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蟆又叫中国林蛙,属两栖纲蛙科,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蛤士蟆全身均可入药,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哈士蟆外形象青蛙,雌体长7~9厘米,雄体长约5厘米,头较扁平,口阔,鼻孔圆形,身体一般为褐色、土灰色,分布有黄色及红色斑点,鼓膜处有一深蓝色角斑,腹面乳白色散有红色斑点,背部褶在鼓膜上方,雄性在咽侧下有一对内声囊。
1 生活习性
蛤士蟆是两栖动物,夏天多生活在离河流、池沼较远的山林中。冬季它们就潜在水底的树洞或石头洞里冬眠,比较耐寒。每年清明前后开始苏醒过来,至9月下旬完全生活在陆地上,喜欢栖居在阳光较弱而又潮湿的阴坡山林中。每年春季抱对交配,产卵1500~2000粒,卵粒直径1.5~2毫米,经1到2周孵出黑色蝌蚪。从蝌蚪变成幼蛙需要1个月左右,完全变态的幼蛙,又到距水域较远的阴湿山坡的林下或草丛中生活,主要食物是昆虫。
2 人工养殖
2.1 散养法
散养就是在适合蛤士蟆生长发育的环境,或在蛤士蟆原产较多的地区建立人工孵化池,通过人工养殖,提高其繁殖率。幼蛙长成后,可让其在各地任意捕食活动,只是到秋季越冬时为蛤士蟆准备好适当的越冬环境,诱导它们集中到一定的地区越冬,并在此时根据数量适当捕捉。
2.2 控制养殖法
就是将蛙控制在一定范围的蛙场进行人工养殖,这是当前蛤士蟆规模养殖常用的方式。须在蛙场周围筑好围墙,场内修建人工水池,分为孵化池、蝌蚪池、越冬池,并开辟一定面积的采食活动场地,必须人工喂饲料。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2.2.1 选种 注意鉴别卵的好坏,1~5月在水池中选正圆形的蛙卵进行放养和孵化。
2.2.2 温度 蝌蚪孵化及生长发育过程中,水温是一个重要因素,一般保持在10℃~15℃,温度过低,孵化及生长速度缓慢;温度骤变,会引起蝌蚪的死亡。同时,还要保证水中有一定的含氧量,需要在孵化池中开辟进、出水口,缓慢地经常换水。
2.2.3 食饵 蛤士蟆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食物也有变化。刚刚孵化出1周左右的蝌蚪,以水中浮游生物为食,因此可以在池中投入适量的牛粪、马粪,以充分繁殖浮游生物,特别是牛粪屑常可作为蝌蚪的食料而直接利用。再稍大的蝌蚪,可以投入豆腐渣、豆饼、绿藻及菠菜。食物投喂前易切碎,每日定时在上午、下午各投食1次。投食量根据蝌蚪数量及采食情况灵活掌握。为了保证成年蛤士蟆食物的供给,还必须进行养虫、诱虫等工作。一般可在蛙场内多植树木,栽植虫媒花草,安放诱虫灯引诱昆虫作为蛤士蟆的天然饲料,也可用发酵糠麸、生蛆。
2.2.4 管理 在蝌蚪变成幼蛙的过程中,形态结构发生剧烈变化,这时它们的体质较弱,容易受到水温变化的刺激而死亡。在登岸后,应给幼蛙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孵化池边要多种些水草或用草帘适时覆盖,夏天每日早晨应在池岸四周用喷壶洒水,防止池岸周围过分干燥造成幼蛙死亡。
2.3 蛙场要求
蛤士蟆攀缘及穿洞的能力很强,一般直立平面的物体,幼蛙都能爬上去,只要头部能钻过去的小洞,全身都能通过。所以,要创造宜的生活环境,围墙必须内面光滑无洞,并且要向内倾斜,高度1.5~2米,才能防止蛙群的逃散。
3 繁殖技术
3.1 繁殖场
3.1.1 场址选择 繁殖场是蛤士蟆产卵、孵化及蝌蚪生长的场所,繁殖场要设在整个养殖场的范围内,最好是设立在中央位置。具体的地址应选择在河流沿岸、地势平坦的地方。繁殖场宜集中不宜分散,要求有较大面积,要能引河水自由灌溉,土质要以保水性能强、不易漏水的粘土为好。
3.1.2 繁殖场的建造 繁殖场是由几个不同类型的水池组成的,其中包括产卵池、孵化池、蝌蚪饲养池、变态池等 4种池子组成,前三种池要修建在一起,变态池要修建在放养场附近。①产卵池是专供蛤士蟆产卵用的。每个产卵池面积以20~30平方米为好,水深50厘米,池长方形(其他形状也可)。②孵化池专供蛙卵孵化用,修在繁殖场的中游或下游水温较高处为宜。孵化池的池型以4米×6米长方形为好,水深50厘米左右。池水要平静,水流要慢,利于提高水温。③饲养池是饲养蝌蚪的池子,面积以20平方米为宜,最大不超过40平方米,深度30~40厘米,最深不超过50厘米。池子要设入水口、出水口,两水口要开在池子的同一侧,使水沿池一侧的边缘流动,保持大部分池水呈稳水状态。在水池的中间或某一侧面,修造安全坑,深30厘米左右,上口直径50厘米左右,呈锅底形或半圆形,坑内铺塑料薄膜,并加压一薄层土壤,防止浮起冲走。安全坑主要是防止水池断水,在供水中断时,蝌蚪自动集中到安全坑内。避免因缺水死亡。④变态池是放养进入变态期蝌蚪的池子。其总面积约为饲养池总面积的一半。这种池子要修建在夏季蛤士蟆放养场附近。变态池的池型及面积,可以参照饲养池的规格修建。
3.2 繁殖
3.2.1 采卵方法 蛤士蟆每年4月初(清明前后),在气温较高的阴雨之夜,便大批出蜇顺水至下游,上岸交配产卵。此时宜于捕捞种蛙。当蛤士蟆顺水流过水口时,便落入事先装置好的“须笼”里。将抱对的种蛙放于产卵篓里,篓底直径60厘米,每篓放50对,篓坐于池水中,将所产的卵块取出,放在池水中,同时将产完卵的雌蛙放掉,雄蛙放回囤里,使其继续对雌蛙抱对。蛤士蟆的卵子是体外受精,经抱对后,雌蛙产卵和雄蛙排精于同一浅水中,精子与孵子在水中结合而成受精卵。
3.2.2 孵化 受精孵在水中孵裂发育,在水温16℃~18℃的情况下,一周左右,就可以孵化出黑色蝌蚪,成群附着在水草、枯枝及石头边缘上。在寒冷的夜晚,池面要加盖塑料薄膜,防止浮于水面上的卵块冻死。蝌蚪在最初3~4天内,仅从自己的卵黄囊中吸取营养,不能从外界采食。以后,以水中微小生物做食物。蝌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管理和饲喂方法与控制养殖法相同。幼蛙生长发育2~3年,生殖器官发育成熟,随即开始交配,产卵繁殖后代,到第3年后就可以捕获。
作者单位:吉林省靖宇县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