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乌鳢的人工繁殖管理技术

2019-01-04 13:24:28浏览:11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乌鳢是经济价值高的名贵鱼类,但由于近年来扩大养殖户开始大面积池塘套养乌鳢,出现野生;自然繁殖的苗种供不应求的现象。例如,
乌鳢是经济价值高的名贵鱼类,但由于近年来扩大养殖户开始大面积池塘套养乌鳢,出现野生;自然繁殖的苗种供不应求的现象。例如,湖北大回湖农场大面积推广成鱼池养殖乌鳢,取得了显著成效。1993年推广面积达2万亩,产乌鳢4×105千克,乌鳢产值近700万元。由于在国内大面积的推广养殖,因此,现有鱼种繁育场从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采用人工繁殖乌鳢苗种。
1.亲鱼来源与选择
人工繁殖所用的亲鱼可以从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面中自然产乌鳢的地方使用网其捕获的亲鱼;也可以在家养食用鱼或四大家鱼亲鱼培育池塘中混养育成,即在鱼池中每亩放养乌鳢8-10尾,养至体重1-2千克于冬季干塘时捕出,这样可用两种方法选择的亲鱼暂养在专用的培育池中,以便进行人工繁殖选用。
亲鱼培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繁殖的效果。中原地区乌鳢选择可在2-4龄,体重1-2千克,个体较适中;南方地区可选1龄以上,体重130克要较大的个体。
2.雌雄鉴别
乌鳢  在非生殖季节,雌鱼腹部微灰白色或淡黄白色,胸鳍白嫩微黄;雄鱼腹部、胸部呈灰黑色。在生殖季节,雌鱼腹部膨大突出,生殖孔较大而园,稍红肿突出;雄鱼腹部较小,不膨大,生殖孔狭小而微凹。
斑鳢 在非生殖节,雌鱼腹部皇灰白色,胸部无-黑斑;雄鱼腹部呈蓝黑色,腹部有很大的斑点。在生殖季节雌鱼腹部稍膨大,松软生殖孔突出;雄鱼腹部较小,不如雌鱼松软,生殖孔微凹。
3.亲鱼培育
(1)亲鱼培育池
培育池一般以1-2亩,水深0.8-1米,池底以有15-20厘米深的淤泥为宜。因乌鳢善跳(特别在夏季下暴雨时),池埂必须高出水面40-50厘米,或在池四周用网围高1-1.5米,以防止乌鳢跳到池外。为适应乌鳢栖息和防止其跳跃,池中宜种些水浮莲等水生植物。
(2)亲鱼放养密度
在繁殖前3-4个月将选好的亲鱼放养入培育池。每亩放养100-150千克,最多不超过200千克,约100-150尾。雌雄以1:1的比例混养在一起。
(3)投饵
在培育或暂养时期,需经常投喂泥鳅、鰟鲏和麦穗鱼等小杂鱼,以及小虾、蝌蚪和蚯蚓之类的食饵。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8%,也可喂蛋白质较丰富的人工配合精饲料。在临近产卵季节前60天须加强投饲,应增加活饵料鱼的投喂量,促进亲鱼的性腺发育成熟,提高繁殖效果。此外,培育池需适当注入新鲜水,保持良好水质。
经1-2个月的暂养,待繁殖季节,水温适宜时,使可及时捕出,选择性腺成熟好亲鱼,供自繁殖或人工催产用。
4.池中自然产卵
乌鳢养殖生产须有足量的苗种。为此,可人工营造自然繁殖相适宜的环境,让乌鳢在池中自行产卵、授精,然后捞集受精卵孵化。
(1)产卵池
产卵池面积可随亲鱼数量而定1-3亩均可。池底有深浅两部分,深处1.2米,浅处0.5米左右。池堤为泥土埂即可,其围网可用尼龙网等材料加高50-60厘米,池内要移植沉水与挺水植物,保持水质清新,为亲鱼营造好适应自行产卵的生态环境。
(2)亲鱼放养
面积为120-180平方米,水深0.60-0.90米,水质清新的产卵池中,可投放产卵亲鱼50-60尾,一般每2-3平方米约有一层,雌雄比为1:1,每天每尾亲鱼需喂30克适口的小杂鱼作为亲鱼优质饲料,满足亲鱼性腺发育所需营养。
(3)人工鱼巢
为使鱼卵不散失,且便于采卵,可设置人工鱼巢,供乌鳢产卵。
人工鱼巢用直径3厘米的竹竿或木料做成约80厘米宽的正方形柜架,沿着柜架四周,将一根50厘米长棕榈线的一段(长约30厘米)垂挂于柜架下,另一段(长20厘米)则浮于柜架内的水面,也可在柜子四周直接扎上水草。
在产卵期,将人工鱼巢放在池边较浅场所的水面,并用木棒固定,柜架内须投些浮草,亲鱼也能在其中产卵,每天早晨巡视产卵池的人工鱼巢或周围的草丛,如见有鱼卵,可用勺子或瓢连水带卵一同舀取,倒入容器内,带回卵化,如见刚孵化的仔鱼则捞起移入鱼苗池中,采卵后的鱼巢仍可放在原处供再度产卵。
5.催情产卵
(1)成熟亲鱼的选择与催产剂注射
将配制好的鱼类脑垂体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催产剂注入成熟亲鱼的体内,在适宜的环境中,使亲鱼发情,产卵授精。
到了繁殖季节,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的湖泊、外荡等自然产卵一般都在5月至6月,人工智能催产选择期同样是5月至6月。亲鱼的外部特征是,雌鱼腹部膨大突出,且丰满圆滑,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大而微红外突。成熟的雌鱼体呈紫红色,背鳍长排列有透明清晰的白色小圆斑点,腹部肥软,生殖孔稍呈粉红色,这是选择成熟亲鱼的明显标准。
(2)催情剂的使用
主要采用鲤鱼的脑垂体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脑垂体的剂量为,雌亲鱼每千克体重注射鲤脑垂体4-5个(4-5粒),雄鱼用量减半。催情剂分两次注射,第一次注射为总量的15%,相隔12小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即将余量注入鱼体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剂量为雌鱼每千克注射总量的1/5,第二次注射总量4/5。最好再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加2个脑垂体,这样会使催产剂的效果更好。若雌鱼经第二次注射后有部分雌鱼不产卵,可再注射1次(剂量同第二次等量),仍有产卵的可能。雌乌鳢在水温22℃时,约需27-34小时便可产卵,24℃时为24-29小时。雌斑鳢在水温23-30℃时,约需18-25小时产卵。平均体重858克乌鳢每窝的产卵数平均为8237粒。
(3)产卵设施
亲鱼注射催产剂后,则将配对放入水深60-100厘米的大水池或长4米、宽3米、深1米的小网箱(网箱60网目,网布制作而成)网箱搁置在微流水的河道或外荡间,使其交配。在水池,网箱中投放一些水浮莲、金鱼藻作为鱼巢,供亲鱼产卵,其上还须吊上竹帘或网罩、网片、拦栅等,防备亲鱼逃窜。乌鳢属于分批产卵鱼类,整个产卵过程约需12-24小时。产卵结束后,随即将亲鱼捕出,同时捞取受精卵,集中于孵化池或其他容器中孵化。
6.鱼卵孵化
(1)孵化设施
生产规模小的可用孵化缸、孵化桶等孵化;大规模生产的则用孵化环道、孵化池等。
孵化池孵化  孵化池为长10米×宽5米×深0.8米的蛋圆形水泥池,每池可放受精卵50万粒,如用50-130平方米较大水泥池每平方米可放卵1.5万-2万粒。受精卵在微流水的孵化环道中孵化则每平方米可容卵10万粒左右,生产效率高,且便于管理。受精卵放入孵化池前,每立方米池用0.1克芳草水霉净消毒。卵放入后,孵化池上须架草席栅,以遮强烈太阳光直射。
网箱孵化  网箱设置在风平浪静的河弯,避免激流水击。平均每平方米可放受精卵1万-2万粒。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生产成本低,出苗率高,是模拟自然孵化方式,可大力推广应用;特别是在湖区建立生产基地的单位,可采用该方式进行孵化。
(2)孵化管理
水霉病,水质和水温直接影响孵化率,必须认真管理,精心操作。
防治水霉病 在鱼卵孵化期间,因死卵水质不好和水温低等原因,鱼卵极易感染水霉病而降低孵化率。因而应随时剔除死卵(呈白色)和发霉卵(卵上生白毛)。病情严重时,可用芳草水霉净浓度每立方米水体用50克浸洗鱼卵10-15分钟。
保持水质清新 孵化池每天应换水1次,以防缺氧和水质恶化,但仔鱼卵出后开始不宜过多换水,以放水温变动过大,鱼苗不能适应而得病。一般有仔鱼孵出的当天,孵化池换水占总水量的60%-70%;第二天到第五天换水量可占80%。因鱼苗是陆续孵出的;应不断地清除卵膜,防止因卵膜腐烂而败坏水质。
水温适宜 孵化期间的适宜水温为24-30℃。一般水温变化幅度不宜超过2℃,否则会影响卵的孵化。
乌鳢卵在水温25-28℃时,约33-38小时孵出鱼苗;斑鳢卵在水温25℃时,约需36小时出苗;水温26-27℃时则需25小时。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鹤顶红的人工繁殖方法

上一篇:

黄鳝的春季养殖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