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可行措施,现介绍如下。
一、调控孵化水质 鳜鱼苗对生态条件的要求较严格,主要是对水质方面。在整个鱼苗培育阶段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pH 7.0~8.0,无污染。对剑水蚤可用80~90目筛绢严格过滤,对水源要每半个月用氯制剂消毒一次.有条件的单位最好建砂滤池,经砂滤池过滤后的水通过水塔直接送人环道。用环道流水培育的方式培育鳜鱼苗,放养密度为3万~5万尾/m3,这种方式能保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体交换量大,无温层,易于排出一部分污物,一般成活率达到40%。
二、把好开食关 刚孵出的仔鱼,全长只有4mm,体重1g左右,在水温23~37℃时,60~72h后鳜鱼苗卵黄囊消失,正处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转变时期。此时的鳜鱼苗其消化道虽明显增大变粗但消化功能弱,体质也最弱,因而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是及时提供足够适口的开食饵料。如果当鱼苗在稍长时间内不能摄食到饵料鱼苗时,其腹部扁平,胃中无食,之后即使再投入饵料鱼,鳜鱼苗也无力捕捉,从而失去正常的捕食能力,最终死亡。因此,这一时期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从几种家鱼苗的比较结果来看,出膜后约8h的团头鲂苗作为鳜鱼苗的开食饵料最为适宜。如用刚孵出的草鱼、鳙鱼、鲢鱼苗投喂,鳜鱼有时不能吞食整条鱼苗而只能吐出,致使鳜鱼苗死亡率上升。孵出2d后的团头鲂苗,由于活力增强,影响鳜鱼苗的摄食。投喂饵料鱼的数量提高到鳜鱼苗的十倍,使鳜鱼苗能轻易地摄食到饵料鱼苗。
在鳜鱼人工繁殖时,因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度不一致,产卵持续时间需6~8h,在孵化桶内,早出膜与晚出膜的时间相差10~19h,其开食出间也有很大的差异,为了保证不同时期的鳜鱼苗均能得到适口鱼苗,在其开食 1~3d内,需2~3批次刚出膜的团头鲂苗,以提高其成活率。
三、投喂适合的饵料鱼鳜鱼有相互残食的习性,饵料鱼的品种、丰歉、规格以及饵料鱼的配套繁殖等对鳜鱼的成活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开口饵料鱼团头鲂的配套繁殖孵化应安排在鳜鱼催产后2~3d催产较适宜,数量为鳜鱼苗的2~3倍。鳜鱼开食5d左右体形增长,便可投放刚出膜的除了团头鲂的其它家鱼苗了,一般只要在鳜鱼苗开食2~3d后,催产2~3批家鱼如草鱼、鳙鱼、鲮鱼等。通常鲢鱼苗的游动较快,不利于鳜鱼苗的摄食。
饵料鱼的投喂要做到适时、适口、适量。每天早晚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为鳜鱼苗的 2~3倍。饱食的鳜鱼苗,腹部膨大,呈棱形,尾柄微弓,在流水情况下,靠在内壁静止不动或随水漂流;饥饿的鳜鱼身体扁平,在环道散开觅食。以鳜鱼苗饱食为准,饵料鱼过多会引起水质变坏,过少会引发其相互残食。
四、重视鱼瘸防治保证鳜鱼苗在体长2 cm之前不发生疾病是育苗成败的首要措施,而这时的鳜鱼苗体表无鳞片覆盖,体质脆弱,很容易被原生动物侵袭,做好每天的疾病预防工作必不可少。从开食前一天开始,每天进行一次常规消毒。用药时适当降低流水环道的水位,混合泼洒食盐水(2%~4%)和福尔马林(40ml/m3),然后单独泼洒“暴血停” (0.02ml/m3),在开食前一天和开食后两天还要添加青霉素。此外,饵料鱼在投喂时也用食盐水(2%~4%)浸洗5min。
五、加强培育期间的管理 培育期间,必须严格实行精细管理,主要包括:彻底消毒水体,杜绝病原体带入育苗池;严格控制水质,及时排污清洁;适时繁殖饵料鱼,注意与鳜鱼苗培育要求相衔接;定期向培育池泼洒药物,切实做好防病工作;随着鳜鱼苗的生长,适时进行分环道培育;转换环道,配置增养泵,保证其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只有抓好育苗培育期间每一环节的管理,鳜鱼苗成活率才能得到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