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称及原产地
蓝三角鱼学名高体波鱼(Rasbora heteromorph Duncker),又称异形波鱼,隶属于鲤科鱼类;别名三角鱼、三角灯、三角旗、红三角、黑三角、异形铡、拉斯白拉鱼等;英文名有Har-lequin rasbora、Harlequin fish以及Red rasbora。
这种鱼最主要的特征是体侧有藏青色的三角形斑纹,全身鳞片泛着浅桃色或橄榄绿色的光。由于其后半身有一蓝色的直角三角形,发出闪闪蓝光(雄鱼的黑色三角斑纹比雌鱼为大),整条鱼显得十分俏丽,故得名“蓝三角鱼”。
蓝三角鱼是热带鱼中最引人注目的品种之一。原产于马来西亚半岛、新加坡、泰国和印尼苏门答腊等地。野生的蓝三角鱼生活在咸淡水交汇的河口区,喜成群活动于静水或水流缓慢的水域。据说该鱼从20世纪初开始就被欧美各国竞相饲养,受到众多饲养者的宠爱。这种鱼娇小、华贵,它和脂鲤科中的霓虹灯(Neon tetra)并称为热带鱼中的“女皇”。
二、形态特征
蓝三角鱼体长在3~5cm,鱼体的横轴较宽,口裂稍向上倾斜。眼睛大,虹膜发红色
光泽。鳞圆形,薄而大。尾鳍叉形。背部朱红色,鳃盖及躯体前部银色。背鳍、臀鳍和尾鳍均为淡红色,并有白色镶边;胸鳍和腹鳍无色透明。有些个体的鳍还呈玫瑰红和蓝色相混,与体色配合极为和谐。
这种鱼有大蓝三角鱼和小蓝三角鱼之分,以前者的观赏价值较高。大蓝三角鱼体型较大,三角形黑斑清晰;而小蓝三角鱼体型略小,三角形黑斑清晰度差。
三、饲养方法
蓝三角鱼喜欢软水,所以鱼缸应选用全玻璃的,不要用旧式的普通鱼缸,水中要适当添加一些腐植质。水温以控制在24~28℃为好。饲养之初,可向鱼缸中注入1/2的凉开水或1/3的蒸馏水,让鱼逐步适应。在饲养过程中,应多开启过滤器,少换水;一般每隔3~4d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以不超过原有水量的1/10为宜。
该鱼对食物并不苛求,活饵和干饲料均可摄食,尤其喜食小型的活饵。为保持水体清澈,不要用过于粗大及易沉淀的饲料。在喂养过程中,过多的饲料易使水质浑浊,一般一天给一次饲料就可以了,这有利于水质稳定,亦有助于以后的繁殖。
蓝三角鱼很容易患白点病,在日常饲养中要防止病原体被携入鱼缸,并注意鱼缸内的水温变化,最好将水温控制在24~28℃,防范在短时间内发生≥3℃的温差。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鱼缸不要放在靠近窗口的地方,以防昼夜温差较大而引发鱼病。
该鱼性情温和,不会攻击其他鱼类,能和别种鱼类安然相处,但不能将其与大型或凶猛鱼类混养,否则会因受欺而不能自由活动与正常摄食,日久便体质消瘦,色泽黯淡无华,丧失观赏价值。
水族箱内植入水草可增加观赏性,但为了繁殖必须降低水中的酸碱度。因此,必须选择那些能在偏酸条件下生存的水草来种植。
四、雌雄鉴别
在非生殖季节,蓝三角鱼的雌雄较难区别开始繁殖前,雄鱼的体色变得比平时鲜艳浓重,体型显得细长,“黑三角”部分比雌鱼为大;雌鱼身体较粗壮,腹部相对膨大,体色较淡。
五、繁殖方法
1.亲鱼的选择
选择全长在4cm以上,大约8月龄的健壮成鱼作为亲鱼。在产卵前将一对雌雄亲鱼放在水族箱里单养一段时间(以两星期左右为宜),喂给足量的水蚤和红虫,并保持水质新鲜。
2.繁殖水族箱准备
选一规格为60cm×30cm×35cm左右的水族箱,用洗净的砂砾铺底。在繁殖箱内分数处种植水草,以阔叶水草(如皇冠草、檀香草、琵琶草)为好,也可种石龙草,或在箱底铺些发丝草。水草种植要密,因雌鱼在雄鱼追逐下要窜到水草叶子
下产卵。繁殖期间水族箱内注入1/2蒸馏水或冷开水,另1/2使用放置5d以上的老水。繁殖用水的pH值应调到5.5~6.5,水的硬度为1,水温为26℃。
3.产卵
将单养了一段时间的一对亲鱼放入繁殖用水族箱,不久可发现雄鱼追随雌鱼,在雌鱼的上方游动并不时地接触其背部,这是即将产卵的迹象。如过2~3d仍没有此种现象,则应另选一对亲鱼替换。
最好先放雄鱼进繁殖水族箱,让它在箱中习惯后再放进雌鱼,这样可以提高产卵率和孵化率。
亲鱼放入繁殖水族箱后,雄鱼先围绕着雌鱼游动,以示求偶;当雌鱼被激发后,雌雄双双开始寻找它们将要产卵的附着物(水草叶片),找到合适的产卵地点后,便在附近共同旋转,雌鱼会在选定的水草叶片上蹭来蹭去。繁殖时,雌鱼先将卵子产在阔叶水草的背面,接着雄鱼立刻排精,使之受精,二者配合默契。雌鱼每次产卵约4~5粒。这样的交配产卵活动要重复多次,直到成熟卵子产尽为止。产卵时间一般在上午10时左右。1尾初产的雌鱼只产卵20~50粒,下次再产卵可达80~100粒,多的可达200粒以上。卵细小而透明,带粘性,多附在水草叶背后。产卵后,应将亲鱼捞出,以免它们吞食鱼卵。
为了提高产卵率和孵化率,繁殖水族箱的水要清洁,水草应充分洗净。产卵前,最好在繁殖水族箱内放3~5mL吖啶黄溶液,以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另外,产卵环境要安静,光线稍为暗些,否则会干扰产卵。
4.育苗
受精卵经24~36h孵化,仔鱼破膜而出。也就是说,若产下的卵是透明良好的,那么第2d便可以孵出仔鱼。再经过3~4d的发育,仔鱼就能自由游泳。
待仔鱼腹部的卵黄囊消耗殆尽后,饲喂洗净的“洄水”(轮虫等细小浮游动物)。稍大后,逐渐改投个体较大的浮游动物。