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淮安市楚州区青虾主养面积0.6万亩,混养2.0万亩,主养平均单产达75千克/亩,涌现出一批高产高效的典型。在池塘中自繁青虾苗种并实行双季养殖模式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青虾养成规格和增加渔农民的收益,因此该养殖模式已在我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成效十分显著,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一、池塘准备
1.池塘选择面积一般为3~5亩,水深1~1.2米,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无污染。
2.池塘消毒根据春、秋两茬虾(12月~4月,5月~11月)的养殖要求,每年12月底前和翌年5月中旬前分别用200~250千克/亩生石灰对池塘进行全面消毒,如池底淤泥较深还可适当加量。消毒时池中保持10~15厘米的水位,以提高清塘效果。
3.水草栽种 清塘后7~10天栽种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水草,栽种面积一般占池塘面积的1/4,栽植位置离池塘浅水坡1米左右。养殖第一茬虾时水温较低,水草可推迟到翌年2月补种。
4.培肥水质 第一茬虾肥水一般在清塘后进行,通常每亩施经发酵的有机肥200千克,培肥水质,有利于青虾在越冬期间避免青苔等杂藻的危害;第二茬虾的施肥方法是:在清塘种草后先在成虾养殖池中设置的网箱内进行虾苗繁殖,待幼体孵化出膜并长至1厘米左右时再适量施肥(也可以提前至幼体培育阶段进行施肥,施肥量为春季用量的一半)。
5.网箱设置 每亩水面设置一大一小网箱两个,小网箱套在大网箱内,大网箱用30目尼龙网布做成,面积10平方米左右,小网箱用9~10目的聚乙烯网布做成,一般2平方米左右,箱体沉入水中40厘米。小网箱中投放少量水花生(约占箱体面积的15%),用作亲虾的隐蔽物,以减少自相残杀。
二、苗种投放
1.第一茬虾苗放养 在12月份放养第一茬虾苗,所放虾苗选用上年底达不到上市规格的幼虾(以原池余留下的虾苗为佳,有利于提高成活率),规格3厘米左右,亩放养量为5~10千克。
2.第二茬虾苗种培育及放养 第二茬青虾的上市时间在秋季,养殖周期较长,因此所需苗种可通过自繁自育来解决。虾苗的培育方法是:5月下旬在小网箱中投放从湖泊或内河中捕捞的规格在5厘米以上的抱卵虾1千克,并且每天投喂150克左右的豆饼、鱼糜,抱卵虾经10~15天饲养后幼体即可孵出。待虾苗孵出后可取走小网箱,并出售产后亲虾,只留孵出的青虾幼体在大网箱中强化培育。刚孵出的幼体摄食能力差,需每天往大网箱内泼洒0.5~1千克豆浆,育苗后期可投喂鱼糜,经20~30天培育后即可长成1~1.5厘米的幼虾,此时可直接把虾苗从大网箱中放入池塘,转入正常生产管理。用此法培育的虾苗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成活率高,还可提高池塘的利用率。
三、养殖管理
1.饵料投喂 一般每天投饵1~2次,春季上市的第一茬虾在3月底开始投喂,4月份每天只在傍晚喂一次,5月份后每天投喂两次,一次在晚上7点左右,投喂量占全天总投喂量的70%,另一次在早晨5点之前,投喂量占全天总投喂量的30%。秋季上市的第二茬虾在11月上旬水温较低期间可停止投喂,其余时间的饵料日投喂量控制在池塘总存虾量的8%~10%。投喂要坚持“四定”、“四看”的原则。饵料主要以豆饼、麦麸、螺蛳肉、杂鱼为主,若使用青虾全价配合饲料则效果更好。
2.水质调控 在4月前每半月换水一次,5~6月约一周换水一次,高温季节约2~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5~20厘米水深,遇阴雨或闷热天应加大换水量。同时每3~5亩水面配备一台0.75千瓦的水车式增氧机一台,保持池水流动和溶氧充足。
投放花白鲢滤食池中的浮游生物,有利于水域的生态平衡和养殖效益的提高,一般每亩放养规格16~20尾/千克的花白鲢100尾;除此之外,定期泼洒西菲力等生物制剂,对降低池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等有害成分的含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3.病害防治 第一茬虾养殖期在冬季和春季,虾的病害较少。第二茬虾养殖期在夏、秋两季,发病率高于第一茬。常见的虾病有纤毛虫病、黑鳃和甲壳溃疡等。预防的方法为:7、8、9月份每15天用生石灰乳液全池泼洒一次,每次每米水深用量10~15千克/亩。每隔20天用菌立清或溴氯海因全池泼洒,每次用量为0.2克/立方米。从几年实践来看,只要坚持做到以上几点,虾池的病害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合理捕捞
青虾起捕主要采用笼捕和干塘起捕相结合的方法,笼捕的起捕率约为80%,剩余部分在干塘时捕净。不过,青虾养殖应采取轮捕为宜,并注意捕大留小才能提高产量和养殖效益,若在年底一次性起捕后集中上市不但产量不高,而且经济效益较差。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楚州区水产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