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乌贼(Sepiaesculenta)具有食用价值高、口味鲜美、营养丰富和生长期短等特点,是海洋和海水养殖种类中颇具潜在价值的蛋白质资源。近几年,我们进行了金乌贼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探索,总结出了一些育苗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现探讨如下。
1、选择自然产卵场,适时投放采卵器
金乌贼成体通常生活于距岸2~5海里,水深40~100m左右,底质为贝壳、砂砾、珊瑚礁,并有海藻丛生的海域。山东省日照岚山湾是金乌贼最大的栖息场所和产卵地。金乌贼成体达到1~1.5kg即可作亲乌贼,产卵盛期为3月~5月,每个成体产卵量约为1000~1500粒,产卵时间一般在午后至黄昏时段,产卵床通常选择在珊瑚礁或树枝上,形成串状或堆状结构。产卵后便离开产卵床,然后再回到产卵床产卵,可连续多次产卵,一般日最大产卵量为150粒。本试验为获得金乌贼受精卵,于3月下旬乌贼产卵盛期时将设计加工好的采卵器搬运到产卵场均匀沉到海底,并用缆绳连接和固定,海面设有标志。采卵器用网目2cm聚乙烯渔网扎制在3根固定竹杆支架上,渔网外部只留一个锥形口,作为亲乌贼通道。网内部中央悬挂一束海藻树枝,作为接卵器。
2、适时收卵。并进行消毒洗卵处理
一般采卵至5月中旬将逐个采卵器收捕,并冲刷干净,将整体或只将网衣和树枝把取下,运到育苗场。装车时,底层用湿海藻铺底,然后平放采卵
器,避免相互磨擦损伤,顶部用湿麻袋或棉被遮盖,防止阳光直射,最后用蓬布盖好绑牢。运回后,马上将其放到培育池中,用链霉素或高锰酸钾溶液药渗浴洗卵30min,然后将网衣和草把取下挂到已纳满新鲜海水培育池中的拉绳上,将其全部浸入水中,底部距池底20cm左右,到此时,采卵、运卵、洗卵等工作结束.进入培育孵化阶段。
3、强化水质管理。确保培育水质符合要求
在受精卵培育过程中,前期换水量每天1次即可。但每天必须吸底排掉污染物,并随时撤掉腐烂的树枝和网衣。水温应尽可能保持与自然海区获卵区水温(18℃~19℃)相适应,随着自然气温的升高,水温也可缓慢上升。但回升速度不宜太快,一般2d内水温回升不能超过1℃,若回升速度太快,可通过地下海水调节和控制,当水温回升至23℃时实行恒温培育。一般受精卵经10~20d培育,即可陆续孵化出小乌贼。小乌贼孵出后,可将其收集到网箱内集中培育,同时加大换水量,一般每天换水2~3次,若采取常流水更好。但要注意:在收集小乌贼和换水时一定要轻轻操作。避免小乌贼喷墨和损伤。
4、投好开口饵料。确保小乌贼的营养供给
受精卵孵化过程中,应采取遮光措施,避免阳光直射,光强度控制在500~1000lx为宜。小乌贼孵出后1~2d后开始少量摄食,此时最理想的开口饵料为人工孵化的卤虫。人工孵化卤虫可分期进行,随着小乌贼的发育逐渐增加投喂量和卤虫的规格。当孵化10d后,逐渐去掉遮光措施,饵料可改投人工培育仔虾苗或自然海水中浮游桡足类生物。无条件时也可投喂从盐场卤库捕获的自然卤虫,并在培育池的一角设置60~80目小网箱盛放卤虫,既保持卤虫鲜活。又满足了方便投喂的要求。一般小乌贼经30~45d集中培育,即可投入养成池进行养成。
5、适时调节和控制盐度。确保金乌贼正常生长发育
乌贼属狭盐性水生动物,抗低盐度能力较弱,其安全盐度底限为30‰。但经过驯化,可降低至28‰左右,如低于28‰则出现明显不适状态。因此,在培育和养殖过程中,对池水盐度的控制难度较大。特别当汛期来到时,控制和调节盐度的难度更大。此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一是根据气象预报,提前将蓄水池纳足水,做好水储备,并相应减少换水量;二是无蓄水条件的应暂时停止水交换,尽可能避开低盐期;三是若汛期较长,又无蓄水条件时,可适当少量换水,并在换水前先将新水放在另外池中,采取泼洒粗盐的方法,将其调节到与培育池和养殖池中相同的盐度,然后再进行水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