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西欧冷水品种大菱鲆养殖的兴起,沿海—带新建很多大菱鲆繁育场,大菱鲆繁育季节性强,一般至悔年的7、8月份结束,大菱鲆繁育设施闲置近半年,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2002年我们利用大菱鲆繁育大棚进行了刺参育苗试验。
一、大棚条件
棚身是砖砌水泥抹面,“人”字型塑料棚顶,分两层,内层是白塑料,外由草帘遮盖,用绳索固定。大棚东西向,南北跨度20米,内有南并两排八角形池子,每排10个,每个池子面积为50平方米,排水口在池底中央,大棚总水体1000平方米,其中苗种培育体600立方米,饵料培育水体400立方米,备5台叶轮)增氧机,每台供4个池子充氧,沙滤罐1个,海水深水井4口。
二、亲参的来源、选择、运输、暂养
1.亲参的来源、选择从长岛购买亲参,选择深褐色、有明显花斑、体长在20厘米、体重250克以上、性腺饱满呈捌枝状分叉且末端变粗、卵子自由散开、性腺指数过10%以上、肥满无伤的亲参。
2.运输干运和湿运两种方法,使用泡沫塑料箱。
(1)干运法。将亲参单头排放于箱底,然后盖少量软海藻、草和袋装碎冰降温
(2)湿运法。将亲参单排放于箱底,然后力加少量海水和袋装碎冰降温,运输时间最好控制在8小时以内,途中避免颠簸,以免亲参受伤和看排脏。入池前将轻微擦伤者放人抗生素类药液(如青霉素)中浸泡1-2小时,防止感染。
3.亲参暂养 亲参暂养密度为25-30头/平方米,水温16-17度,最适盐度为28‰—31‰,不投饵,间歇微量充氧。每日早晚各换水1次,进水口用200目网过滤后入池,水温变化幅度在0.5—1℃,换水时彻底清除粪便污物,排脏个体及时捡出。逐渐升温至19度待产。暂养期间采用暗光,防止对刺参的束撇。暂养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10天,以7—8天内排卵为最好。
三、产卵、孵化、选育
1.产卵、受精 我们采用自然排放法。亲参集中排精产卵间在晚上7:00—11:00,室内应保持弱光或无光。亲参沿池壁爬向近水面,伸缩头部摆动,为产卵排精征兆。先是雄参精0.5-1小时后,雌参陆续产卵,工作人员将产卵亲参移入预先准备好的水温20-21度清水槽内,雌雄分开排放。每槽内不要放入过多亲参,保持0.5-1小时内排完为好。捞出亲参,舀出少量精液洒入产卵槽内,人工授精,混匀,计数后倒入培育池孵化。
2.孵化 受精卵计数后按0.8-1个/毫升密度放人培育池孵化,水温20-22度,微量充气,每隔30分钟上下搅动—次,促进受精6日上浮,以免卵下沉、过于集中而缺氧,造胚胎畸形死亡。受精卵30小时发育至耳状幼体初期,45~48小时小耳状肠道沟通后,即可投饵。一般孵化率在80%以上。
3.选育 初期小耳肠道沟通后,停止搅水,使幼体上浮,立即选育,选育方法
是用勺撇取上层幼体移入200目网箱内,然后把网箱内幼体迅速放入各池培育。
四、浮游幼体培育
1.密度 初期小耳状幼体的密度一般控制在0.4-0.6个/毫升,可根据水质条件和饵料条件适当增减,但最大不能超过1个/毫升;到大耳伏幼体后期密度可达0.1-0.2个/毫升。
2.投饵 卵受精后45-48小时小耳状消化道沟通后即可投饵。耳状幼体最适口的单胞藻种类为角毛藻和盐藻,其次是小硅藻、三角褐指藻,再次为金藻,最好以角毛藻、盐藻为主,多品种饵料混合投喂。单胞藻饵料必须在产卵排精前1—1.5个月开始培养。初期投喂量为1万-2万细胞/毫升,中后期为3万-5万细胞/毫升,各期再增投0.25克/立方米海洋酵母。投饵要少投、勤投,投饵次数—般掌握在从布池初期4次/日逐渐增加到大耳幼体后期8次/日。投饵量应根据胃含物多寡灵活掌握,大多数幼体呈半胃到2/3胃即可,否则一次投饵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幼虫因消化不良而胃萎缩甚至烂胃。
3.管理初期耳状幼体体质弱,为防止换水中受伤,开始水位控制在60厘米,以后每天加水10厘米,4天后换水,每次1/3,随着幼体发育增大换水量由1/3逐渐增至全池换水。浮游期间不倒池(除非水质急剧恶化),靠换水和吸底来保持水质清新,每3—4天吸底1次,直到投附着基。微量充气可改善幼体生活环境,防止幼体聚堆,必要时每日搅池几次。培育浮游幼体水温—般控制在20—22℃,盐度为26.2‰~32.7‰。
五、变态
从受精卵发育到大耳幼体需7—9天,然后开始缩小变态为樽形幼体,经2天左右变态为五触手幼体,五触手幼体在1—2天内可变态为稚参。
六、稚参培育
1.投放附着基 附着基的种类—般有聚氯乙烯波纹板和塑料薄膜等附着基。投放前用5%氢氧化钠浸泡2天,用清洁海水反复冲洗干净,再用10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泡15分钟或用2毫克/升敌百虫液浸泡2-3小时,洗刷干净备用。当大耳状幼体开始收缩,樽形幼休B9将出现,抓紧时司投放附着基。投溯咐着基后应加大换水。发育到五触手幼虫后,由浮游生活变为底栖生活,很快变为稚参,这期间主要投喂鼠尾藻磨碎液、“腐泥”、配合饵料等。
2.附苗密度 以0.3—2个/平方厘米为宜,稚参密度过大则成活率降低。
3.投饵 初期稚参投喂底栖硅藻、鼠尾藻磨碎液等,按0.5—1.5升/立方米水体投喂,2次/日。体长2毫米后主要投喂鼠尾藻磨碎液和配合饵料,每日增投干酵母片0.25—0.5克/立方米帮助消化,2次/日。投饵应以稚参摄食情况、水温高低、水质等灵活掌握。
4.管理 稚参培育期间应加大换水量,日换水量要达到2—3个全量以上,1周左右倒池1次,彻底消除残饵、粪便以及池底池壁污物。水温控制在24-26度。
5.病害防治 ①桡足类(主要是猛水蚤、剑水蚤等)。不但与稚参争夺饵料和生活空间,还能用其发达的口器撕破稚参体表,捕食稚参,造成稚参骨片脱落死亡。用2—3克/立方米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2小时后大换水可除掉。②溃烂病。稚参培育阶段(6—11月)水温高,细菌滋生快,倒池受伤或被桡足类损伤感染引起
稚参溃烂解体。用3—5克/立方米青霉素3—5天全池泼洒一次。同时采取降温措施,使水温控制在26度以下。
七、试验结果
5月底6月初陆续购进亲参1500头,获受精卵4.3亿,孵出小耳状幼体3.9亿粒,孵化率达90%,幼体培育密度在0.4—0.6个/毫升,计3亿,余下丢弃。到大耳状幼体达1.5亿,稚参附着密度为0.3-2个/平方厘米,稚参附着率达10%,计1500万头。11月底共出幼参600万头。按0.2元/头计,共获产值120万元,扣除当年生产费用及大棚折旧费计22.5万元,纯利润97.5万元。
八、体会
1.本试验使育苗场一年四季处于生产状态,充分利用了育苗水体及育苗设施,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为沿海渔民转产转业、增加就业机会开辟了一条新路。
2.利用深水井海水育苗,大大改善了育苗水质,减少了病害发生。高温季节尤其进入8月份高温期,近海水温过高达28—30℃,会引起稚参大量死亡,利用深水井海水可避免水温过高,提供了稚参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稚参的成活率,保证育苗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