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有关宝石斑的繁养技术

2019-01-04 13:11:02浏览:94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宝石斑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淡水水域,属鲈形目,2001年我国南方开始引进试验养殖。该鱼具有生长快、适应环境能力强、耐低氧等特点,
宝石斑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淡水水域,属鲈形目,2001年我国南方开始引进试验养殖。该鱼具有生长快、适应环境能力强、耐低氧等特点,其头尾较小,背部肥厚,出肉率高,无肌间刺,肉白而细嫩,味道鲜美,胶性强,无腥味。更可贵的是宝石斑含有丰富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18.9%以上的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含有较多的“DHA”(廿二碳六烯酸)和“EPA”(廿碳五烯酸)等,具有抑制血小板凝固、抗血栓、调节血脂等预防心血管病的功效,对促进发育、提高大脑功能,增强记忆力有良好的作用。
1、繁殖技术
1.1亲鱼的选择及成熟度鉴定选择3龄鱼且鱼体无病无伤,雄性体重在800g以上,全长280mm以上,雌性体重在1000g以上,全长250mm以上的个体。非生殖期的雌雄个体无明显特征,处于生殖期的雌雄鱼体没有婚姻色及追星类的副性征,具体鉴别方法为:
1.1.1性成熟的雌性个体消瘦、体表粘液多,腹壁薄而软,腹部膨大而富有弹性,性腺轮廓明显。用特别挖卵器从生殖孔中的卵巢中部取出少许卵粒,检查卵的色泽、形状、极化程度等。
1.1.2雄性个体体色度没什么变化,体型瘦长,一般体重在800g以上的个体大多已成熟。检查时,见鱼体尾部弯曲成“弓”状,生殖乳突延长1~2cm,呈乳白色,用手轻压生殖孔有精液流出,此时的雄鱼即可作繁殖用亲鱼。
1.2人工催产当水温升到24?时即可进行人工催产。催产剂多选用鲤、鲫鱼脑垂体释放激素类似物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方法及使用剂量视亲鱼的成熟情况而定。采取两次注射法,以促进雌雄鱼性腺同步成熟。做法是:第一次注射剂量为用量的10%,雄鱼使用雌鱼剂量的一半,在雌鱼第二次注射时注射;对于成熟度较好的雄鱼也可不注射。注射部位一般位于胸鳍基部。
经过催产的亲鱼,雌、雄分池暂养,并予以流水刺激,注意观察亲鱼活动,不时地观察其效应时间。水温控制在(24+0.5)℃,流速为3t/h,10h后检查,没有挤出卵粒;加大流速,当效应时间达到18h时,雌鱼游动活跃,频繁撞击水面,检查可发现雌鱼有明显流动迹象,轻压腹部至生殖孔处有卵粒流出。此时即可取卵。
1.3受精采用人工干法授精,即人工采卵、采精,并充分混合,用羽毛搅拌之后立即加入少量清水完成受精过程;用清水漂洗受精卵2~3次,洗去杂物及血块后,将受精卵均匀地放在40cm×20cm的尼龙着卵板上,每板放卵1.5万粒左右,挂入孵化器中流水孵化。产完卵的亲鱼消毒后放回亲鱼池。
1.4孵化孵化器水中溶氧不低于6mg/L,孵化温度控制在23℃左右。特别的专用孵化器规格一般为380cm×65cm×30cm,有进排水系统和定时拨卵装置,一次孵化宝石斑卵40万粒,孵化时的进水量为(50~60)L/min,自动拨卵装置为每分钟一次,孵化率为85%。
2、苗种培育技术
苗种培育可分为小规格苗种培育与大规格苗种培育两个阶段。
2.1小规格苗种的培育 小规格苗种培育是水花经20d左右的培育,使其全长达到2.5cm以上幼苗的过程。其饵料可用水生寡毛类(水蚯蚓)、枝角类等鲜活饵料。
2.1.1培育池 为室内水泥池,面积为3~10平方米,圆形,采用表层笛式供水,池中间有排水孔,池底及池壁表面要光滑,池底部无漏缝。培育池在使用前要用30×0.000001KMnO4溶液浸洗消毒,下池时水深度为20~40cm。
2.1.2仔鱼暂养 仔鱼暂养指刚孵出的仔鱼,在培育池内养到开食之前这一段时间的饲养管理。
仔鱼具有畏光性,应避免阳光直射,池上要有遮光设施。暂养期内,要保持水温恒定,尤其不能使水温突然下降或上升。同时池内水流控制在(3~5)L/min,溶解氧在4.5mg/L以上。
2.1.3饵料投喂 在水温为22~24℃时,孵出6~7d的仔鱼即可投喂饵料。其开口饵料是卤虫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或水蚯蚓。因仔鱼夜间常游到水面,因此在开始投喂时,除白天投喂三次切碎的水蚯蚓外,夜间还要增投一次卤虫无节幼体或小型枝角类。当仔鱼正常摄食后,每日投喂三次切碎的水蚯蚓即可,日投喂率在20%左右,投喂量以每次投喂略有剩余为准。
2.1.4水质控制 保持水色呈豆绿色,水中浮游生物数量丰富,但不成团或成群,不能在水中聚群打转。若饵料生物过多,则应注入新水,降低生物密度,保持水质清新。
2.2大规格鱼苗的培育
2.2.1池塘选择 选择面积0.1~0.2平方公顷,水深1.5m左右的池塘,要求池底平坦、淤泥厚10cm左右,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pH值6.8~7.5,溶解氧4.5mg/L以上,每池配备水泵1台。
在鱼苗放养时,先将鱼苗倒入盛有5%的食盐水的盆内消毒10min,然后连鱼带水一起倒入培育池内即可。
2.2.2饵料投喂 鱼苗下池3d后开始投喂,先投喂鲫鱼苗,每天每667平方米投放体长1.2cm左右的鲫鱼苗8万尾。当鱼苗生长到5cm以上时即开始驯食,方法是:先停投鲫鱼苗2d,第三天开始投喂新鲜碎鱼块。应采用抛投驯化的方式,先少量投喂,再逐步加大投喂量,4~5d后即可完全适应。每天投饵2次,上午7时~8时投全天量的60%,下午4时~5时再投40%。日投喂量为在池鱼苗体重的8%~12%。
2.2.3水质管理 鱼苗应浅水下池,一方面可提高池塘单位水体的饵料密度,有利于鱼苗摄食,另一方面可提高水温,有利于促进鱼苗生长。随着鱼苗的快速生长,逐步加深池水,14d后将水深加到1.2m。以后每7d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5~1/6。每天早、中、晚巡塘3次,观察鱼苗的摄食、活动、生长及池塘水质变化情况。下午1时~2时用水泵冲水增氧1.5h,并定期测量溶氧、pH值变化等,以便及时调整投饵量,搞好鱼病预防工作。经过30d的精心培育,鱼苗规格全长可达9.5cm以上。
3、成(亲)鱼养殖技术
3.1池塘选择同大规格鱼苗。
3.2饵料投喂 以投喂配合饵料为主,饵料粗蛋白含量在40%左右,每日投喂2~3次,日投喂量为池鱼重量的3%~5%,并随天气、水温、鱼体活动情况等随时增减。
3.3水质管理 每隔4h排污一次,及时排去残饵及粪便。静水池每天换水1~2次,每次换池水25%~30%,及时开动增氧设施,确保池水溶解氧在5mg/L以上。
4、疾病防治
除宝石斑鱼自身抗病能力较强因素外,遵循“防重于治,积极治疗”的原则,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常规预防:保持水质清新;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浓度为0.2mg/L或以0.2mg/L浓度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②水霉病防治:操作小心,避免受伤感染;调节水温达到25℃以上或用0.5%~0.6%食盐水溶液浸泡1h。③车轮虫病防治:0.7mg/L浓度硫酸铜全池泼洒。④小瓜虫病防治:浓度30mg/L福尔马林全池泼洒,每隔3~4d泼洒一次,连用3次。⑤出血病防治:内服环丙沙星药饵,按每kg鱼体重添加50mg,5d为一个疗程。
5、主要技术关键
宝石斑繁育产业化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1)性成熟的最小年龄与体长、性腺发育规律。(2)胚后发育以及各发育时期尤其是混合性营养时期的食性、营养要求与人工配合饵料的合理配方。(3)腹腔内脂肪块含量的正常范围及其主要成分,脂肪块过多对生长和性腺发育的影响。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螠)蛏人工育苗技巧

上一篇:

鳖种苗的选择方法与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