物。
    2.整建 用药后隔一天翻地,疏松底质,翻土深0.2~0.3米,然后用耙捣碎土块,使埕面泥土细碎均匀。整建后及时蓄水,水深保持在0.3米左右。蓄水时间最好在半个月以上,使苗埕中产生新油泥。
    3.平畦 平畦日期离附着时间越近,附苗量越高。在小潮和大潮时不宜平畦。平畦工作力争在蛏苗附着前1~3天内进行,排干池中蓄水,用木板或泥马在整好耙细的埕地上将油泥压平抹光,把埕面筑成中央略高,四周较低的隆起状。含水量较多的苗埕,进行多次平畦,附苗效果更好。多次平畦只需在每批幼虫附着前,对埕面油泥轻推抹平即可,不宜用力过大,否则易损伤前一次附着的小苗。
    为了正确掌握附苗时间,适时平畦,必须做好平畦预报。具体做法是:在缢蛏繁殖期内,每天检查亲蛏性腺发育和精卵排放情况;检查海水中缢蛏幼虫发育阶段和数量变化,当海区幼虫突然大量减少,说明幼虫已下沉附着。经实践发现,从受精卵到幼虫附着时间随水温变化而有所不同,由此可以准确地作出平畦预报,适时进行平畦。
    (四)管理措施
    1.埕面管理 蛏苗附着后,蓄水7~8天,可加速蛏苗生长。附苗20天后,在涂泥过分稀烂的苗埕四周开挖水沟,减少涂面水分,保持泥软而实,这样既可稳定原有蛏苗,还可增加蛏苗量。
    2.苗埕检修 发现围堤倒塌及时加固修补;埕面被风浪冲成凹穴及时填补抹平;水沟堵塞及时疏通。“蛏苗畦”的苗埕,每个月整理1次。
    3.蓄水管理 冬至后水沟要适当填浅,提高苗埕土壤的含水量。入冬后应蓄水保温,以防幼苗冻死;天气转暖,开堤放水,使潮流畅通,促进幼苗生长;久晴不雨,海水比重超过1.018时,需引入淡水调节。
    4.除杀敌害生物 用网遮盖苗埕,也可采用张网或下埕捕捉、开枪等方法驱逐鱼、螺、蟹、水鸭等敌害。对敌害严重的苗埕,适当使用杀虫剂。
    (五)蛏苗的采收
    每年12月开始到翌年3月份,苗体长达1.5厘米时即可收苗。南方采收期自农历十二月份至翌年三月份,农历一二月份大量采收。每月采收2次,在大潮期间进行。采收方法有以下几种:
    1.筛选 适用于蛏苗坪的埕地。用手或木锄将苗连泥一起挖起,往埕中央叠,涨潮时下层蛏苗往上钻,集中在表层,这样每叠1次,苗的密度便增加1倍,经2~3次重叠后,在苗堆旁边挖一水坑蓄水,隔潮下埕把集中在苗埕中央的蛏苗,连泥挖起置于筛网内,在水坑里洗去泥土,便得净苗。
    2.锄洗亦称窝洗法,适用于蛏苗窝采苗的收获。收苗前一天使苗埕蓄水。次日,用六齿耙在苗埕上连水带泥反复耙动,将池水搅成泥浆,稍经沉淀,蛏苗便浮于水面,然后用网捞起,清洗后即可。
    3.荡洗 是前两种洗苗方法的结合,先行叠土,然后蓄水搅成泥浆,并用苗网捞起。
    4.手捉 附苗量少或洗后遗漏在埕上的以及野生的蛏苗,无洗苗的价值,待苗长到3厘米左右时,逐个用手捕捉。此法效率很低。
    二、蛏苗中间培育
    稚贝贝壳长达到1毫米时,移至外海或虾池,开始苗种的中间培育。从附着稚贝开始,经110天左右,可育成壳长1.2~1.5厘米的商品蛏苗。
    (一)环境要求
    选择在高潮区及中潮区上、中段,滩面平缓,涂质稳定,潮流畅通、流速缓慢。泥质或泥沙质,敌害生物量少,饵料生物量丰富。海水水温8~32℃,且较为稳定;盐度8~33;pH值7.8~8.6。
    (二)场地准备
    1.整涂筑塘 在放养蛏苗前20~25天完成。培育蛏苗的涂面四周筑宽300厘米、高50厘米的低坝,塘底涂面低于塘外涂面20~30厘米,坝内侧挖一条比塘底深20~30厘米、宽50~100厘米的边缘沟,塘的下角留出入水口,涨潮时海水可淹过塘坝,退潮后滩面蓄水30~40厘米。塘面积以200~600平方米为宜。
    围塘培育的滩涂整涂后要设置围网,培苗场地四周用20~40目的尼龙筛网设置高1.5~2.0米的围网。
    2.清除敌害 干露涂面,用20~40目网袋刮除螺类、蟹类等敌害生物。使用药物清除敌害,常用清塘药物及使用方法。
    (三)苗种选择及放养
    1.中间苗的选择 苗体清洁干净,大小均匀,杂质含量少;贝壳完整,破壳少,壳色玉白,具有光泽;新鲜活力强,带有青草气味。用手在盛苗器具表层一抹,蛏苗立即产生收缩反应。敲击盛苗器具边,发出嗦嗦的声响。
    2.放苗密度 原则上苗体小、海区肥、底栖硅藻类生长旺,放养密度高;反之,则低。
    3.播苗方法 放苗避开暴雨、雾等恶劣天气。利用自然滩涂培育的,播苗在退潮时进行。规格较小的蛏苗,手拿苗种在水中慢慢撒落。规格较大的蛏苗,拿苗的手贴在涂面,轻轻地抹,使苗种粘附于涂面。
    (四)培育管理
    蛏苗下涂后勤检查,及时蓄、排水和修复堤塘。经常清除敌害生物,保持涂面排水后平整、无积水。经常检查蛏苗的成活和生长情况。在培育过程中定期耘苗,疏松涂质,抹平涂面。下雪结霜天气,应将培育塘蓄满水。在立春前后根据蛏苗的密度和生长情况适时进行分苗疏养。
    (五)苗的收捕
    在正月到清明节前后,规格为苗壳长1.5~2.0厘米就可以收捕出售。在洗苗前一潮,将蛏苗涂面关上水,第二潮用手把涂泥拌成糊状,蛏苗窜出泥面,用捞海或者刮苗袋等集苗工具把蛏苗集中起来,在清洁的海水中洗净即可。
    (六)苗种运输
    用篾筐或塑料筐等器具装盛,覆盖2~3层浸透水的纱布防干,运输工具最好选用冷藏车,运输途中防曝晒、雨淋、风吹。温度20℃以下,耐干运48小时;温度20℃以上时,维持36小时左右。
    作者单位:浙江三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青蛤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

上一篇:

有机肥料和豆浆混合培育鱼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